share_log

中国平安(02318)业绩会的67分钟

中國平安(02318)業績會的67分鐘

智通財經 ·  2023/03/22 17:20

2023年3月16日11:30分,深圳福田區柏悅酒店43層,人頭攢動,近百名記者走進會議室。這是三年以來最受市場關注的中國平安(02318)業績會。 

11:43分,中國平安管理層開始入場,董事長馬明哲拉開椅子坐下來,繼之將手上的平板電腦頭翻開,和下面的媒體記者稍稍點頭打了個招呼。 

這場面對媒體的業績會是接在投資者會之後召開,直面這家營收過成億的巨擎,大家好奇點聚焦於:平安十年來營業收入從3000億增長到1.18萬億,總資產從2.8萬億增長到10.7萬億,未來要去往何方?過去兩年的業績會均未曾發聲的馬明哲,這一次是否會打破慣例?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就在年報發佈的前兩天,平安發佈的 2023年1-2月兩個月的保費公告,實現了連續兩個月均超過4%的增長,這被媒體稱之爲“春到平安”,亦被市場解讀爲平安壽險改革初見成效的一個切面。  

在3月6日的發佈會現場,平安管理層表示,今年全年有望實現新業務價值正增長。似乎一切向好的種子都在2023年早春開始萌芽。 

已經擁有2.3億客戶的平安,未來能否保持增長力?憑藉甚麼維繫增長力?67分鐘的發佈會,平安管理團隊試圖給出答案。 

2.3億客戶的平安如何持續增長? 

11:45分,主持人平安集團董事會祕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做了開場致辭。還是一如既往的簡明扼要,用時不到一分鐘時間,便將話筒交給了聯席首席執行官姚波,詳細介紹中國平安2022年度業績表現。 

姚波直接將業績的PPT翻到第五頁,強調了平安的戰略總結,“我們的戰略是推動‘綜合金融+醫療健康’戰略升級,我們的願景是成爲國際領先的綜合金融、醫療健康服務提供商”。他形容“2022年是非常困難嚴峻的一年”,但“集團整體的高質量發展,表現應該優於同業的平均水平”,平安將以ROE持續高增長吸引投資者。 

2022年,平安歸屬母公司股東營運利潤1483.65億元,同增0.3%,營運ROE(淨資產收益率)達17.9%;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837.74億元;向股東派發全年股息每股現金2.42元,同比增長1.7%。 

作爲平安21年的老人且兼任公司的CFO,姚波更願意用數字說話。他說,作爲營運利潤來源的核心業務,2022年壽險及健康險同比16%的增長,爲整個集團利潤注入強心劑;平安銀行業務同比增長25%,“這些壓艙石板塊業務的穩健表現驗證了綜合金融的優勢。” 

姚波僅用了8分鐘就講完了約20頁左右的業績PPT,並於11:54分進入媒體提問環節。 

第一個提問是關於2022年的業績評價、2023年的展望以及平安的應對,姚波接下了這一個提問。他首先用三個關鍵詞進行了2022年的業績總結:穩健增長、持續回報、改革創新。 

作爲公司的業務支柱。姚波透露了一點三月的壽險新業務情況。他說,壽險已經完成了過去三年的深度改革,不管是在產品端還是在渠道端都在穩步推進,成效也是初步顯現。“壽險新業務在2月、3月都實現了正增長,而且勢頭比較良好”。 

2022年,壽險健康險板塊貢獻的淨利潤爲484.88億元,佔公司總淨利潤比例爲57.9%;銀行板塊貢獻的淨利潤爲263.8億元,佔公司總淨利潤比例爲31.5%,二者佔總淨利潤比重爲89.4%。 

首席運營官付欣首次亮相發佈會。付欣形容,2023年是平安回歸高質量成長的一年,“整體我們想概括爲整個業務增長是長期的,是回歸高質量增長的。。” 

這種信心主要來源於三個層面:行業的增長、平安的改革基礎、平安的綜合金融模式。 

從行業面剖析,2023年1-2月,A股5大上市保險公司累計實現保費收入7576.6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10%,行業觸底回升態勢已經確認。 

平安的業績增幅在五大保險公司中爲最高。2023年1-2月兩個月,平安旗下4家子公司合計實現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約1922.56億元,同比增長約4.97%。此中,作爲壓艙石的壽險業務,1月、2月份實現4.43%、7.14%的同比增長,而平安壽險單月同比增長的最近一個月,要追溯到27個月之前的2020年9月,彼時增速爲0.16%。 

“我們的壽險改革爲未來的高增長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付欣表示,今年1月和2月公司的NBV(新業務價值)增速已經轉正,觸底反彈的態勢會持續全年,相信在第一季度和全年NBV都會是正增長。 

