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腾远钴业(301219)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掌握核心工艺的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先企业

騰遠鈷業(301219)投資價值分析報告:掌握核心工藝的新能源電池材料領先企業

中信證券 ·  2022/09/27 16:01  · 研報

  公司是鈷行業領先企業,憑藉領先的冶煉工藝、關鍵設備自制以及三廢資源化處置等核心技術,公司具備突出的成本優勢。鈷銅產能擴張疊加電池回收和前驅體生產的業務延伸,保障公司業績長期成長。預計2021-2023 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5.41/21.45/27.12 億元,對應EPS 預測分別爲6.80/9.46/11.96元/股。給予公司2022 年17 倍PE,對應目標價116 元,首次覆蓋並給予“買入”評級。

   公司是國內鈷行業領先企業,擁有完善的產業鏈佈局。公司自2005 年正式投產鈷鹽系列產品,在鈷鹽產品領域已歷經十餘年的深耕與沉澱,2016 年公司進入剛果(金)佈局銅鈷原料,2020 年公司完成生產基地搬遷,新能源材料業務發展加速。2022 年3 月公司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並募資52 億元,2022 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5.47 億元,創造歷史最佳業績。

   鈷銅價格底部存在有效支撐,三元前驅體行業一體化趨勢確立。2022 年6 月以來,鈷、銅價格出現大幅下跌。受益於動力電池、消費電子、合金等領域需求增長,我們預計2022-2025 年鈷消費將保持10%以上的較快增速。鈷的資源依賴效應強,原料採購價格保持堅挺爲鈷價提供底部支撐。銅作爲能源轉型的關鍵金屬,資源約束效應不斷增長,預計長期價格向好趨勢不改。EVTank 預測,我國廢舊鋰電回收市場規模有望在2026 年增長至1000 億元,佈局回收業務打造一體化產業鏈成爲三元前驅體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公司鈷銅產品加工成本處於行業最低水平,產能增長帶動盈利穩定擴張。憑藉領先的冶煉工藝、關鍵設備自制以及三廢資源化處置等核心技術,公司鈷產品生產成本較行業平均水平低出20%,鈷銅產品平均加工成本較可比公司低出10%以上,成本優勢突出。公司當前擁有鈷/銅年產能6500 噸/2 萬噸,預計至2022 年底將擴張至2 萬噸/4 萬噸,銅遠期產能規劃達到6 萬噸/年。鈷銅產能大幅增長以及價格觸底反彈有望驅動公司業績穩步上行。

   領先的技術水平助力公司產業鏈向電池回收和前驅體延伸。公司在擴張鈷銅產能的同時規劃了1.5 萬噸/年電池廢料綜合回收車間及4 萬噸/年三元前驅體產能。廢舊電池回收與前驅體生產與公司現有業務具備較強的協同效應,公司在鈷產品領域領先的成本優勢有望擴大至電池回收和前驅體生產領域。2022 年8月,公司發佈五年戰略規劃,提出積極介入鎳、鋰等能源金屬領域,向上遊礦山資源和二次資源回收拓展,成爲新能源材料領域最具競爭力的企業。

   風險因素:鈷、銅價格波動導致的業績波動風險;電池材料技術路線變化的風險;公司三元前驅體和廢舊電池回收業務拓展不及預期的風險;公司在境外經營的風險;公司產能擴展進度不及預期的風險。

   投資建議:公司是鈷行業領先企業,掌握核心技術使得公司擁有顯著的成本優勢,並有望將此優勢擴大至電池回收和前驅體生產業務,助力公司實現產業鏈延伸和長期利潤增長。預計2021-2023 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5.41/21.45/27.12 億元,對應EPS 預測分別爲6.80/9.46/11.96 元/股。參考鈷行業可比公司華友鈷業、寒銳鈷業、格林美和盛屯礦業平均估值水平(2022 年均值爲18 倍),考慮到公司前驅體等業務處於起步階段,在行業均值水平適度下調,給予公司2022 年17 倍PE 估值,對應目標價116 元,首次覆蓋並給予“買入”評級。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