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資金再度回流賽道股,今日新能源再度成爲香餑餑。其中與汽車產業相關的熱管理也隨之聞風起舞。截至收盤,板塊上漲2.69%。
據悉,汽車熱管理行業集合了熱學、力學、電氣等多種學科知識,涉及鍛造、焊接、裝配等多項工藝,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其本質是通過熱量傳遞實現對溫度的控制,形成合理的溫度場。
傳統汽車的熱管理系統,基本圍繞其動力系統展開,主要包括髮動機冷卻系統以及主要利用發動機餘熱和動力進行制熱/製冷的空調系統。
相比於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的熱管理系統由於脫離了傳統「三電」,並且沒有發動機餘熱可以利用,需要依靠PTC和熱泵,同時電池的工作特性也對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的控溫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更爲複雜,因而其價值也更高。
一般來說,傳統汽車熱管理系統單車價值一般在2000元左右,含了乘倉空調、電池、電機電控、電源、功率半導體、傳統系統等零部件熱管理系統的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單車價值可超過6000元,價值量明顯提升。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單車價值量是傳統燃油車的3倍左右,熱管理行業市場空間將大大受益於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升。
根據當前各國和各地區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財信證券預計,2025年中國乘用車熱管理市場空間爲1002億元,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熱管理市場空間爲653億元,未來5年複合增速達到34%。
目前,在全球汽車熱管理市場上,電裝、翰昂、法雷奧和馬勒四家國外企業佔據了50%以上的市場份額。
而在國內市場上,外資憑藉技術和品牌等優勢在國內建立外資或合資企業,也佔據主要的市場份額。隨着國產特斯拉和本地新能源產業鏈的快速崛起,國內頭部廠商的市場規模將有望快速提升。
華創證券指出,在新能源浪潮下,本土企業的核心機遇有二:
(1) 本土優秀的零部件廠商迎來進階機會。以三花智控、銀輪股份、奧特佳、松芝股份等爲代表的國內優秀零部件企業兼具成本與服務優勢,持續加大電動汽車熱管理核心技術研發,逐步實現從單一熱管理零部件供應商至系統集成供應商或參與整車設計、同步開發,陸續通過整車廠一級供應商認證,完成從Tier2到Tier1的進階。
(2) 傳統零部件廠商通過配套Tier1向汽車賽道切入轉型。傳統控制器廠商和而泰在家電、電動工具等領域沉澱多年,在新能源機遇下切入汽車電子領域,以其在供應鏈、成本、跨國工廠能力、響應靈活度等方面的多重優勢,與Tier1廠商博格華納、尼得科進行合作,打開第二增長曲線。
編輯/phoebe
評論(0)
請選擇舉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