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19 日晚,公司发布公告,2022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10 亿元,同比-16.6%;实现归母净利润0.77 亿元,同比-25.4%。其中,2022 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2.99亿元,同比-27.2%;实现归母净利润0.51 亿元,同比-19.1%。在局部地区新冠疫情反复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公司业绩相对稳健,营收、归母净利润环比改善,符合市场预期。公司是国内极少数能够覆盖整车开发全产业链、具备独立开发整车平台能力的独立开发企业,研发业务和零部件制造业务快速增长,有望持续受益于电动智能新品牌、新车型放量。考虑到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带来的稀释作用,我们调整公司2022/23/24 年EPS 预测至0.51/0.69/0.91 元,给予公司2023 年30xPE 的估值,对应目标价21 元,维持“买入”评级。
业绩符合预期,新业务持续推进。8 月19 日晚,公司发布公告,2022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10 亿元,同比-16.6%;实现归母净利润0.77 亿元,同比-25.4%。
其中,2022 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2.99 亿元,同比-27.2%,环比+41.3%;实现归母净利润0.51 亿元,同比-19.1%,环比+97.2%。2022 年上半年,国内局部地区新冠疫情反复,汽车行业产销承压,公司在手项目交付与新项目签约虽受到影响,但业绩保持相对稳健,环比一季度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改善,符合市场预期。考虑到公司在手订单充沛,同时积极布局滑板底盘、商用车平台、多合一动力总成和新能源智能化平台等业务,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在下半年有望逐步恢复。
毛利率环比下滑,研发投入持续提升。2Q22 公司毛利率为35.4%,同比+0.9pct,环比-4.1pcts,主要系因原材料价格及运费上涨。费用率为13.5%,同比-0.1pct,环比-17.2pcts,其中销售费用率为2.9%,同比+0.4pct;管理费用率为8.2%,同比+3.6pcts;研发费用率为0.9%,同比-5.4pcts;财务费用率为1.5%,同比+1.3pcts,主要系因利息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加。公司研发费用率虽同比大幅下滑,但根据公司公告,2022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8052 万元,同比+31.0%。公司持续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业务方面进行较大研发投入,提前进行前瞻技术积累,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夯实。
研发业务在手订单充沛,产品不断突破。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明确,下游电动智能新品牌、新车型不断推出。相关车型对设计研发要求较高,我们认为具备全链条设计研发能力的公司更有可能享受行业红利,扩大市场份额。
公司系国内全链条汽车设计龙头,截至2022 年6 月,公司存量的研发业务订单总额达21.02 亿元,在手订单充沛。整车平台方面,公司轻型商用车平台已进入工程样车验证阶段,集成式纯电动动力系统平台已进入样机的软件标定和性能测试阶段,滑板底盘的商业化、市场化也在不断推进。另一方面,公司基于在电子电气架构方面的深厚积累,于8 月份上线自研的SOA 开发者平台,为主机厂提供更加完善的全栈式解决方案。公司域控制器研发等项目也在持续突破。
整体而言,公司能够为整车厂提供整车研发“交钥匙”服务,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需求爆发。
零部件产品陆续实现量产,业务进展顺利。公司第一代V6 发动机已量产配套北汽BJ80,后续有望搭载于该款车的特种车型。公司第二代V6 发动机已于5 月份成功点火,目前处于为潜在客户标定阶段。该产品有望应用于大中型高端越野车、高端全尺寸皮卡、高端中巴客车及与之匹配的混合动力市场,市场空间广阔。公司DHT 变速箱总成已量产下线,并于7 月份开始向上汽通用五菱供货。
公司新能源汽车减速器在稳定配套广汽本田、东风本田的同时,后续有望拓展大陆集团等客户。我们认为随着国内复工复产的持续推进、原材料价格高位的逐步缓解、行业缺芯边际改善,公司的零部件制造业务营收将望持续受益于下 游客户的整车销量增长。