付欣說,2017年平安的客戶數是1.7億,2022年已接近2.3億,此中持有公司四個產品以上客戶數超過9000萬人,接近40%的客戶數。所以,“我們認爲這樣一個基礎,讓我們對2023年甚至中長期的發展我們的模式是非常有信心的”。 

媒體的第二個問題集中在平安的壽險改革層面。平安的壽險改革始於2020年末,彼時爲開始實施階段,進一步強調渠道升級、產品升級、經營升級三大方向;2021年則是持續深化改革階段,通過以營業部爲核心的重點項目,結合“產品+”體系等,驅動平安壽險實現“穩定隊伍-健康隊伍-三高隊伍”三步走轉型路徑;2022年則是逐步深化推廣數字化試點,深化轉型項目落地。 

聯席首席執行官 陳心穎成爲這一話題的答者。或許是平安的風格,陳心穎也很喜歡用“三”這個數字。她說,壽險過去三年深度改革成效亮點體現在高質量代理人團隊、新銀保渠道、社區網格化渠道三個方面。 

陳心穎稱,在改革動作方面,在清虛提質背景下,平安壽險的月均代理人數量爲48.1萬人,同比減少39.6%;不過,平安壽險人均產能和人均收入均實現兩位數增長,2022年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2.1%,代理人收入同比增長22.5%。 

陳心穎透露,隨着外部環境回暖及壽險改革成效逐步顯現,已經看到平安壽險新業務價值在2月增速同比轉正,並且在3月繼續保持正增長的勢頭;預期2023年一季度及全年新業務價值可實現正增長。 

作爲平安29年的老人,經驗豐富的總經理兼聯席首席執行官謝永林對其中的銀保渠道細節做了補充。他認爲,新銀保模式充分發揮了平安集團內部的綜合金融優勢,“未來五年,這一個渠道有望成爲平安壽險的主要渠道之一,貢獻NBV的比例會更大”。 

堅持“綜合金融+醫療健康”模式 

業績會取用了現場會議、視頻直播及電話會議三種形式,來自香港的媒體人,搶到了第三個問題,他們聚焦於歐美利率波動對平安業績的影響。 

作爲首席投資官的鄧斌回答了此問題。他認爲,期貨市場對於美聯儲未來加息的路徑是否出現方向性變化,要看3月份美聯儲會議上的決策出爐。平安最主要投資的是在國內,95%資產在國內市場。多年以來,平安堅持的一個核心戰略是配置長久期的利率債,延展資產久期,匹配平安的負債久期,“所以這個戰略我們會繼續執行下去,做好資產負債管理的長期性的工作”。 

在接下來的兩個問題中,媒體集中對“綜合金融+醫療健康”的模式,及平安2023年對這一模式的新探討進行了發問:“平安爲甚麼要做?甚麼是管理式醫療?怎麼做?平安怎麼對它的未來充滿信心?” 

目前平安的模式主要爲:綜合金融+醫療健康+科技賦能。此中,一端的大金融則是靠保險、銀行等業務穿越週期,貢獻利潤;一端則是壽險改革、居家養老、高端養老的結合;數字化轉型則是提升兩端業務、塑造科技平安的基石。 

謝永林將綜合金融+醫療健康+科技賦能三項內容進行了拆解,他說,平安綜合金融已經取得階段性成功,“目前一個客戶差不多接近持有三個合同,而四個合同的客戶數增長了1.5倍,二十個合同客戶數五年來增長了1.3倍。當一個客戶平均擁有四個以上的產品和服務合同時,客戶的流失率會低於1%”。 

達成這些改革成就的關鍵,在於三大工程:客戶需求工程(優化產品和服務)、金融顧問工程(科技賦能)、四通一平工程(賬戶及數據等基礎能力建設、優化流程)。“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把這些工作做出成效,綜合金融的基礎就會更牢靠、壁壘更紮實,綜合金融真正能夠成爲平安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謝永林說。 

在醫療健康方面,依託強大資源優勢,僅在線下資源層面,截至2022年底,平安已在全國佈局14家健康管理中心,自有醫生團隊近4000人,外部簽約醫生超4.5萬人,自有三甲/級醫院6家,合作醫院數超1萬家,已實現國內百強醫院和三甲醫院100%合作覆蓋,合作健康管理機構數超10萬家,合作藥店數達22.4萬家。 

