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11 月16 日,公司发布关于控股股东拟协议转让部分公司股份暨权益变动的公告。
投资要点
公司控股股东拟5.81 亿元向晨道锦信转让5%股份11 月15 日,公司控股股东科莱思与晨道锦信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科莱思拟以协议转让的方式,以 18.53 元/股的价格向晨道锦信转让其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 31,330,000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股份转让价款合计人民币 580,544,900元。本次权益变动后,科莱思持有公司股份 261,564,080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1.75%;晨道锦信持有公司股份 31,330,000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5.00%。 本次股份转让不会导致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电池壳业务加速落地,新技术生产效率较传统方式将有数倍提升34 系列铝圆柱壳:根据公司公告,公司34 系列铝圆柱壳在安徽斯翔合肥生产基地已有两条生产线处于量产阶段,产品已实现头部电池企业的批量供货,且已在乘用车上获得安装使用。4680 大圆柱壳:大圆柱形钢壳产线主要设备已准备就绪,即将完成连线工作,后续将在新乡生产基地进行小批量试生产。大圆柱产线目前单线生产速度暂为200 个/分钟,且在继续爬坡中。方壳内生方面:公司正加速对方形电池壳DWI技术生产的研发设计工作,较传统方壳生产效率的数倍增长,常州莱胜基地作为公司自研方壳主要生产基地,三季度在加速建设中。
方壳外延方面:已收购东莞阿李子公司常州和盛55%股份,已初步完成阿李原有一条产线的优化,生产效率从原有20 个/分钟提高了一倍。后续将完成其他全部设备的改造,并最终导入自行设计的方壳产线,从而实现生产效率数倍的提升。
转型新能源电池壳开启第二增长曲线,看好公司新能源电池壳业务加速放量从“卖铲人”转型“卖水人”,公司由易拉罐设备龙头转型下游电池结构件,打开数倍成长空间。公司凭借独有金属高速自动化精密成型(DWI)工艺切入电池壳领域,其自动化产线较现有传统冲床单机生产方式具有产品一致性高、安全性强、精度高,材料损耗率低等优点,可以实现产品品质与高效生产完美结合,量产后将实现大幅度的降本增效。根据公司第五期员工持股计划,其2025 年收入的业绩考核目标为136 亿元,较2021 年营收四年复合增速92%。
盈利预测及估值
预计公司2022-2024 年营收为18.7/36.5/63.6 亿元,同比增长86%/95%/74%;归母净利润为2.3/3.6/5.9 亿元,同比增长111%/58%/65%,对应PE 为67/43/26 倍。公司新能源电池壳业务放量在即有望打破现有竞争格局。公司未来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速为7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车渗透率不及预期;电池壳业务不及预期;易拉罐/盖设备需求大幅下滑
事件
11 月16 日,公司發佈關於控股股東擬協議轉讓部分公司股份暨權益變動的公告。
投資要點
公司控股股東擬5.81 億元向晨道錦信轉讓5%股份11 月15 日,公司控股股東科萊思與晨道錦信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科萊思擬以協議轉讓的方式,以 18.53 元/股的價格向晨道錦信轉讓其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 31,330,000 股,佔公司總股本的5%,股份轉讓價款合計人民幣 580,544,900元。本次權益變動後,科萊思持有公司股份 261,564,080 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1.75%;晨道錦信持有公司股份 31,330,000 股,佔公司總股本的 5.00%。 本次股份轉讓不會導致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
電池殼業務加速落地,新技術生產效率較傳統方式將有數倍提升34 系列鋁圓柱殼:根據公司公告,公司34 系列鋁圓柱殼在安徽斯翔合肥生產基地已有兩條生產線處於量產階段,產品已實現頭部電池企業的批量供貨,且已在乘用車上獲得安裝使用。4680 大圓柱殼:大圓柱形鋼殼產線主要設備已準備就緒,即將完成連線工作,後續將在新鄉生產基地進行小批量試生產。大圓柱產線目前單線生產速度暫為200 個/分鐘,且在繼續爬坡中。方殼內生方面:公司正加速對方形電池殼DWI技術生產的研發設計工作,較傳統方殼生產效率的數倍增長,常州萊勝基地作為公司自研方殼主要生產基地,三季度在加速建設中。
方殼外延方面:已收購東莞阿李子公司常州和盛55%股份,已初步完成阿李原有一條產線的優化,生產效率從原有20 個/分鐘提高了一倍。後續將完成其他全部設備的改造,並最終導入自行設計的方殼產線,從而實現生產效率數倍的提升。
轉型新能源電池殼開啟第二增長曲線,看好公司新能源電池殼業務加速放量從“賣鏟人”轉型“賣水人”,公司由易拉罐設備龍頭轉型下游電池結構件,打開數倍成長空間。公司憑藉獨有金屬高速自動化精密成型(DWI)工藝切入電池殼領域,其自動化產線較現有傳統衝牀單機生產方式具有產品一致性高、安全性強、精度高,材料損耗率低等優點,可以實現產品品質與高效生產完美結合,量產後將實現大幅度的降本增效。根據公司第五期員工持股計劃,其2025 年收入的業績考核目標為136 億元,較2021 年營收四年複合增速92%。
盈利預測及估值
預計公司2022-2024 年營收為18.7/36.5/63.6 億元,同比增長86%/95%/74%;歸母淨利潤為2.3/3.6/5.9 億元,同比增長111%/58%/65%,對應PE 為67/43/26 倍。公司新能源電池殼業務放量在即有望打破現有競爭格局。公司未來三年淨利潤複合增速為76%,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新能車滲透率不及預期;電池殼業務不及預期;易拉罐/蓋設備需求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