风险因素:核心客户经营风险;客户新车型推出速度不及预期;零部件产业化落地速度不及预期;公司非公开发行及募投项目建设进展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极少数能够覆盖整车开发全产业链、具备独立开发整车平台能力的独立开发企业,研发业务和零部件制造业务快速增长,有望持续受益于电动智能新品牌、新车型的大量推出。考虑到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带来的稀释作用,我们调整公司2022/23/24 年EPS 预测至0.51/0.69/0.91 元。公司为国内稀缺的汽车设计业务龙头,零部件业务客户拓展顺利,成长空间打开。我们给予公司2023 年30xPE 估值,对应目标价21 元,维持“买入”评级。
8 月19 日晚,公司發佈公告,2022 年上半年實現營收5.10 億元,同比-16.6%;實現歸母淨利潤0.77 億元,同比-25.4%。其中,2022 年第二季度實現營收2.99億元,同比-27.2%;實現歸母淨利潤0.51 億元,同比-19.1%。在局部地區新冠疫情反覆等不利因素影響下,公司業績相對穩健,營收、歸母淨利潤環比改善,符合市場預期。公司是國內極少數能夠覆蓋整車開發全產業鏈、具備獨立開發整車平臺能力的獨立開發企業,研發業務和零部件製造業務快速增長,有望持續受益於電動智能新品牌、新車型放量。考慮到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帶來的稀釋作用,我們調整公司2022/23/24 年EPS 預測至0.51/0.69/0.91 元,給予公司2023 年30xPE 的估值,對應目標價21 元,維持“買入”評級。
業績符合預期,新業務持續推進。8 月19 日晚,公司發佈公告,2022 年上半年實現營收5.10 億元,同比-16.6%;實現歸母淨利潤0.77 億元,同比-25.4%。
其中,2022 年第二季度實現營收2.99 億元,同比-27.2%,環比+41.3%;實現歸母淨利潤0.51 億元,同比-19.1%,環比+97.2%。2022 年上半年,國內局部地區新冠疫情反覆,汽車行業產銷承壓,公司在手項目交付與新項目簽約雖受到影響,但業績保持相對穩健,環比一季度公司營收、歸母淨利潤改善,符合市場預期。考慮到公司在手訂單充沛,同時積極佈局滑板底盤、商用車平臺、多合一動力總成和新能源智能化平臺等業務,我們認為公司業績在下半年有望逐步恢復。
毛利率環比下滑,研發投入持續提升。2Q22 公司毛利率為35.4%,同比+0.9pct,環比-4.1pcts,主要系因原材料價格及運費上漲。費用率為13.5%,同比-0.1pct,環比-17.2pcts,其中銷售費用率為2.9%,同比+0.4pct;管理費用率為8.2%,同比+3.6pcts;研發費用率為0.9%,同比-5.4pcts;財務費用率為1.5%,同比+1.3pcts,主要系因利息費用較去年同期增加。公司研發費用率雖同比大幅下滑,但根據公司公告,2022 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達8052 萬元,同比+31.0%。公司持續在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業務方面進行較大研發投入,提前進行前瞻技術積累,競爭優勢得到進一步夯實。
研發業務在手訂單充沛,產品不斷突破。汽車行業電動化、智能化趨勢明確,下游電動智能新品牌、新車型不斷推出。相關車型對設計研發要求較高,我們認為具備全鏈條設計研發能力的公司更有可能享受行業紅利,擴大市場份額。
公司系國內全鏈條汽車設計龍頭,截至2022 年6 月,公司存量的研發業務訂單總額達21.02 億元,在手訂單充沛。整車平臺方面,公司輕型商用車平臺已進入工程樣車驗證階段,集成式純電動動力系統平臺已進入樣機的軟件標定和性能測試階段,滑板底盤的商業化、市場化也在不斷推進。另一方面,公司基於在電子電氣架構方面的深厚積累,於8 月份上線自研的SOA 開發者平臺,為主機廠提供更加完善的全棧式解決方案。公司域控制器研發等項目也在持續突破。
整體而言,公司能夠為整車廠提供整車研發“交鑰匙”服務,有望持續受益於行業需求爆發。
零部件產品陸續實現量產,業務進展順利。公司第一代V6 發動機已量產配套北汽BJ80,後續有望搭載於該款車的特種車型。公司第二代V6 發動機已於5 月份成功點火,目前處於為潛在客户標定階段。該產品有望應用於大中型高端越野車、高端全尺寸皮卡、高端中巴客車及與之匹配的混合動力市場,市場空間廣闊。公司DHT 變速箱總成已量產下線,並於7 月份開始向上汽通用五菱供貨。
公司新能源汽車減速器在穩定配套廣汽本田、東風本田的同時,後續有望拓展大陸集團等客户。我們認為隨着國內復工復產的持續推進、原材料價格高位的逐步緩解、行業缺芯邊際改善,公司的零部件製造業務營收將望持續受益於下 遊客户的整車銷量增長。
風險因素:核心客户經營風險;客户新車型推出速度不及預期;零部件產業化落地速度不及預期;公司非公開發行及募投項目建設進展不及預期。
投資建議:公司是國內極少數能夠覆蓋整車開發全產業鏈、具備獨立開發整車平臺能力的獨立開發企業,研發業務和零部件製造業務快速增長,有望持續受益於電動智能新品牌、新車型的大量推出。考慮到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帶來的稀釋作用,我們調整公司2022/23/24 年EPS 預測至0.51/0.69/0.91 元。公司為國內稀缺的汽車設計業務龍頭,零部件業務客户拓展順利,成長空間打開。我們給予公司2023 年30xPE 估值,對應目標價21 元,維持“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