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重磅调整!A50指数狂飙,出境游搜索暴涨!新华社发文,详解"乙类乙管"…

重磅調整!A50指數狂飆,出境遊搜索暴漲!新華社發文,詳解"乙類乙管"…

證券時報 ·  2022/12/27 08:15

證券時報綜合自人民日報健康客户端、央視新聞、新華社、第一財經

26日,國家衞生健康委發佈公告,將於2023年1月8日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這是自2020年1月20日我國開始實施嚴格的傳染病甲類防控措施後,疫情防控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調整。

26日深夜,A50指數快速拉昇,盤中漲超1%。

新冠疫情防控近三年後為何迴歸乙類管理——權威專家詳解新冠病毒感染實行「乙類乙管」系列之一

據新華社,隨着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減弱、疫苗接種的普及、防控經驗的積累,我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

執行「乙類甲管」已近3年的調控政策,此次為何調整為「乙類乙管」?政策調整的主要依據是什麼?調整是否意味着防控力度降低?調整之後會帶來哪些改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特邀權威專家、國家衞健委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樑萬年第一時間迴應公眾關切。

問:新冠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答:分類管理一直是我國傳染病防控的策略,一直實行動態調整,依法科學管理一直是我國應對傳染病的基本原則。

當前,我國法定傳染病共有40種,其中甲類2種,乙類27種,丙類11種。甲類傳染病包括鼠疫、霍亂。乙類傳染病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等。其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丙類傳染病為監測管理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等。

將傳染病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要具備相關條件。在依法的前提下,根據對病原體、疾病的性質和危害性的認識,根據人羣免疫力和衞生健康系統的抵抗力,根據疫情現狀和未來走向,聚集專家的智慧、借鑑國內外經驗,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決策。

從法理依據來看,當一種傳染病可能對公民的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會造成嚴重危害,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時,國家可以對公民和社會採取高強度的幹預措施。但是當傳染病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減弱,對於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減輕時,國家就應當動態調整幹預措施的強度,保證傳染病防控措施因時因勢優化調整。

當新發傳染病出現時,由於對其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特徵缺乏認識,其傳染力、致病力以及病原變異特徵尚不清晰,為了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國自2003年傳染性非典型肺炎、2005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等新發傳染病應對以來,有效經驗做法是第一時間將其納入乙類傳染病但實施甲類傳染病管控措施。但隨着對疾病及病原體流行規律研究與認識的不斷深入,臨牀治療手段、疫苗和藥物的研發應用以及有效防控措施積累,曾採取「乙類甲管」的非典、禽流感迴歸乙類傳染病管控措施,而甲型H1N1流感則併入流行性感冒,按照丙類傳染病監測管理。

問:有網民認為,這種調整意味着防控力度降低,將使疫情更快更大範圍傳播,會這樣嗎?疫情防控今後的重點是什麼?

答:調整後,將在感染者與密接人員隔離、疫區封鎖、交通衞生檢疫等防控措施上做出相應的調整。針對乙類傳染病,對傳染源和密切接觸者一般不再進行嚴格的隔離管理,因此,在防控措施調整初期可能會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增加,繼而引發藥品供應不足、公眾恐慌等現象,為此,我們積極針對這些風險準備應對方案,保障調整的平穩過渡。

當前,我們需將工作重心從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上來,工作目標是保健康、防重症,確保防控措施調整轉段平穩有序。特別需要關注老年人、有基礎性疾病人羣等重症高風險人羣的疫苗接種、個人防護和感染後的及時救治,最大限度減少重症和病亡。

為有效防範風險,有必要採取如下措施:一是加強疫苗接種,特別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羣的接種。二是加強藥品供應保障。三是通過在線健康諮詢、合理用藥科普等,鼓勵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優先選擇居家隔離治療。四是完善醫療機構分級診療機制,優化配置醫療資源,加強基層診療能力建設,統籌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醫療服務保障工作,盡最大可能不影響正常醫療服務。五是做好風險溝通,面向公眾加強宣傳倡導。圍繞健康監測、個人防護、居家合理用藥、垃圾棄置等方面給出建議,幫助公眾瞭解如何用藥、何時就醫以及去哪裏就醫等具體問題,促成公眾理性和以平常心應對新冠疫情。六是關心關愛醫務人員、維持社會經濟日常運行的人員,合理安排工作。七是加強病毒變異、疾病嚴重性、醫療資源使用情況的監測,儘量避免發生醫療資源擠兑。

問:當前,病毒變異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政策調整之後,是否意味着我國完全回到了疫情前的狀態?