謝永林同時坦言,“未來隨着醫療健康、養老等產品的不斷加入,客戶合同數會更多、客戶黏性會更高”。 

在中國的保險業,目前中國平安、泰康都在學習和對標美國的聯合健康。誕生於 1974 年的聯合健康,業務包括健康保險業務與健康管理產業鏈,目前已發展成美國最大的商業健康保險公司。聯合健康重視醫療機構投入,通過醫療服務提升保險附加值,其成長及ROE水平均領先於同行。  

陳心穎說,結合國情,平安的管理式醫療,更像是“聯合健康+拼多多+美團”的結合體,聯合健康是到店,拼多多是到線,美團是到家,平安比到家更進一步,到家裏提供醫療健康養老服務。這需要一個強大的醫療體系、統一標準(採購、監督、服務等),加之強大科技平臺的結合,平安現在已經有四千多萬客戶在使用健康醫療服務,預計這個比例未來也會越來越高。 

因爲2022年地產的暴雷、而後隨着“三支箭”的陸續發現及2023年地產行業的小陽春,使得平安的投資取向,成爲在場媒體提問的活躍地帶。 

數據顯示,2022年平安淨投資收益率4.7%,同比提升0.1個百分點;總投資收益2.5%,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綜合投資收益率2.7%,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 

談及中國平安的資產配置,作爲首席投資執行官鄧斌表示,房地產投資風險可控,60%商業不動產在一線城市。從宏觀角度看,不動產行業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 

鄧斌直言,今年一是會積極主動配置專項債等長久期的利率產品,二是看好具有穩定現金流的不動產投資,例如商辦、長租公寓、園區類投資。同時,今年國家規劃發行專項債3.8萬億,平安仍然會非常積極主動配置這些長久期的利率產品。 

“最近這些年在資金配置的戰略背景下,(我們)也在關注比較好的ESG投資機會,尤其在新能源方向,包括光伏、風電、水電這些項目,會加大資產配置。”盛瑞生適時補充說。 

在盛瑞生之後,有一個媒體提出了平安股價的問題,問及平安業績和股價的拐點何時到來,以及是否會再推出一些創新性的產品改善公司業績。 

對此,姚波回應稱,目前平安的股價是被低估的,未來具有投資價值。“我們的壽險改革已經推進3年,隨着改革的深化,今年一季度已經展示出比較好的增長勢頭。” 

陳心穎補充解釋,“產品就幾樣東西,買房買車買保險,投資儲蓄信用卡,健康醫療加養老,不管哪個渠道我們就賣這些東西,堅持賣這些東西”。 

時隔三年馬明哲的再次發聲 

2023年是平安成立35週年的重要時點。馬明哲在2022年報致辭中特別對此提及:“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三十五歲是承上啓下的關鍵時點,也是踔厲奮發的當打之年。” 

以保險出道,隨後經過三年的改革,自然而然的延伸到醫療和健康,再輔以科技注入的強大動能,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結束了改革以來的陣痛期,並建立起不斷深化的綜合金融和日益完善的康養生態體系,這使得高質量發展成爲平安新的主題詞。 

在謝永林回答完最後一個問題,在場媒體人都以爲發佈會已走向尾聲之際,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馬明哲身子向前傾了一下,打開了麥克風。 

馬明哲點點頭表示,平安的高質量發展包括三個關鍵詞,“第一是可持續,第二是增長的結構,第三是增長的質量。” 

提及未來業績,馬明哲說,平安在過去二十年保持20%的增長,“未來繼續保持20%的增長是不太可能的,但雙位數增長是可以的,未來是可持續、穩定的增長,而不是大起大落。” 

另外是增長的結構,馬明哲認爲這很重要,平安一直在着力佈局“綜合金融+醫療健康養老”,其中,綜合金融相對穩健,而醫療健康養老是社會未來最大的需求,“所以說,平安的業務結構是非常好的。”馬明哲表示。 

第三是增長質量,“我們可以看到,平安的ROE一直保持在16%-18%之間,去年是17.9%,增長質量是非常好的。”馬明哲說。 

實際上,馬明哲上一次在業績會上發言還要追溯到3年前。2020年2月,彼時平安剛剛開啓壽險改革不久,涉及百萬代理人何去何從的重大考驗。馬明哲當時稱,平安醞釀用2至3年研究推動壽險的改革。 

而如今,時隔三年之後再度發聲,給予了市場無數暇想空間。有人說這是一二月份業績的強勢增長、轉型的初見成功給予的底氣;也有人認爲,以馬明哲堅韌的性格,這代表着的是平安2023年更大作爲的宣言。 

但這一切均是一種猜測。12:52分,中國平安的業績發佈會正式宣告結束。但市場對於平安的追問將繼續,而平安也將用實際的業務表現予以回應。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