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旅游快速复苏,对宏观经济影响有多大?

旅遊快速復甦,對宏觀經濟影響有多大?

中金點睛 ·  2023/01/16 09:12

春運旅客同比大幅高增,進一步明確了疫情後服務消費的特點,疫情前後旅遊收入的差距已經達到3.4萬億元(預計相當於2022年GDP的2.8%),很保守地估算,2023年旅遊收入增長有望超過1萬億元(2022年的0.9%)。

旅遊收入對增長的拉動可能不一定全部體現在GDP的統計中,但在上市公司財報、居民收入和日常生活的感受可能會非常明顯,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過去兩年旅遊服務供給的減少,旅遊收入的同比高增可能一部分也會轉化為通脹的壓力。

春運旅客同比大幅高增,進一步明確了疫情後服務消費的特點。2023年春運前8日累計發送旅客30329萬人,雖然距離2019年同期仍有不小的差距,但是較2022年同期增長47%。誠然,市場並不關注這個較高的同比增速,因為低基數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高增長的成色。

但是旅遊直接受益於疫情影響緩解,旅遊復甦的確定性要比其他經濟部門要高得多,對於這種確定性比較強的高速增長,我們有必要關注它的宏觀影響。這裏的旅遊我們用的是宏觀統計上的定義,這個定義要相對寬泛一些:“旅遊指的是遊客的出行、住宿、餐飲、遊覽、購物、娛樂等活動,遊客是指以遊覽觀光、休閒娛樂、探親訪友、文化體育、健康醫療、短期教育(培訓)、宗教朝拜,或因公務、商務等為目的,前往慣常環境以外,出行持續時間不足一年的出行者”。

疫情前後旅遊收入的差距已經達到3.4萬億元(預計相當於2022年GDP的2.8%)。2019年中國國內旅遊收入達到5.73萬億元,而中國旅遊研究院預計2022年國內旅遊收入為2.35萬億元,2022年國內旅遊收入相比2019年下降了3.4萬億元,預計相當於2022年GDP的2.8%,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差距。

對於2023年旅遊收入是否能回到2019年現在可能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一方面從海外的經驗來看,疫情之後服務消費並沒有完全恢復到疫情前;但是另一方面從中國疫情前的旅遊收入增長來看,中國的旅遊需求仍處在結構性的上升階段。

圖表:疫情前後旅遊收入的差距已經達到3.4萬億元(相當於2022年GDP的2.8%)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很保守地估算,2023年旅遊收入同比增長有望超過1萬億元(2022年的0.9%)。如果按照春運前8天旅客的同比增長(47%)來估算2023年全年旅遊收入的同比增長,那麼預計2023年旅遊收入的增量可能會達到1.1萬億元,預計相當於2022年GDP的0.9%。當然這是一個比較粗略的估算,估算的結果可能相對偏保守,偏保守的原因有3個:

► 1月發熱門診就診量仍然比較大,對旅行需求產生一定拖累,春運後期以及節後旅行或進一步恢復。國家衞健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介紹稱,全國急診診療人次在2023年1月2日達峯152.6萬人次,1月12日下降到109.2萬人次,急診診療雖然峯值已過,但絕對數仍然不低,1月上旬的感染可能仍在影響1月中旬的出行,但影響或在逐步減弱。春運第8天旅客的同比漲幅出現一個明顯的上升,我們需要觀察這種勢頭是否會持續。

圖表:春運第8天旅客數量同比增速跳升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交運組,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交運組,中金公司研究部

► 人均旅遊支出可能同比增長,因此旅遊收入的漲幅可能比旅遊人數的漲幅更多。2022年由於疫情的影響,旅遊主要是集中在近郊、短途旅行,人均花費可能較低,一個證據是2022年假期旅遊收入跌幅大於遊客數量跌幅的趨勢。進入2023年後,由於長途旅行的佔比可能進一步上升,人均旅遊消費支出可能也會增加,一個證據是元旦期間旅遊收入的漲幅要高於遊客數量的漲幅。

圖表:元旦期間旅遊收入的漲幅要高於遊客數量的漲幅,旅客人均支出可能重回增長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 2022年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時期並不是去年的春運。2022年疫情影響相對較大的時間包括2季度、4季度,2022年初並不是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時期,意味着後面的基數可能更低,同比漲幅可能更大。

旅遊收入對增長的拉動可能不一定全部體現在GDP的統計中,但在上市公司財報、居民收入和日常生活的感受可能會非常明顯。

國內旅遊收入的統計由文化旅遊部負責,將運營商位置數據和抽樣調查相結合,通過位置數據推算旅遊人數,通過定期微觀調查推算人均消費,從而測算國內旅遊收入。這種統計方法和GDP核算的方法還是有一定的差別,GDP核算中其實沒有一個專門的旅遊統計科目,統計局公佈的旅遊產業的GDP是根據其對不同行業與旅遊定義的關係加總起來的、具體的彙總細節沒有進一步的公佈,2019年、2020和2021三年,統計局公佈的旅遊產業GDP分別是4.5萬億元、4.1萬億元、4.5萬億元,其波動要遠小於國內旅遊收入的波動。

雖然旅遊收入的波動在GDP上不一定有體現,但是旅遊部門這麼大的一個反彈大概率會迎來其他數據的呼應,例如相關行業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可能會有明確改善、使用入户調查方法統計的居民收入消費數據可能得到一定的提振,此外,在媒體報道和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有比較明確的感受,這種感受也會通過影響情緒和信心,對實體經濟和二級市場的投資決策產生影響。

但值得注意的是,旅遊收入的同比高增可能一部分也會轉化為通脹的壓力。2019年全國共有酒店33.8萬家,其中非連鎖酒店28.6萬家;2021年,全國共有酒店25.2萬家,相比2019年減少25%;2021年全國非連鎖酒店19.5萬家,相比2019年下降32%。

從行業特徵來講,非連鎖酒店一般是規模相對較小、價格較低的普通酒店,雖然數量減少,但是並不代表酒店當時所在的房產已經消失,加上行業進入門檻也不高,恢復經營的速度可能要比大型酒店要快。但是無論如何,出行需求的恢復可能還是要快於供給,在需求復甦的早期,相對較少的供應可能仍然會引起一定的通脹壓力。

圖表:全國酒店數量較疫情前減少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編輯/lydia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