答: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是基於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力和致病力的特性,感染後引起重症、死亡等情況,以及國際上疫情形勢變化作出的決定,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疫情防控的新形勢和新冠病毒變異株的新特點,高效地利用防控資源,更好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產生活,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當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續流行。國內疫情總體處於快速上升階段,受各地人羣流動性、人口密度、人羣免疫水平等的差異,各地迎來疫情流行高峯時間會有所差別,未來一段時間各地將陸續面臨疫情流行的壓力。一方面,政府部門、衞生健康系統等將會按照法律規定和職責要求,繼續做好相關的防控和救治工作,千方百計地降低重症、減少病亡,維護人民健康;另一方面,特別需要公眾做好個人防護,繼續配合落實相關防控措施,減少流動和聚集,降低短期內流行高峯帶來的對醫療資源的衝擊。

問:為什麼説我們已經具備了調整為「乙類乙管」的基本條件?

答:將新冠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是聚集專家的智慧、借鑑國內外經驗、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作出的決策。應該説,當前人類對新冠病毒和疾病的認識進一步加深,疾病的危害性下降,有效的疫苗和藥物供給,以及應急處置能力的提升等,都為這次調整創造了條件。近三年的抗疫工作,也為調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性明顯減弱。國際和國內監測數據證實,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其他關切變異株顯著減弱。

二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得到普及。截至目前,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34億多劑次,覆蓋人數和全程接種人數分別佔全國總人口的92%以上和90%以上。

三是醫療救治能力得到提升。通過完善分級診療救治體系,加強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能力,增設發熱門診,增加定點醫院重症病牀、ICU以及相關救治設備與物資,統籌實現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醫療服務保障。

四是我國已具備包括中藥、西藥在內的抗新冠病毒藥物生產和供給能力。

五是人民羣眾健康意識、健康素養進一步提升,自我保護能力逐漸提高。隨着《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的發佈、居家治療常用藥的普及,在醫務人員指導下,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可居家進行健康監測和對症處置。

政策調整後,我們要克服麻痺思想,特別需要關注病毒變異監測、醫療資源使用情況監測,切實做好保障健康、降低重症、減少死亡等工作。

疫情公佈頻次將調整為每月一次

據新華網,實行「乙類乙管」後,新冠疫情監測、數據收集、報告和發佈要求有哪些變化?中國疾控中心應急中心主任李羣表示,新冠病毒感染調整為「乙類乙管」傳染病後,疾病監測、報告和對外發布等工作,也要做出一些調整:一是調整公佈內容。保留確診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不再公佈密切接觸者相關信息。二是調整公佈頻次,根據疫情變化情況進行調整,最終調整為每月一次。三是調整監測內容。將前期以每一個病例為重點的監測,調整為以疫情趨勢、重點人羣為重點的監測,在繼續做好傳染病網絡直報的基礎上,開展醫療機構和社區人羣哨點監測等多種形式的監測,加強病毒變異監測,相關監測結果將在中國疾控中心網站上公佈。

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海外目的地搜索大漲10倍

12月26日,國家衞健委發佈《關於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國家衞健委表示,按照方案要求,來華人員在行前48小時進行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者可來華,無需向我駐外使領館申請健康碼,將結果填入海關健康申明卡。如呈陽性,相關人員應在轉陰後再來華。取消入境後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健康申報正常且海關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者,可放行進入社會面。進一步優化復工復產、商務、留學、探親、團聚等外籍人士來華安排,提供相應簽證便利。逐步恢復水路、陸路口岸客運出入境。根據國際疫情形勢和各方面服務保障能力,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遊。

據第一財經,新政策對旅行消費的影響迅速顯現,攜程數據顯示,發佈半小時內,攜程平臺熱門海外目的地搜索量同比大漲10倍,海外酒店搜索均達到3年來峯值。

多個疫情前大熱的出境目的地,在2023年春節時段的搜索熱度開始顯著增長。攜程數據顯示,日本、泰國、韓國、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英國,成為搜索量增長較快的熱門目的地。春節出境跟團遊產品的相關搜索量,猛漲6倍。

同程旅行平臺數據顯示,消息發佈後,中國遊客最關注的海外目的地排名前三為:日本、韓國、泰國。出境遊主要搜索用户來自於北京、上海、廣州三地。

去哪兒平臺數據顯示,進入12月以來,國際酒店的預訂量也逐步走高。菲律賓、法國、泰國酒店預訂量增幅較高,菲律賓增幅達1倍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簽證方面的「供給側」短期內還存在一定的限制。攜程簽證相關人士表示,當前護照新辦或者過期換髮,仍然以商務、留學、探親等需求首要辦理;絕大多數海外國家已開放簽證辦理,但因國內疫情,多家領館人員不足,導致辦籤延遲。

即使如此,中國用户出境遊的熱情依然難以按捺。攜程簽證數據顯示,12月7日至今,海外簽證辦理人次同比去年同期增長超12倍,新加坡,日本,韓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辦籤熱度較高。

