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房地产税真的要来,这三类房子将一文不值

房地產稅真的要來,這三類房子將一文不值

格隆汇 ·  2019/03/09 10:53  · 观点

作者:孫不熟

媒體報道稱,3月8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提到:“今年要抓緊制定修改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急需的法律,落實税收法定原則……”

“集中力量落實好黨中央確定的重大立法事項,包括審議民法典……制定房地產税法等立法調研、起草,都要加緊工作,確保如期完成。”

也就是説,開徵房地產税可能會比想像中還快,但今年起草不等於今年就要出臺,因為從起草、制定、審議到正式出臺還需要相當長的一個過程。

01

首要要看力度

其實,徵不徵、什麼時候徵這兩個問題已經不重要了,普通人更應該關心的問題是,房地產税會如何影響房價?以及如何應對?

我的理解是,首先要看力度。房地產税本質上是一種持有税,目前國內其實已有上海、重慶、香港對房產的持有環節徵税,但三個城市目前的徵收力度都很温和,上海只對新購買住房徵收,重慶只對高端物業徵收,香港的税基考慮是租金而非房屋市值,而且都有比較寬鬆的免徵部分,所以持有税對這三個城市的房價走勢,幾乎沒有影響。

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會以這三座城市的經驗為例,對房地產税不屑一顧,嚴重低估了這項税收可能發揮的威力。在很多國家,房地產税一點都不温和,在美國一些州,不管房子多大、也不管你有幾套、住多少人,只要有房子就必須繳納房產税。

税率由各州政府自己決定,每年税額占房屋價值的1%到3%都有,紐約州和德州可以高達3%,加州大約1%。需要注意的是,政府會定期對房屋價值進行評估,再根據評估值來計税,而評估值和市場的變化基本同步,房價張,房產税就交得多,房價跌,就交得少。

另外,美國房子的持有成本除了房產税,還有價格不菲的物業管理費,部分州的持有成本甚至是高於3%的。

也就是説,在美國一些州,一套市價500萬的房產,每年的持有成本最高可以高達15萬,即便按照中位數1.5%的税率來徵收,也高達7.5萬元,如果在中國,有幾個普通家庭可以承受?

另外, 對那種擁有幾十套房子的人來説,會否給予累進制的懲罰性税率?有這個可能啊。

02

房產税不會降房價,但會衝擊其投資屬性

房產税會大幅增加房屋的持有成本和交易成本,但這並不意味着政府想把房價打下來,因為從政策設計的初衷來看,徵這個税主要是為了給地方政府培養一個“長期飯票”,而和降房價沒有必然關係。

更何況,房價如果真降了,房產税也會減收,一個穩定的房地產市場才能培養一個可持續的“長期飯票”。所以,房產税的開徵,一定會充分考慮市場的承受力,下藥太猛的話,得不償失。

放眼全球,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會使用房產税來降房價,因為房地產市場的外部性太強,特別是與金融市場的關聯度極高,房價如果波動太大,往往會波及到整體經濟運行的穩定。美國次貸危機就是一個教訓,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都沒有動力讓房價大起大落。

當然,回顧歷史,房價大幅下跌不是沒有,但其發生的時機往往是在經濟危機期間,而非人為的調控。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席勒曾編制了著名的Case-Shiller房價指數,該指數發現,從1890年到2013年長達123年的歷史中,美國房價真正大跌的只有兩次,一次是1929—1933年的大蕭條時代,另一次是2007—2011年的全球金融風暴時代,其他大部分時間表現為上漲與平穩。

説了這麼多,真正的結論是:面對板上釘釘的“房地產税”,既不能高估,也不能低估。不能高估的原因是,它一定不會讓房價出現斷崖式下跌,否則市場會不可控。

不能低估的原因是:它會與其他組合拳一起,無限拉高交易成本,逐漸剝離房子的投資屬性,讓不動產的投資收益迴歸社會無風險利率水平,這個可能性才是真正需要重視的。

還是前文説到的席勒指數,如果盤點1890年到2013年的美國房價走勢可以發現,美國房價在過去的100多年中的年平均增長率約為3%,略高於美國2.8%的通脹率,這其實就是社會無風險利率水平,換句話説,和買餘額寶差不多。

不過,請注意這個指數的時間跨度是100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才剛剛20多年時間,不能用席勒指數來解釋,對中國購房者來説,也根本不需要考慮100年這麼長的投資週期,10年甚至5年就夠了。

03

三個應對建議

既然大環境與大趨勢不可對抗,個人應該如何決策呢?我想給出三點建議:

一是分散配置:房地產税是一種地方税,不可能做到全國一盤旗,一定會因城施策。一線城市有條件開徵,但其他城市未必,很多二三線城市目前正在搞人才爭奪戰,如果開徵房產税,會加速人才與產業的流失。

相反,這些城市可能會以低税率甚至零税率為籌碼,與一線城市爭奪人才。所以,分散配置是有必要的,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二是購買有租賃價值的物業:從紐約、倫敦、香港的經驗來看,租金是一個對衝物業持有成本的有利工具,例如紐約不少房子的租售比高達5%,扣除3個點的持有成本後,還能有兩個點的收益,再加上每年兩三個點的升值收益,跑贏通脹還是可以的。

所以,房地產税時代,一定要把租金價值重視起來,這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原來的資產配置邏輯:那些租金價值低的旅遊地產、人口淨流出城市的商鋪、遠郊超大户型等三類房子,可能會因為“租不抵税”而加速拋售,變得一文不值,而大城市中心那種租賃價值高的小户型甚至商住物業,反而可能會價值重估。

三是多生孩子:中國的房地產税應該有一定的免徵面積,而且很有可能是按人均面積來計算,那麼孩子多的家庭就能享受更多的免税額度,而未婚有房人士可能因為人均面積過大而要收一筆“單身税”。

種種跡象顯示,房地產市場的各項交易成本只會越來越高,而任何一個市場,其套利空間和交易成本都是成反比的,這是否意味着,中國人靠買房子改變命運的機會窗口會否已經悄然關上?相信眾説紛紜。

我對此仍然是持樂觀態度的,畢竟房地產的本質功能還是抗通脹,而放眼全球大部分國家,實在找不到一個比房子更理想的工具,天量的貨幣總得有一個出口吧?

要讓房價真正平穩,就得控制好貨幣發行,一些發達國家的房價之所以平穩,除了供求關係改善(城鎮化已經完成),更重要的還是貨幣政策穩健。

如果説供求關係、交易成本對房價的影響是-50%,那通脹對房價的影響可能就是200%甚至更多,小風小浪改變不了大江大河的方向。

房地產向來是一個複雜度特別高的市場,正反兩股力量的共存是很正常的,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得看清主力在哪裏。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