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欧美股市2022大盘点:风水轮流转!能源股成大赢家,科技、地产“不香”了

歐美股市2022大盤點:風水輪流轉!能源股成大贏家,科技、地產“不香”了

華爾街見聞 ·  2022/12/30 12:41

投資者青睞盈利可預測和股息派發大方的防禦型股票,公用事業、醫療保健和必需消費品板塊今年跑贏標普大盤的幅度為十多年最大,化石燃料類股表現出色,西方石油令巴菲特都「寶刀不老」。科技、加密貨幣、大麻基金、房地產等疫情紅利股突然「不香」了。

2022年是全球市場發生鉅變的一年。在高通脹、歐美央行數十年來最鷹派加息、俄烏衝突和隨之產生的能源危機、全球經濟衰退可能性驟增等不確定和可怕的背景下,一年前的股市寵兒頃刻轉為輸家,曾經的“冷宮囚”又轉眼變成了最佳吸金者。

2022年歐美股市最大贏家:能源股

地緣政治衝突和後疫情時代的需求飆升令油氣價格大漲,推動能源成為今年唯一上漲的股市板塊。

在還有1個交易日就結束的今年裏,美股能源板塊回報率已超過60%,明顯優於標普500指數中的所有其他板塊,後者沒有一個行業總回報率上漲5%,也與標普大盤累跌約20%形成鮮明對比。同樣對比懸殊的是泛歐Stoxx 600指數今年跌12%,石油和礦業等“舊經濟”版塊漲30%表現最佳。

石油和天然氣類股在2022年美股最佳榜單佔據主導地位,標普500指數25只表現最好的個股中,多達15只為化石燃料運營商。

其中,巴菲特青睞的西方石油累漲超110%位居榜首,Constellation Energy和Hess Corp股價接近翻倍,排名前十的還有埃克森美孚、油服供應商斯倫貝謝和哈里伯頓、油氣勘探開發商APA,年內均漲70%。馬拉鬆石油漲超60%,雪佛龍漲超50%。

資產管理公司正重新湧入能源股,令該板塊在標普500指數中份額翻倍至約5%,與過去幾年因氣候問題被華爾街規避的走勢大相徑庭。

在油氣零領域,從EQT等獨立生產商到美孚等綜合型超級巨頭,股價幾乎普遍上漲,美孚石油市值最近還超越了電動汽車寵兒特斯拉。煤炭和太陽能公司也暴漲,First Solar今年漲約70%。

同時,美股Energy Select Sector ETF(XLE) 今年上漲超60%,美國12個月天然氣基金(UNL)漲近50%,由Fidelity、Vanguard和貝萊德旗下iShares等頂級投資公司運營的多隻石油/能源基金,今年也均上漲了50%至80%。

今年下半年,在全球原油需求轉弱的預期影響下,國際油價不斷下跌,但一直同油價亦步亦趨的能源板塊卻逆勢上漲近27%,能源企業迎來了史上最賺錢的一年,闊綽的股息分紅和股票回購也提振股價。

分析師普遍認為,儘管全球衰退當前,歐股中殼牌和BP石油明年的回報率仍高達20%,對明年油價上漲的預期將增加資金從科技/成長股轉向價值股的動力,油氣與其他大宗商品製造商歷來在經濟低迷時期提供避風港。德勤認為,運營商更節制的資本支出和過去一年半油價回升帶來的大量自由現金流,或令美國油氣公司在2024年之前償清過去十年累計的逾3000億美元債務:

疫情之後能源需求快速反彈,但新能源卻在關鍵時刻掉鏈子,全球轉而擁抱更穩定、可靠且便宜的傳統能源,使得傳統能源獲得了穿越週期的動力。

2022年歐美股市其他贏家:防禦型價值股和國防股

在動盪不安且前景晦暗的歐美股市中,公用事業、醫療保健和必需消費品等防禦型板塊,儼然成為今年投資者的避風港,這些個股的盈利能力和一致性經過歷史考驗,“消費剛需”的屬性令其在某種程度上不受經濟放緩的影響,還能通過健康股息提供穩定回報。

因此,電力配送及天然氣輸氣公司Consolidated Edison、罐頭食品龍頭Campbell Soup和默克製藥等今年股價均兩位數躍升,愛迪生聯合電氣和默克屢創歷史新高。

截至週三,標普公用事業板塊年內累跌1.2%、必需消費品跌3.1%、醫療保健跌4.2%,同期標普500指數則跌近21%。價值股居多的道指年內跌超9%,是美國表現最好的主要股指,且堅持站在200日均線上方,與重回七週低位的標普大盤和刷新2020年7月來最低的納指對比鮮明。

86e4cf28-02b0-49ab-aacf-eacb811ff301.jpeg

淡藍色的道指表現相對最好,粉色為標普大盤,紫色為納指,深藍色為費城半導體指數

數據顯示,標普公用事業和醫療保健板塊今年跑贏標普大盤的幅度為2000年以來最大,必需消費品板塊跑贏指數大盤的幅度為2008年以來最高。據FactSet統計,標普公用事業和必需消費品板塊的公司股息收益率分別為3%和2.6%,在該基準指數中派息率名列前茅。

投資者的青睞還體現在:上述防禦型板塊估值相對其他行業已經偏高。標普必需消費品、公用事業和醫療保健股的未來12個月市盈率在年末分別為21、19和18倍,同期標普500指數市盈率為17倍。有分析稱,盈利能力更可預測的公司將在歐美央行持續加息環境中大放異彩。

