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财政部表态“加码”支出,2023年基建怎么看?

財政部表態“加碼”支出,2023年基建怎麼看?

華爾街見聞 ·  2022/12/30 15:09

據新華網報道,12月29日,全國財政工作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財政部部長劉昆強調,2023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加強財政資源統籌,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為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提供財力保障。

另外,前段時間的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明年「要着力擴大國內需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

天風證券稱「加力」為過去三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首次出現。

明年財政如何發力?

展望明年財政,海通證券指出,當前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明年將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

第一,預計赤字率目標或從今年的2.8%增加至3%以上。

第二,新增專項債將保持較高規模,今年「提前批」額度或有所增加,

今年新增專項債額度3.65萬億元,疊加盤活5000多億地方結存限額,全年規模創新高。展望2023年,海通證券認為新增專項債額度或在3.65至3.75萬億元區間,與今年差距不會太大,但今年「提前批」額度或有所增加。

2022年新增專項債部分額度在前一年12月提前下達,規模約1.46萬億元,佔全年額度的比重約40%,海通證券認為今年專項債「提前批」額度或增加至1.8萬億元,佔比也將有所提升。

第三,中央「加槓桿」,增加轉移支付。

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8.99萬億元,增長8.4%。值得一提的是,加上通過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上繳利潤一次性安排的支持基層落實減税降費和重點民生等專項轉移支付0.8萬億元,轉移支付總規模為9.79萬億元,較去年增長18%。

考慮到央企利潤上繳是「一次性安排」難以持續,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轉移支付力度要增加,海通證券認為明年或主要通過「加槓桿」的方式完成,且更多落在中央層面。

最後,政策工具上,中央貼息值得關注。

「十三五」以來,我國持續實施大規模減税降費,今年減税退税規模創下新高,但這也一定程度限制了支出端的發力空間。考慮到財政可持續性,海通證券稱貼息或在明年扮演重要角色。

今年四季度,為支持部分領域設備更新改造,人民銀行提供專項再貸款額度2000億元以上,中央財政為貸款主體貼息2.5%,使得貸款主體實際貸款成本不高於0.7%。考慮到明年「注重圍繞市場主體需求施策」,疊加「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對符合國家發展規劃重大項目的融資支持」,海通證券預計財政貼息的範圍和力度或進一步提升。

基建有再超預期可能

國盛證券表示,展望明年,經濟整體有望走出谷底,但復甦基礎仍不穩固,基建投資仍需發揮重要「穩定器」作用,不排除超預期可能。

首先,消費復甦進程存不確定性。

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預計會影響居民外出意願,此外過去幾年居民收入增長放緩,預計消費信心重建也需要一定時間。因此預計消費短期難以看到大幅反彈,復甦進程存在不確定性。

其次,出口面臨較大下行壓力。過去三年,出口是支撐中國經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明年外需走弱,同時疫情短期可能衝擊我國供應鏈體系,預計出口會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因此考慮到消費與出口情況,投資仍需在經濟修復中扮演重要作用。三大投資中,地產投資受今年購地及新開工大幅下滑影響,同時考慮到多數民營開發商明年仍處於修復資產負債表階段,因此預計難有明顯改善;製造業投資受出口走弱影響,預計會邊際放緩;基建投資作為由政府主導的調控工具,仍需發揮「穩定器」作用,預計將保持較高強度,不排除在消費復甦緩慢、出口大幅走弱的情況下,穩增長政策加力,基建投資增長超預期的可能性。

基建有哪些發力方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明確提到,固定資產投資方面有四個要點,包括「十四五」重大工程、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政策性金融、民間資本參與。

國盛證券表示,明年基建投資重點方向預計集中在:

1、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

近期發佈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其中提出要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以鐵路為主幹、以公路為基礎、水運民航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推進「6軸7廊8通道」主骨架建設,增強區域間、城市羣間、省際間交通運輸聯繫。

國盛證券預計明年區域間的連接線建設、重點城市羣的城際鐵路網等方向將成為發力方向之一。

2、能源投資。

在全球能源通脹及國際局勢日益複雜背景下,我國保障自身能源安全意義重大,新舊能源建設預計將持續加碼、新型電力系統將加速構建,展望明年在保障能源安全及穩增長等因素共同驅動下,國盛證券預計我國能源基建投資將維持高景氣。

3、糧食安全等安全投資。

糧食作為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直接影響到社會穩定及國家安全,國盛證券預計高水平糧倉建設等保障糧食安全的投資也是重要方向之一。

編輯/lydia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