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22 业绩略低于我们预期
公司公布1H22 业绩:1H22 收入81.48 亿元,同比-4.13%;归母净利润3.65 亿元,同比-43.62%,对应2Q22 收入39.52 亿元,同比-5.1%,环比-5.8%;归母净利润1.69 亿元,同比-58.8%,环比-14.2%。受疫情与原材料涨价影响,1H22 业绩略低于我们预期。
发展趋势
国内疫情、原材料涨价、海外业务调整,多重因素致使利润端承压。1H22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43.62%至3.65 亿元,主要系1H22 公司进行北美业务调整,工厂搬迁费用与新工厂投入加大,相关业务造成亏损,叠加上半年大宗材料、海运费价格持续高位,毛利率同比-3.1ppt 至15.8%。1H22 国内上海、长春疫情反复,影响公司大客户一汽、上汽等主机厂经营,同时公司在长春布局有热成型工厂及长春弗吉亚、长春一汽富晟等合营企业,工厂停产停工影响收入端表现。我们认为随着各主机厂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汽车消费等促进政策出台,公司下半年业绩或有所回温。2H22 起海运费和原材料价格边际下降,公司毛利率1Q22/2Q22 分别环比-4.45ppt /-1.46ppt,降幅边际收缩,我们认为随原材料价格下降,公司盈利能力有较大改善空间。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夯实竞争力,经营现金流短期承压。2Q22 公司研发费用率同环比+0.54ppt/+0.32ppt 至3.9%,研发投入同比+14.50%至3.05 亿元,我们认为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动产品由传统内外饰件向轻量化、电子化、智能化转型,有望进一步夯实竞争力。2Q22 公司销管费用率同环比分别+2.60ppt/1.07ppt 至6.85%,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同比-83.11%至0.54亿元,我们预计为北美业务调整等影响,以及疫情使公司业务短期承压,随着海外业务调整逐步推进、复产复工加速,公司现金流表现有望改善。
全球产能优化有望加速,内外兼修提升长期增长动能。1H22 公司推进北美产能向墨西哥工厂转移,以缩减运营成本,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凭借自身较强的精益管理能力以及重组欧洲业务的成功经验,缩短业务调整过程致使业绩承压的阵痛期。我们看好公司以自研+并购的路径改善业务结构,持续调整全球业务布局,产生更多正向业绩贡献。
盈利预测与估值
由于多因素共振致公司业绩承压,我们下调22/23 年净利润21.8%/8.7%至10.38 亿元/12.92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2/23 年11.9 倍/9.6 倍市盈率。考虑到公司新能源车客户开拓顺利,且产能优化后续有望释放利润弹性,我们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和18.50 元 目标价,对应14.5 倍22 年市盈率和11.7 倍23 年市盈率,较当前股价有21.6%的上行空间。
风险
原材料涨价超预期,海外整合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1H22 業績略低於我們預期
公司公佈1H22 業績:1H22 收入81.48 億元,同比-4.13%;歸母淨利潤3.65 億元,同比-43.62%,對應2Q22 收入39.52 億元,同比-5.1%,環比-5.8%;歸母淨利潤1.69 億元,同比-58.8%,環比-14.2%。受疫情與原材料漲價影響,1H22 業績略低於我們預期。
發展趨勢
國內疫情、原材料漲價、海外業務調整,多重因素致使利潤端承壓。1H22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43.62%至3.65 億元,主要系1H22 公司進行北美業務調整,工廠搬遷費用與新工廠投入加大,相關業務造成虧損,疊加上半年大宗材料、海運費價格持續高位,毛利率同比-3.1ppt 至15.8%。1H22 國內上海、長春疫情反覆,影響公司大客戶一汽、上汽等主機廠經營,同時公司在長春佈局有熱成型工廠及長春弗吉亞、長春一汽富晟等合營企業,工廠停產停工影響收入端表現。我們認爲隨着各主機廠復工復產有序推進、汽車消費等促進政策出臺,公司下半年業績或有所回溫。2H22 起海運費和原材料價格邊際下降,公司毛利率1Q22/2Q22 分別環比-4.45ppt /-1.46ppt,降幅邊際收縮,我們認爲隨原材料價格下降,公司盈利能力有較大改善空間。
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夯實競爭力,經營現金流短期承壓。2Q22 公司研發費用率同環比+0.54ppt/+0.32ppt 至3.9%,研發投入同比+14.50%至3.05 億元,我們認爲公司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推動產品由傳統內外飾件向輕量化、電子化、智能化轉型,有望進一步夯實競爭力。2Q22 公司銷管費用率同環比分別+2.60ppt/1.07ppt 至6.85%,經營性現金淨流量同比-83.11%至0.54億元,我們預計爲北美業務調整等影響,以及疫情使公司業務短期承壓,隨着海外業務調整逐步推進、復產復工加速,公司現金流表現有望改善。
全球產能優化有望加速,內外兼修提升長期增長動能。1H22 公司推進北美產能向墨西哥工廠轉移,以縮減運營成本,我們認爲公司有望憑藉自身較強的精益管理能力以及重組歐洲業務的成功經驗,縮短業務調整過程致使業績承壓的陣痛期。我們看好公司以自研+併購的路徑改善業務結構,持續調整全球業務佈局,產生更多正向業績貢獻。
盈利預測與估值
由於多因素共振致公司業績承壓,我們下調22/23 年淨利潤21.8%/8.7%至10.38 億元/12.92 億元。當前股價對應22/23 年11.9 倍/9.6 倍市盈率。考慮到公司新能源車客戶開拓順利,且產能優化後續有望釋放利潤彈性,我們維持跑贏行業評級和18.50 元 目標價,對應14.5 倍22 年市盈率和11.7 倍23 年市盈率,較當前股價有21.6%的上行空間。
風險
原材料漲價超預期,海外整合不及預期,客戶拓展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