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盘点2022年半导体并购案:博通最“壕”

盤點2022年半導體併購案:博通最“壕”

TechWeb ·  2023/01/02 10:38

集微網消息,“併購”一直是半導體行業的關鍵詞。今年以來,半導體行業依然火熱,與此同時,新的技術和需求也為半導體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儘快佔領“新高地”,很多半導體企業選擇通過併購的方式進行產業整合,以此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知名半導體分析機構IC Insights在8月份的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宣佈了四項大型併購協議,每項協議價值在19億美元至94億美元之間,將今年上半年併購總額已推高至206億美元。

那麼,2022年以來,半導體行業發生過哪些重大併購案?以下是集微網的不完全盤點。

AMD以498億美元收購賽靈思正式完成

2月14日,AMD表示公司已經完成了以 498 億美元收購賽靈思的交易。之前AMD表示他們已獲得了有關收購賽靈思的所有必要批准。

從2020年10月雙方宣佈達成換股收購協議,到今年2月最終完成交易,這樁半導體行業的重量級併購歷時近500天,一度出現延宕,直至今年1月末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宣佈有條件批准,放行AMD收購案,這樁鉅額併購交易終於越過了最後一個主要監管節點。而隨着在此期間賽靈思的股價上漲,併購規模也達到了近500億美元,超越安華高-博通併購案,創造了半導體產業併購重組的新紀錄。

英特爾54億美元收購以色列芯片公司Tower Semiconductor

2月15日,英特爾宣佈將以每股53美元的現金收購以色列芯片公司 Tower Semiconductor Ltd.(高塔半導體),總計54億美元,此次收購顯著推進了英特爾的IDM 2.0戰略。

高塔半導體生產的半導體和電路用於從汽車和消費品到醫療和工業設備的所有領域。據其網站稱,它在以色列、加利福尼亞、得克薩斯和日本設有製造工廠。

據瞭解,該交易預計將在大約12個月內完成,它已獲得英特爾和高塔半導體董事會的一致批准,並需獲得某些監管批准和慣例成交條件,包括高塔半導體股東的批准。

Diodes宣佈收購安森美位於南波特蘭的晶圓廠

2月28日,Diodes發佈公告宣佈,收購onsemi位於緬因州南波特蘭的晶圓製造設施和業務(“南波特蘭設施”),目前已達成最終協議。

根據公告,南波特蘭工廠(SPFAB)為Diodes提供額外的200毫米晶圓廠產能,將生產模擬產品,以加速其在汽車和工業終端市場的增長計劃。這家位於美國的工廠,連同Diodes在亞洲和歐洲的現有晶圓製造工廠,將進一步加強Diodes的全球製造業務。

Diodes計劃利用SPFAB的設施資格和製造CMOS和BiCMOS的工藝,以支持多條模擬產品線,包括電源管理IC、信號鏈和標準產品以及多條高性能離散產品線。

AMD計劃19億美元收購芯片創企Pensando

4月5日消息,AMD計劃以1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芯片和軟件初創公司Pensando Systems,在完成其史上規模最大的交易不久後再度推進併購策略。

AMD披露的這項擬議中的收購將擴大其產品組合。AMD正在重新定位其產品,以抓住芯片需求不斷增長的機會。Pensando將為AMD增添在網絡、安全和其他服務數據中心市場的產品方面的實力。隨着企業日漸採用數字化工具,這些市場呈現爆炸性增長。

MaxLinear以38億美元收購慧榮

5月份,美企MaxLinear(邁凌科技)與存儲主控芯片龍頭廠商Silicon Motion(慧榮科技)宣佈達成協議,邁凌將以現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購慧榮,作價38億美元。此次收購預計將於明年上半年完成。

MaxLinear表示,收購完成後的公司擁有一個高度多元化的技術平臺,在寬帶、連接、基礎設施和存儲終端市場擁有強大的地位。MaxLinear射頻、模擬/混合信號和處理能力與Silicon Motion市場領先的NAND閃存控制器技術相結合,完善了一個完整的技術堆棧,充分捕捉端到端平臺功能,並加速公司向企業、消費者和許多其他相鄰的增長市場發展。

博通610億美元收購VMware

5月,博通宣佈斥資610億美元收購VMware,跨足軟件行業,CEO陳福陽(Hock Tan)表示,收購案涵蓋三大主題,分別是多雲(Multi-Cloud)、雲端原生軟件開發以及定價,未來VMware的加入將能提供一套軟硬件解決方案,滿足企業雲端需求。

根據11月份最新報道,博通已向歐盟申請,就610億美元收購雲計算公司VMware一案,爭取通過反壟斷審查,為這樁半導體史上最大併購案完成必要的一步。此交易是科技行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收購之一,僅次於微軟對遊戲公司動視暴雪750億美元的收購。

