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能源装备制造商,火电、抽蓄、核电等多项核心装备迎来景气度提升,推动业绩增长。公司煤电机组占国产装机总量的1/3,大型水电机组占国产装机总量的1/2,重型燃气轮机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3,核电机组占国产装备总量的1/5。
1)火电:十三五供给侧改革,煤电新增机组显著下滑,影响公司火电及辅机业务。十四五期间,供电紧张重现,煤电“托底保供”作用凸显,煤电有望迎来新一轮建设周期,我们预计十四五新增装机200GW,公司作为三大主机厂商有望直接受益行业增长。
2)抽蓄:2025年投产达62GW,2030年投产达120GW。公司抽蓄水轮机发电机组市占率全国第一(43%),将直接受益行业高增。
3)气电:气电为优质调峰资源,“十四五”期间气电有望加速发展,公司为重型燃机三大主要厂商之一,气电装机规模有望提速。
4)核电:双碳政策下核电项目核准速度加快,预计2021-2035年年均核准7-8台核电机组,较“十三五”期间核准数量翻倍,其中2022年已实现新增核电机组10台,公司作为国内主要的核电供应商有望受益。
电站工程止跌回升,电站服务受益煤电三改联动加速。公司电站工程业务主要为海外项目,近年来受疫情、原料价格大涨及国际煤电政策影响而大幅下滑。公司积极向气电联合循环、水电、生物质发电、新工业总承包谋求转型,2021年海外合同签约额58.7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28.19%。电站服务方面,受益煤电三改联动,公司作为主要设备供应商,可优先提供相应灵活性改造及节能降耗改造等服务。
管理改善助力健康发展,开拓储能等新兴市场。1) 2021年以来,公司管理层超过半数人员职务迎来调整,董事长曹志安上任后制定了“稳基础、见成效、上水平”的“三步走”战略,管理改善初见成效,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下降至9%;2)资产减值及信用减值计提充分,未来风险较小;3)公司于2020年底发布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考核目标规定以2020年业绩为基数,2023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不低于40%;4)拓展新市场:压缩空气储能、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4 年净利润分别为2.22/6.15/16.20亿元,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15倍PE,对应目标市值92亿元,较当前具有47%上涨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火电新增装机不及预期、抽水蓄能核准开工不及预期、火电灵活性改造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维持高位、国际业务风险。
公司是國內領先的能源裝備製造商,火電、抽蓄、核電等多項核心裝備迎來景氣度提升,推動業績增長。公司煤電機組佔國產裝機總量的1/3,大型水電機組佔國產裝機總量的1/2,重型燃氣輪機佔國內市場份額的1/3,核電機組佔國產裝備總量的1/5。
1)火電:十三五供給側改革,煤電新增機組顯著下滑,影響公司火電及輔機業務。十四五期間,供電緊張重現,煤電“託底保供”作用凸顯,煤電有望迎來新一輪建設週期,我們預計十四五新增裝機200GW,公司作爲三大主機廠商有望直接受益行業增長。
2)抽蓄:2025年投產達62GW,2030年投產達120GW。公司抽蓄水輪機發電機組市佔率全國第一(43%),將直接受益行業高增。
3)氣電:氣電爲優質調峯資源,“十四五”期間氣電有望加速發展,公司爲重型燃機三大主要廠商之一,氣電裝機規模有望提速。
4)核電:雙碳政策下核電項目覈准速度加快,預計2021-2035年年均覈准7-8臺核電機組,較“十三五”期間覈准數量翻倍,其中2022年已實現新增核電機組10臺,公司作爲國內主要的核電供應商有望受益。
電站工程止跌回升,電站服務受益煤電三改聯動加速。公司電站工程業務主要爲海外項目,近年來受疫情、原料價格大漲及國際煤電政策影響而大幅下滑。公司積極向氣電聯合循環、水電、生物質發電、新工業總承包謀求轉型,2021年海外合同簽約額58.7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28.19%。電站服務方面,受益煤電三改聯動,公司作爲主要設備供應商,可優先提供相應靈活性改造及節能降耗改造等服務。
管理改善助力健康發展,開拓儲能等新興市場。1) 2021年以來,公司管理層超過半數人員職務迎來調整,董事長曹志安上任後製定了“穩基礎、見成效、上水平”的“三步走”戰略,管理改善初見成效,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間費用率下降至9%;2)資產減值及信用減值計提充分,未來風險較小;3)公司於2020年底發佈股票增值權激勵計劃,考覈目標規定以2020年業績爲基數,2023年淨利潤複合增長率不低於40%;4)拓展新市場:壓縮空氣儲能、超臨界二氧化碳鍋爐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盈利預測與評級:我們預計公司2022-24 年淨利潤分別爲2.22/6.15/16.20億元,我們給予公司2023年15倍PE,對應目標市值92億元,較當前具有47%上漲空間,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火電新增裝機不及預期、抽水蓄能覈准開工不及預期、火電靈活性改造需求不及預期、原材料成本維持高位、國際業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