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韬股份是国内重点电池生产企业,产品涵盖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及燃料电池三大品类。从营收和产品结构看,铅酸蓄电池为公司贡献主要营收,锂电池业务占比正逐步提升,燃料电池尚未起量。2021 年,公司总营收31.10 亿元,其中铅酸电池营收达20.51 亿元,占比65.94%,毛利率为10.99%;锂电业务营收达10.13 亿元,占比32.58%,毛利率为13.40%;燃料电池业务营收占比较小,2021 年收入0.46 亿元。2017-2019 年,公司业绩增长较快,但近两年受到疫情和原材料涨价影响,业绩有所下滑。但长期来看,若后续原材料价格回落,公司传统业务利润率有望改善,同时公司在燃料电池领域布局深厚,随着氢能产业的不断成熟,燃料电池业务或为公司开启全新的增长曲线。
传统业务发展稳健,公司在数据中心及基站建设领域拥有深厚积淀,有望充分受益。公司铅酸蓄电池及锂离子电池主要聚焦于数据中心及基站备电市场,近年随着数据流量需求的增加,下游数据中心及基站备电市场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在铅酸电池领域,公司主要产品为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及胶体电池,依托较早的市场布局及研发技术积累,公司市场份额稳定,在电池型号、产品质量、客户资源、销售渠道、生产成本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公司与主流电池产商错位竞争,行业内主要企业多集中在市场空间更大但竞争更激烈的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领域,公司主要面向数据中心及基站备电领域,与铅酸电池多为同一类客户。凭借稳固的客户资源与销售渠道优势,公司有望在此领域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燃料电池前景广阔,公司在领域布局广泛、行业地位较高,是其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氢能源已被纳入我国“碳中和”能源战略,是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公司于2019 年开始布局氢能产业,并将氢能作为公司战略发展方向,联合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组建产学研一体化路线,发展氢能电堆,氢能发动机等技术。
目前公司产品覆盖面广、性能优异,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国产化氢燃料电池完整产业链的公司,合作伙伴覆盖众多主机厂、钢铁、能源和化工企业。随着氢能行业的不断成熟,公司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1.41 亿元、2.62 亿元、3.71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58、31、22 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同时考虑公司业务结构,给予公司估值一定折价,给予公司23 年业绩40 倍PE,对应目标价为27.3 元,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数据中心及基站建设不及预期,燃料电池行业发展不及预期。
雄韜股份是國內重點電池生產企業,產品涵蓋鉛酸電池,鋰離子電池及燃料電池三大品類。從營收和產品結構看,鉛酸蓄電池爲公司貢獻主要營收,鋰電池業務佔比正逐步提升,燃料電池尚未起量。2021 年,公司總營收31.10 億元,其中鉛酸電池營收達20.51 億元,佔比65.94%,毛利率爲10.99%;鋰電業務營收達10.13 億元,佔比32.58%,毛利率爲13.40%;燃料電池業務營收佔比較小,2021 年收入0.46 億元。2017-2019 年,公司業績增長較快,但近兩年受到疫情和原材料漲價影響,業績有所下滑。但長期來看,若後續原材料價格回落,公司傳統業務利潤率有望改善,同時公司在燃料電池領域佈局深厚,隨着氫能產業的不斷成熟,燃料電池業務或爲公司開啓全新的增長曲線。
傳統業務發展穩健,公司在數據中心及基站建設領域擁有深厚積澱,有望充分受益。公司鉛酸蓄電池及鋰離子電池主要聚焦於數據中心及基站備電市場,近年隨着數據流量需求的增加,下游數據中心及基站備電市場呈現高速發展趨勢。在鉛酸電池領域,公司主要產品爲閥控式鉛酸蓄電池及膠體電池,依託較早的市場佈局及研發技術積累,公司市場份額穩定,在電池型號、產品質量、客戶資源、銷售渠道、生產成本方面存在一定優勢。在鋰離子電池領域,公司與主流電池產商錯位競爭,行業內主要企業多集中在市場空間更大但競爭更激烈的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領域,公司主要面向數據中心及基站備電領域,與鉛酸電池多爲同一類客戶。憑藉穩固的客戶資源與銷售渠道優勢,公司有望在此領域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燃料電池前景廣闊,公司在領域佈局廣泛、行業地位較高,是其長期發展的重要保障。氫能源已被納入我國“碳中和”能源戰略,是我國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和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安全的戰略選擇。公司於2019 年開始佈局氫能產業,並將氫能作爲公司戰略發展方向,聯合同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組建產學研一體化路線,發展氫能電堆,氫能發動機等技術。
目前公司產品覆蓋面廣、性能優異,是國內唯一一家擁有國產化氫燃料電池完整產業鏈的公司,合作伙伴覆蓋衆多主機廠、鋼鐵、能源和化工企業。隨着氫能行業的不斷成熟,公司有望迎來快速發展。
投資建議:我們預計公司2022-2024 年歸母淨利潤爲1.41 億元、2.62 億元、3.71 億元,對應PE 分別爲58、31、22 倍,參考可比公司估值,同時考慮公司業務結構,給予公司估值一定折價,給予公司23 年業績40 倍PE,對應目標價爲27.3 元,首次覆蓋,給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數據中心及基站建設不及預期,燃料電池行業發展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