時間進入到9月份,國內EDA行業接連發生了兩件併購事件,一是芯華章併購瞬曜電子,二是華大九天收購芯達科技。這兩起併購案很具有EDA行業的特色,都是產品線更豐富的公司去收購在特定領域有競爭力的公司。

芯華章併購瞬曜電子

9月26日,芯華章宣佈收購高性能仿真軟件領先企業“瞬曜電子”,並進行核心技術整合,併購金額沒有披露。同時,芯華章科技宣佈,瞬曜電子創始人傅勇正式加盟芯華章,出任公司首席技術官(CTO)。瞬曜電子具有高性能邏輯仿真器ShunSim,核心為超大規模多線程仿真技術,芯華章會將其融入公司的智V驗證平臺,豐富其系統級驗證產品組合。

華大九天收購芯達科技

10月18日,華大九天發佈公告稱,擬通過全資子公司深圳九天以1000萬美元現金收購芯達科技100%股權,並簽署了相關收購協議,投資完成後目標公司成為深圳九天的全資子公司,並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

芯達科技則專注於存儲器/IP特徵化提取工具的開發,該工具是數字設計和晶圓製造領域的關鍵環節工具之一。華大九天將通過收購來“補齊數字設計和晶圓製造EDA工具短板”。

到了10月份,中國臺灣被動元件大廠國巨同樣發生了兩起併購案,預計將於明年上半年完成交割,兩起併購案每年將貢獻130億元新臺幣營收。

國巨斥資7726萬美元收購賀利氏高端温度傳感器事業部

10月11日,國巨和德國賀利氏共同宣佈,雙方已達成最終協議,國巨將以現金收購賀利氏高端温度傳感器事業部,預計總交易金額約為7726萬美元。國巨表示,德國賀利氏與法國施耐德的佈局將是公司感測事業重要佈局,未來合併後,感測業務營收可望超過6億美元,營收比重達14%,感測將是國巨未來持續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

國巨將以7.3億美元收購施耐德電氣傳感器業務

10月27日,國巨宣佈將以6.86億歐元(約7.3億美元)現金收購法國施耐德電氣高級工業傳感器事業部(Telemecanique Sensors),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交割。

Telemecanique Sensors為全球關鍵機電與電子傳感器設計、開發及解決方案的專業供應商,去年營收3.3億美元(約23.79億元人民幣),產品包含高級極限開關、接近傳感器和壓力感測器等,主攻北美洲、歐洲高級市場。國巨表示,Telemecanique Sensors長期專注在B2B領域,在最先進的產品組合上具備優勢。通過本次收購,國巨將持續擴充創新的感測器解決方案,進一步擴展及深化與全球工規客户的緊密關係。

日本基金以1.35億美元收購安森美芯片廠

10月31日消息,由日本開發銀行和伊藤忠商事支持的日本基金正在以超過200億日元(約1.35億美元,9.83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美國製造商安森美半導體(Onsemi)擁有的一家半導體工廠。

這家位於新潟的工廠將配備最新的生產設施,並於12月開始代工生產用於電動汽車(EV)的半導體。據悉,新潟工廠原本是安森美在2011年收購的三洋電機集團的主要半導體工廠,該工廠通過了汽車質量認證,並符合IATF 16949(全球質量控制行業標準)的要求。目前,該公司在其新潟工廠生產BCD,BiCMOS,CMOS和半導體分立器件。

紫光集團旗下紫光聯盛已成功收購瑞典Nile集團多數股權

11月4日,據紫光集團官網發佈消息,紫光集團旗下紫光聯盛已成功收購瑞典Nile集團多數股權。這可能是這家中國高科技產業集團在今年7月完成公司重整之後的首次公開收購。據報道,Nile集團是一家專注於為醫療行業客户提供功能性印刷品的公司,提供醫療設備、RFID解決方案、印刷電子產品和安全解決方案在內的產品服務組合。

本次收購可能意味着紫光重整後的相關戰略工作已逐步落實,並在智慧醫療領域開始進行佈局,未來更多業務動作有望推進,其產業鏈資源整合優勢將加速凸顯。

安世半導體收購荷蘭半導體公司Nowi

11月11日,安世半導體宣佈收購了2016年成立的荷蘭半導體公司Nowi。據悉,Nowi的PMIC結合了超小的PCB封裝、超低的BOM成本,以及出色的平均採集性能。在安世半導體的製造能力及其全球基礎設施強有力的加持下,Nowi能夠加速這些解決方案的生產過程,快速實現更大規模的生產以及運輸。