此外,2月下旬俄烏衝突爆發出乎市場預料,西方政府援助和軍事支出增加令歐美國防股大幅飆升。美股洛克希德馬丁和諾斯羅普格魯曼等大型軍火商累漲近40%,德國國防承包商Rheinmetall AG漲超120%,Thales SA、Dassault Aviation SA和SAAB AB等其他歐洲國防個股年內漲幅高達60%至80%,不少分析師認為雙位數漲勢將延續至未來一年。

其他價值股中,歐洲大型製藥公司表現出色,擁有廣泛抗癌藥物組合的阿斯利康累漲20%,旗下肥胖藥物Wegovy供不應求的丹麥藥企Novo Nordisk漲超20%。

加息帶來的利息收入回報還利好銀行股,四季度歐洲銀行股累漲19%,幾乎抹去2022年全部跌幅。美國銀行11月的調查顯示,有一半的歐洲基金經理把銀行股視為“利率走高時的投資天堂”。但深陷鉅額虧損、業務重組、客户大量流失的瑞信是個意外,今年暴跌66%且屢創歷史新低。

2022年歐美股市最大輸家:科技股

低息、低通脹與疫情期間“居家經濟”的紅利不再,美股大型科技公司經歷了堪稱噩夢般的一年,2022年總共損失了近4萬億美元市值,標普通信服務和非必需消費品板塊年內累跌約40%。

明星科技股中,亞馬遜和奈飛年內股價腰斬,Meta和特斯拉跌66%,谷歌跌40%,蘋果和微軟跌超25%。特斯拉年初曾是標普500指數中市值第五大的公司,Meta曾排名第六,突顯變化之巨。特斯拉、亞馬遜今年市值均跌穿1萬億美元,蘋果週三盤中市值一度失守2萬億美元。

需求大起大落,全球半導體突然從疫情時的供應短缺轉為過剩,曾經風頭無兩的芯片股暴跌。費城半導體指數一再刷新七週最低,年內跌36%,兩年前美股表現最佳的AMD和英偉達跌超50%。

統攬今年科技股頹勢莫過於“牛市女皇木頭姐”Cathie Wood旗下基金的“打臉”表現。專注於押注成長股的旗艦創新ETF ARKK跌近70%,大量持倉的特斯拉、數字貨幣交易所Coinbase、雲視頻會議供應商Zoom、流媒體Roku和遠程醫療平臺Teladoc Health均深度跳水。

更高的利率和通脹、更慢的經濟增長和疫情期間膨脹的估值,是成長股災難的根源。2022年道指罕見跑贏納指,科技股帶領的牛市不再,這是因為:

2022年與2011年一樣,都受到滯漲的困擾,推動投資者進入道指避險。與2011年不同的是,FAANG盈利的高成長性消失殆盡,美聯儲也從2011年的偏鴿轉向史詩級的加息,重創估值過高的納指。

華爾街見聞在總結三季度美股科技股財報時,援引高盛大宗商品主管Jeff Currie的言論稱,美國科技公司三季報戰況慘烈,堪稱一場來自“舊經濟的復仇”,科技股最糟糕的局面尚未到來:

過去十年間,美股受益於全球貨幣寬鬆,經歷了一輪超長牛市,以FAANMG代表的科技類公司表現尤為亮眼,成為了推動納指乃至整個美股不斷走高的“發動機”。

但隨着美聯儲開啟激進加息週期,潮水快速退去,次日風光無限的科技股業績引擎陸續熄火。這可能僅僅是個開始,隨着美聯儲繼續瘦身資產負債表,科技股的估值預計還有回調空間。

2022年歐美股市其他輸家:加密貨幣、大麻基金、房地產

有分析稱,今年加密貨幣領域最能體現“當潮水褪去時,才知道誰在裸泳”。數字貨幣不僅受到高利率和經濟低迷時期投資者集體避險的影響,行業大型玩家破產和欺詐醜聞也屢屢失控。

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和“幣圈礦商”Marathon Digital 等上市公司暴跌超85%,來自Osprey、Grayscale、VanEck、Global X、Bitwise、First Trust、Invesco 和許多其他機構投資公司的加密貨幣相關基金,今年也都暴跌超70%。

押注大麻股票的基金今年也暴雷,行業激烈競爭令大麻公司很難產生利潤。

同時,歐美樓市在高利率環境下突顯頹勢,對利率敏感的房地產類股承壓,歐股房地產行業將創2008年以來最大年度跌幅。分析指出,隨着房地產價值的暴跌和按揭貸款成本進一步上升,對於過去多年因低息信貸而膨脹的歐美樓市而言,最糟糕的情況可能尚未到來。

能源價格飆升和高通脹蔓延更多經濟領域,由此帶來的生活成本危機正衝擊零售業。泛歐Stoxx 600指數的零售股是年內表現第二差的子版塊且累跌30%,高通脹侵蝕的消費者支出,以及價格飛漲增加的公司投入成本,這些逆境都不太可能很快消退,歐美服裝零售商備受衝擊。

Federated Hermes Limited的歐洲股票主管James Rutherford表示,隨着零利率環境的結束,過去鼎盛的投機性投資幾乎被清楚,人們終於開始認真審視企業的核心基本面及其未來前景。他認為,未來一年的選股將至關重要,並預測市場將在公司基本面和盈利能力等層面變得更加挑剔。

編輯/phoebe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