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因明生物冲刺港交所:产品管线覆盖四大领域,首创新药多已进入临床阶段

因明生物衝刺港交所:產品管線覆蓋四大領域,首創新藥多已進入臨牀階段

IPO早知道 ·  2022/08/18 09:20

圖片

圖片成立至今已累計融資超9億元,高榕資本持股超10%。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作者|Stone Jin微信公眾號|ipozaozhidao

據IPO早知道消息,廣州因明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因明生物」)於8月17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説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中金公司和瑞信擔任聯席保薦人。


首家附屬公司成立於2016年的$因明生物(臨時代碼) (810429.HK)$作為一家創新驅動型的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自主發現和開發潛在的首創新藥,以解決全球多個醫療領域尚未獲滿足的主要臨牀需求。


截至2022年8月11日,因明生物的產品管線主要包括七種在研藥物,各項在研藥物均為自主研發,涵蓋眼科藥物、重組蛋白肉毒毒素、腫瘤免疫藥物以及寵物免疫藥物四大領域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因明生物是少數具備自主研發同類首創新藥內部自主研發能力的中國公司之一。


截至2022年8月11日,因明生物的全球專利組合包括在中國和海外的13項已授出專利以及119項待申請專利(包括13項專利合作條約申請)。


此外,2021年起,因明生物已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併獲批3項藥物臨牀試驗申請,向中國國家藥監局提交4項藥物臨牀試驗申請,截至2022年8月11日,其中已6項獲批


至於研發團隊。截至2022年8月11日,因明生物的研發團隊包括169名成員,其中21名團隊成員持有博士及/或醫學博士學位。


其中,因明生物的首席科學官魏來教授曾在美國國立衞生研究院工作,在各種免疫相關疾病的發病機制、診斷和治療方面取得了各種科學發現和研究成果;聯合創始人及科學顧問廖學斌博士曾任職於耶魯大學和諾華,是國際知名的腫瘤免疫學的研究人員;首席技術官歐陽暉博士曾在美國的艾爾建公司工作。


成立至今,因明生物已獲得乾明投資、花城創投、誠信創投、境成資本、高榕資本、光速中國、橫琴金投、華金資本、逸仙電商、海松資本、泰欣資本、濟峯資本、倚鋒資本、南沙金控、太平醫療健康等數十家知名機構的投資,累計融資約9.05億元


IPO前,高榕資本持有因明生物10.15%的股份,為最大外部機構投資方。



圖片

核心藥物I期臨牀試驗表現良好

今年5月已開展II期臨牀試驗


在因明生物的產品管線中,小分子在研藥物QA102為其核心藥物,用於治療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作為一種潛在的首創在研藥物,QA102與目前處於臨牀開發的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其他在研藥物相比,採用了一種獨特的作用機制。於2021年11月在美國完成的QA102 I期臨牀試驗中,所有劑量水平的任何參與者均未報告嚴重不良事件,表明了QA102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在健康參與者中耐受性良好。今年5月,QA102在美國開展II期臨牀試驗。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QA102是由中國公司開發的首個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並已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進行臨牀試驗的在研藥物。截至2022年8月11日,QA102亦為全球五種已進入II期臨牀試驗的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小分子在研藥物之一。截至2022年8月11日,因明生物共擁有與QA102相關的3項專利和30項專利申請。


此外,在眼科藥物領域,因明生物還在中國開發創新在研中藥QA108,用於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治療,其於今年1月獲得藥物臨牀試驗批准後已在中國進入II期臨牀試驗;基於自己發現的新型機制消滅蠕形蟎,因明生物亦在開發一種小分子滴眼液在研藥物QD109,可消滅蠕形蟎,用於治療與蠕形蟎瞼緣炎(即由蠕形蟎引起並可能導致乾眼症的瞼皮炎症)。因明生物正在籌備QD109的藥物臨牀試驗申請,以在美國開始臨牀試驗。



圖片

其餘三大領域的在研產品均已進入臨牀階段

商業生產設施底前開始營運


在重組蛋白肉毒毒素領域,因明生物正在開發重組A型肉毒毒素在研產品YY001。其今年3月獲得中國國家藥監局批准後,在中國進行改善眉間紋的I/II期臨牀試驗。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截至2022年8月11日,YY001是唯一獲中國國家藥監局批准進行臨牀試驗的重組蛋白肉毒毒素在研產品,同時也是全球首個且唯一一個處於臨牀階段的A1亞型的重組A型肉毒毒素在研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因明生物已開始在中國重慶興建符合GMP標準的商業生產設施, 以作為未來生產YY001的基地,總建築面積約為12,000平方米。這一設施目前的設計年產能每年生產YY001凍乾製劑200萬瓶,預期將於今年年底前開始營運。


在腫瘤免疫藥物領域,鑑於聯合創始人及科學顧問廖學斌博士證明「造血祖細胞激酶1(「HPK1」)介導T細胞功能障礙,是改善T細胞衰竭及增強T細胞免疫療法功能的成藥性靶點」的這一發現,因明生物又已開發一種針對腫瘤免疫靶點HPK1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劑 PRJ1–3024,用於治療晚期實體瘤,其已在中國和美國分別進入I/II期臨牀試驗和I期臨牀試驗。


隨着在免疫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在開發小分子藥物方面積累的經驗,因明生物亦已擴展至寵物免疫藥物。因明生物正在開發一種小分子Janus激酶(「JAK」)抑制劑GGW101,用於治療犬瘙癢症;以及一種潛在首創免疫檢查點抑制劑GGW102,用於治療貓傳染性腹膜炎。GGW101和GGW102均於今年7月在中國完成I期臨牀試驗。



圖片

多元化產品管線降低整體開發風險

四個主要治療領域市場前景頗為可觀


不難發現,因明生物通過針對四個治療領域研發藥物,在滿足醫療需求和各領域市場機遇的同時,亦可風險平衡且使得產品管線更為多元化。


此外,因明生物的打法是專注於首創型創新藥物和改良型產品的研發——前者針對遠未滿足的臨牀需求的相關適應病佈局同類首創創新藥物(如QA102),後者旨佈局針對市場上現有產品進行顯着改良的改良產品(如YY001),通過產品組合進一步對衝了研發風險。


因明生物在招股書中強調,多元化管線具有新品種成熟靶點的最佳組合,可降低整體開發風險


事實上,因明生物迄今為止涉及的四大領域同樣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


以核心藥物QA102為例。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1年全球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患者人數為1.88億人,中國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患者人數為3480萬人,兩者預計在2030年將分別增至2.10億人和4380萬人。


截至2022年8月11日,全球尚無幹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有效治療方法,只有建議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患者採取各種減緩但並不能阻止或逆轉疾病進展的治療方式,這類患者存在大量未滿足的醫療需求。


換言之,一旦有效治療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藥物獲批准併成功商業化,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藥物市場將實現爆發式增長


同樣的,中國的肉毒毒素市場已從2017年的19億元以25.6%的複合年增長率增至2021年的46億元,並預計在2025年和2030年將進一步分別增至126億元和390億元,2021年至2025、以及2025年至2030年的複合年增長率將分別為28.4%和25.4%。


而隨着國內寵物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寵物健康的意識不斷提高,寵物藥物市場的快速增長亦顯而易見。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