中國旅遊研究院近期發佈的《中國出境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22—2023)》顯示,2020年至2022年我國出境旅遊人數累計減少4億人次,出境旅遊受損嚴重。此次入境新政激發的出境遊重啟,將有效恢復遊客信心,使得疫情期間積壓的出境遊需求開始釋放,新政策的落實將為出境遊復甦按下「加速鍵」。

注意!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正在轉重症

出現哪些症狀可能正在轉重症?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孫培培提示:

第一,出現氣促,呼吸頻率≥30次/分;
第二,靜息狀態下,吸空氣時,指氧飽和指數≤93%;
第三,動脈血氧分壓除以吸氧濃度≤300mmHg;
第四,臨牀症狀進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學顯示24~48小時內病灶明顯進展大於50%。

出現上述任何一種症狀之一就要考慮可能正在轉為重症,建議要儘快入院。

對於胸悶症狀,孫培培也表示,大部分患者在感染新冠之後,氣道反應比較高,有些人合併咳嗽,咳嗽之後會有氣短或胸悶的症狀,是比較正常的現象,也可能是因為肺臟、心臟、貧血等基礎疾病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炎症進展到了肺部。

「雖然很多重症、危急重症患者都會有胸悶、氣短的表現,但是出現胸悶的症狀不能和危急重症或正在轉向危、急重症畫等號。」孫培培介紹,輕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都可能會出現。首先,輕型患者,可能是因為心理壓力或者緊張情緒造成的胸悶不適,也可能是因為感染後,出現了上呼吸道的症狀,比如鼻塞、痰多、氣道反應較高後引發的胸悶、氣短;普通型患者因為炎症發展到了肺部,會出現胸悶、氣短的現象。

此外,如果肺臟有基礎疾病,出現胸悶後就要注意,儘快去醫院進行檢查治療;如果患者本身沒有基礎疾病,但是胸悶、氣短以及伴隨症狀在持續或者有所加重也要引起注意,但是總體來説在感染初期的3~5天甚至1周內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在早期出現胸悶、氣短的症狀,可以對症服用一些相關藥物,並且可以採用吸氧、休息的辦法看看是否能有所緩解。

出現哪些症狀可能正在轉向重症?根據《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重症的診斷標準為,第一,出現氣促,呼吸頻率≥30次/分;第二,靜息狀態下,吸空氣時,指氧飽和指數≤93%;第三,氧合指數≤300mmHg;第四,臨牀症狀進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學顯示24~48小時內病灶明顯進展大於50%;孫培培強調,除第四條外,前三條大家都可以自行檢測,建議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加重配備簡單的監測設備對相關指標進行監測,以幫助患者更好的監測病情,把握好入院時機。

新冠感染轉陰後就代表徹底康復了嗎?能不能劇烈運動?是不是可以大吃大喝好好補一補?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邀請相關專家就新冠康復、合理用藥等問題接受總枱記者專訪。

專家指出,新冠感染轉陰並不意味着我們和病毒的戰鬥結束了,剛剛轉陰後,身體進入一個相對脆弱期,在飲食起居上需要多加註意。

保證充足營養工作節奏宜稍微放緩

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建議,進入康復期,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心態,同時也要科學飲食。不要在這個時候吃太多油脂、肥甘厚味的東西,這樣不但對基本康復不好,而且可能會出現問題。飲食要清淡,但也不能稀湯寡水,沒有營養。要有足夠的蛋白質,多吃蔬菜水果,保證體力恢復。

生活節奏和工作節奏都要放得稍微緩一點,千萬不要再去熬夜加班。

新冠康復後先別急着劇烈運動

劉清泉建議要適量運動,但是不能劇烈運動。適量運動有利於恢復,過度運動不但不能恢復,還有可能出現其他問題。

新冠感染者在康復期應該根據自身病情和狀態,以及日常的運動習慣來運動和調整運動量,運動量最好不超過平時的1/3,逐漸增量後感覺到有點疲倦時就不適宜再增加運動量了。

使用藥物後出現其它反應

如何科學合理使用藥物?

部分患者使用藥物後出現了其它系統比如消化系統的一些反應,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高燕介紹,如果本身有胃的慢性病,比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有胃腸道基礎病,在用解熱鎮痛藥時,儘量不要空腹,以減輕胃腸道不適症狀,同時應該合併一些胃黏膜的保護劑。

另外臨牀上很多藥物之間可能會有相互作用,有比較嚴重的慢性基礎病的人羣,用藥時應該諮詢醫生。

轉陰後感覺累?身體修復需要時間

很多人新冠感染轉陰返崗後,總是感覺非常疲乏。對此,高燕介紹,雖然病人燒也退了,抗原也轉陰了,但人體整個體力和功能恢復大概需要2~3周慢慢恢復,不用太焦慮。這段時間適當注意休息,加強營養,促進恢復。

編輯/Viola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