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观点 | 现在定投恒生科技指数还不晚

觀點 | 現在定投恆生科技指數還不晚

丫丫港股圈 ·  2022/06/11 16:37

來源:丫丫港股圈

作者:乘風

最近由互聯網板塊帶動的一波港股的上漲行情應該超出了不少人的預料,恆生指數從19000多點直接一波最高突破22000。

圖片
港股向來是外資定價的市場,大部分投資者對於港股的預期趨勢就是在美國加息縮表的背景下,外資可能還要持續撤退,港股很難有大行情。

但這種思路是片面的,相比外資環境,港股現在更應該重視的是互聯網的機會。

美聯儲加息縮表,美元迴流美國這似乎被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但為什麼美聯儲加息縮表資金就一定會走呢?這個背後其實是一個風險收益比的問題。

美聯儲加息縮表,無風險利率走高,很多泡沫都要被戳破。相比全世界大部分的投資品種來説,把錢安穩的放在美國吃利息是個不錯的投資選擇,所以資金選擇流到美國。但是選擇是相對的,如果發現更好的選擇的時候,資金也不會無動於衷。

當下互聯網板塊就是這樣一個勝率高賠率也高的一個相對更佳的投資機會。

經過一年多的下跌,互聯網板塊已經沒有什麼泡沫可言,反而是時刻準備觸底反彈。

我在《如何看待當下的恆生科技指數?》一文提到,對於互聯網板塊最大的影響因素,也就是政策態度已經發生變化。

「自今年年初以來,官方的口徑就已經在發生變化。

比如1月19日,國家發改委等8部門發佈《關於推動平臺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重點包括:加強全鏈條競爭監管執法;強化超大型互聯網平臺責任等;3月16日國務院金融委會議指出:「平臺經濟方面,穩妥且儘快推進大型平臺公司整改,相關部門需設置好紅綠燈」;4月29日政治局會議指出:「要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實施常態化監管,出臺支持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

不難發現,從「加強」和「強化」,到「設置紅綠燈」,再到現在「支持」「促進」,傳遞的信號越來越積極。

可以説政策託底下,互聯網可能迎來了不錯的投資機會。雖然經歷了一些陣痛,但未來可能是更健康地發展,畢竟現在大家的生活根本無法離開互聯網。」

類似騰訊、阿里、美團、京東等這些在最近一兩年跌得鼻青臉腫的互聯網巨頭,不可否認,依舊是國內競爭力最強的互聯網企業。

相比過去不同的是,它們變得更便宜了。而讓他們變的如此便宜的原因,在逐步消退。

我們可以看到今年4月遊戲版號重新放開,到6月也就是前兩天已經審批第二批了,並不是單純的嘴上説説,而是實實在在的變化。

圖片
於此同時,互聯網公司們也更加註重盈利質量,適當收縮戰線,砍掉一些臃腫的業務,類似拼多多一季度同比扭虧,淨利潤達26億元;愛奇藝更是實現首度盈利。

面對這一系列的轉變,資金不會為了走而走,大概率會選擇參與進來。

例如不少國際級機構已經在今年一季度加倉了中國互聯網股票。

截止一季度,摩根大通對百度、愛奇藝、Boss 直聘、拼多多均進行了大比例增持。其中,滴滴的加倉比例最大,同比增長419.51%。

橋水增持阿里至748.05萬股,持倉市值為8.14億美元,位列其第六大重倉股。該公司還增持拼多多 227.75 萬股,增持幅度 85% 至 493.94 萬股,持股市值達1.98億美元;被橋水增持的還有百度、嗶哩嗶哩、新能源車股票 蔚來、小鵬、理想。

富達國際旗下中國股票基金——中國消費動力基金披露的持倉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該產品第一大、第六大、第十大重倉股分別為騰訊控股、美團、京東,期末持倉市值分別為 4.02 億美元、1.8 億美元、1.38 億美元。一季度,該公司對上述股票均進行了增持。

此外國內頂尖私募中,景林資產一季度增持了網易等股票,高毅資產則加倉了拼多多、中通快遞、貝殼。其加倉幅度最大的是貝殼,一季度,高毅資產增持該股 80.56 萬股,持股市值達 2588.4 萬美元,是其第三大重倉股。

有的機構買的美股互聯網,有的則是港股互聯網,這問題不大,邏輯是一樣的。真要做選擇的話還是港股好一些,在中美政策博弈的情況下,互聯網企業回港上市依舊是趨勢,大部分優質互聯網公司的股票目前在港股都可以買到。

港股互聯網板塊是港股最大的資金池,只要具備足夠的吸引力,就算外資不買也會有其他資金買。互聯網板塊如果重新振作,就能決定整體港股的強弱走勢。

外資帶不動港股,但互聯網可以。

當然也不用擔心上不了車,短期來説我們依舊無法忽視外部宏觀環境的風險(加息縮表通脹),但同時又要把握低估的機會。所以與其押寶某一隻互聯網公司,不如選擇定投以互聯網板塊為主的恆生科技指數更為穩妥。由多次被動基金金牛獲獎團隊運作的恆生科技ETF(513130)可以關注。

編輯/isaac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