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北方导航子公司中兵通信IPO折戟 北交所分拆审核“豁免红利”再生变?

北方導航子公司中兵通信IPO折戟 北交所分拆審核“豁免紅利”再生變?

華爾街見聞 ·  2022/10/11 18:54

一些擬在北交所上市的分拆項目正在“觸礁”。

10月11日,在華西證券保薦下並處於審核排隊狀態的中兵通信(837567.NQ)正式宣佈因撤回首發材料而終止了此次IPO之旅。

在北交所行將開市一週年之際的突然撤回,中兵通信對此解釋稱主要“基於公司未來戰略發展考慮”。

作為上交所主板軍工企業北方導航(600435.SH)旗下從事軍用通信產品生產的控股子公司,中兵通信的上市意圖由來已久——有接近監管層人士向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早在科創板創設之初,北方導航就在參與監管層溝通時就能否推動旗下子公司分拆上市的可能性有過探討,而在北交所成立之初,中兵通信也是較早就啟動了上市輔導並加入審核隊伍;然而昔日的“早起”似乎未讓其IPO計劃如意得成。

對於中兵通信的撤回原因,仍然有不少分析人士認為不排除與其存在客觀上的分拆上市障礙有關;但先前復旦微電(688385.SH)子公司華嶺股份(430139.BJ)、長虹美菱(000521.SZ)子公司中科美菱(835892.BJ)的成功過會,一度被視為北交所在分拆政策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豁免,而此次中兵通信的再生變數,再次引發市場有關分拆政策變化的猜測。

苦戰一年仍敗北

對於已終止審核的中兵通信來説,其對此次IPO的準備由來已久。

2021年9月9日,管理層宣佈設立北交所後的短短6天,中兵通信就啟動了北交所(彼時為精選層)的備案輔導工作,並於兩個月後正式提交了申報材料,幾乎是北交所宣佈設立後最早啟動輔導的新三板企業之一。

彼時有分析認為,中兵通信的申報節奏之所以如此急迫,其目的恰恰在於搶於“北交所開市前”加緊申報,可能意圖以此來規避潛在的分拆上市限制。

“在北交所開市前的IPO申請都是適用於精選層規則的,但如果只是轉層並不和分拆上市骨規則相沖突,如果分拆上市要求是以北交所開市日新老劃斷的,那麼之前申報的就有可能豁免審查。”北京一名投行人士表示

作為北方導航控股比例達48.44%的新三板掛牌子公司,中兵通信申報之時便不滿足《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下稱《分拆規定》)對於“A拆A”的要求。

按照《分拆規定》規定,分拆子公司上市的母上市公司,最近三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且最近三個會計年度扣除按權益享有的擬分拆所屬子公司的淨利潤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累計不低於 6 億元。

按中兵通信申報時的報告期測算,北方導航2018年至2020年的淨利潤分別為0.5億、0.45億和0.62億,累計額無法滿足上述要求。而北方導航早在中兵通信輔導時就已坦言“目前公司及子公司中兵通信相關財務指標尚不滿足分拆條件”。

在2022年重新頒佈實施的《上市公司分拆規則(試行)》(下稱“《分拆規則》”)中,此前分拆上市的“財務門檻”繼續得以沿用,可即使如此中兵通信也仍然難以達標。

2019年至2021年,中兵通信營業收入分別為4.50億元、5.92億元和6.27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則為0.96億元、2.02億元和1.11億元;作為母公司的北方導航同期歸母淨利潤則分別為0.45億元、0.62億元和1.34億元。

在業內看來,中兵通信的最終撤回仍然可能不排除和分拆上市障礙有關。

“可能分拆本身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因為兩家公司的情況是‘母弱子強’,如果再分拆的話有可能導致母公司業務的空心化和過度的證券化,當時給分拆運作提出的諸多門檻也是為了避免出現這種現象。”上述北京地區投行人士稱。

此外,中兵通信2022年以來的業績下滑,也被視為其主動終止IPO的潛在誘因。

2022年上半年,中兵通信營業收入、歸母公司淨利潤分別為1.39億元和0.17億元,兩項指標同比下滑達32.05%、23.56%。

中兵通信則將業績下滑原因歸結為疫情等因素衝擊:“2022年上半年,國內疫情出現反彈,新冠疫情防控形勢較為嚴峻,受疫情和外部環境疊加影響,公司生產經營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發行人從事通信電子業務,所在地位於河南新鄉並非上半年疫情主要衝擊地區,受到疫情影響的解釋一定程度上可能缺乏合理性。”上述北京地區投行人士表示。

分拆審核“豁免”生變?

有關北交所IPO是否能夠豁免分拆上市審查,一直被業內所聚焦。

先前同樣存在不滿足分拆條件的華嶺股份、長虹美菱兩家公司的闖關成功,一度被視為分拆上市要求能夠在北交所市場得到一定程度“放水”的希望。

例如據現行《分拆規則》規定,分拆上市的母公司須同時滿足“境內上市已滿3年”、”最近三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等不少於四項硬指標。

華嶺股份的母公司復旦微電的科創板上市為2021年8月距今僅一年多時間,且2019年至2021年扣非後的累計歸母淨利潤僅有2.29億元;而中科美菱的母公司長虹美菱更是在2020年期間出現過0.86億元的虧損,其本身還是四川長虹(600839.SH)的控股子公司。

甚至復旦微電曾在2021年年底公開承認:“境內上市時間、相關財務指標等尚不滿足分拆上市條件。”

峯迴路轉的是,華嶺股份和中科美菱不但通過了北交所上市委會議審核,拿到首發批文並完成了最終的發行,甚至兩家發行人從申報到過會的整個週期用時均不到40天。

兩家公司的成功發行,點燃了不少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赴北交所IPO的預期。

“這兩家公司存在分拆障礙,但最終還是過會並完成了發行,説明北交所在分拆要求上可能還並未與滬深市場保持同步。”一家新三板掛牌公司前任董祕表示,“這説明已掛牌但不滿足分拆上市條件的新三板公司,還是有登陸北交所的可能性。”

也有分析指出,考慮到北交所設立時間較短,即便短期內的分拆審查得以豁免也仍然屬於特例情況,在新股發行機制常態化運行後,有關分拆上市的監管標準仍將在不同市場間獲得統一。


“因為北交所的擴容需要更多優質發行人的參與和申報,優質企業多了之後市場才能做活,所以在市場培育階段可能不會過於教條的對照分拆要求,但5號文(《分拆規則》)屬於正式規定,並不徵求意見稿,所以最終還是會對照執行的。”上述董祕指出,“但中兵通信的撤材料是否意味着分拆運作的豁免之門被關閉了,可能還需參考更多項目的審核情況來判斷。”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