泛林集團收購SEMSYSCO 將增強先進封裝能力

11月17日,泛林集團宣佈已從Gruenwald Equity和其他投資者手中收購全球濕法加工半導體設備供應商SEMSYSCO GmbH,這將擴大泛林集團的封裝產品系列。具體收購金額尚未披露。

據悉,完成對SEMSYSCO的收購後,新的產品組合擁有創新的、針對小芯片間或小芯片和基板間異構集成的清洗和電鍍能力,包括支持扇出型面板級封裝這樣的顛覆性工藝。在這種工藝中,芯片或小芯片是從幾倍於傳統硅晶圓尺寸的大型矩形基板片上切割下來的。這種方法將助力芯片製造商顯著提高良率並減少損耗。

國星光電成功收購風華芯電 全面發力半導體業務

12月,國星光電發佈公告稱,風華芯電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已於近日完成,並取得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頒發的營業執照,目前公司持有芯電99.87695%股權。

據瞭解,風華芯電是一家專門從事半導體分立器件及集成電路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產品主要應用於照明電路類、消費電子類、計算機類、通訊電信類、工業自動化系統、汽車電子類等領域。

國星光電認為,本次股權收購,可以使公司快速切入化合物半導體封測環節,推動公司新賽道上的快速發展,實現在半導體領域補鏈強鏈,做強第三代半導體業務。

韓國半導體設備材料廠商收購DDI芯片初創公司D2I

12月7日,韓國半導體廠商圓益(Wonik Group)以107億韓元收購了一家成立僅一年的顯示驅動芯片設計公司D2I。圓益集團主要專注於芯片和顯示器的材料和製造設備,包括原子層沉澱工藝設備(ALD)、半導體及TFT-LCD生產所需核心配件、高純特氣、化學品等。

據悉,D2I的創始人Hong Soon-won曾於1998年創立了韓國第一家無晶圓芯片設計公司TLI,開發用於LCD面板的DDI以及時序控制器。

2022年以來,隨着產業格局發展變化,全球半導體大規模併購頻現,但有人歡喜有人憂。除了上述成功的收購案外,還有幾起折戟的併購案。

首先,英偉達準備收購ARM公司一事引發全球關注。正因這起收購案因牽涉重大,也引發了美國、英國和歐盟監管機構以及眾多行業人士的反對。最終,2月8日,由於收購毫無進展,英偉達宣佈終止660億美元收購ARM的交易計劃,向軟銀支付高達12.5億美元的解約費。隨後,軟銀開始推動ARM的IPO進程。

此外,環球晶收購德國硅晶圓製造商世創也已折戟。2月2日,環球晶收購世創股權案,因未能在截止期限前獲得德國政府核準而告終。對於未核準原因,德國經濟部發言人表示:“這起投資案的審查還牽涉到中國大陸審視反壟斷配套措施,中方直到上週才完成作業,因此德方不可能趕在時限內完成審查所需的一切程序。”

業內人士則指出,“德國未能批准的主要原因在於技術民族主義的驅使,因為德國政府不想把整個半導體生態系統關鍵部分的控制權交給亞洲。”

除此之外,德國政府阻止中資企業收購兩家當地芯片製造商。11月9日消息,由於對所謂國家安全和敏感技術知識外流的擔憂,德國政府阻止了中國對兩家德國半導體生產商的潛在投資。德國政府表示,其已經否決了瑞典Silex對於多特蒙德Elmos公司芯片工廠的收購。而Silex是中國賽微電子集團的子公司。此外,德國政府還阻止了(中國公司)對位於南部巴伐利亞州的ERS Electronic的投資。

各國對半導體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更加需要強化本土供應鏈,這是否意味着半導體跨國併購會越來越難?對此,在集微網的採訪中,業內人士都給出了肯定的答案。業內人士表示,“各國的貿易產品和半導體自給自足的情緒將使任何跨境併購在短期內變得困難。”業內人士指出,國家安全、反壟斷、利益相關方的反對等各種因素都將影響半導體併購的成功率。

對於想要進行海外併購的中國半導體企業,業內人士也提出建議,首先要明確併購的目的是什麼,為了營收、技術還是其他?“也許我們並不需要進行全面的併購,通過IP授權或者類似的商業合作方式,也可以達到類似的目的。”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已經落地的併購案,年初也有關於潛在併購的傳聞。今年1月,據韓媒報道,預計三星近期將宣佈大規模併購交易,英飛凌或恩智浦為收購對象。

三星電子DX事業部副會長Han Jong-hee在“CES 2022”上就併購(M&A)的可能性表示:“如果能更快地完成併購交易,我們將選擇它們,而不是單打獨鬥。我認為很快就會有好消息。” 

不過此樁併購案,整整一年並無最新的消息。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