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长和(00001.HK):穿越熊市折让明显 动荡市况防御首选

長和(00001.HK):穿越熊市折讓明顯 動盪市況防禦首選

中信證券 ·  2022/05/22 13:26  · 研報

長和作爲資產與業務遍佈全球的多元化大型綜合企業,以四項核心業務:港口、零售、基建及電訊作爲基石,並擁有穩定的收入、盈利、現金流和資本結構,加上股息收益率高和回購力度大。我們認爲在港股依然受制於內地疫情、俄烏衝突以及美元強勢等因素下,長和“穿越熊市”的價值凸顯,可作爲市場動盪中的防禦選擇。

另外,長和作爲持有多元化業務的控股公司,市值對比自身賬面價值、持股資產或是同類型企業估值均存在明顯的折讓。我們也從SOTP 分部估值角度評估長和的合理估值,並參考香港市場歷史上的大型綜合業務控股企業在市值vs 賬面價值的折價。綜合幾種測算方法,我們測算出長和的對應市值範圍2597-3498 億港元(每股67.7-91.2 港元),以長和5 月13 日收盤市值2094 億港元(每股54.6 港元)對比,整體存在着19-40%的折價。

長和目前的盈利水平基本已恢復到疫情之前。而手握巨額現金的長和對於重新“佈局時代”蠢蠢欲動。我們認爲,長和的新機會在於投資佈局東南亞,受益於製造業和互聯網蓬勃發展,東南亞有望成爲全球經濟增長的“新一極”以及長和投資的下一個支點。

從長江實業+和記黃埔到今天的長和,全球化、多元化資產佈局:作爲主要長和系非地產業務的上市公司,長和(00001.HK)從2015 年的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重組而來,而地產業務則剝離到長實集團(01113.HK),兩家企業並行結構自此確立。長和多元化佈局四大業務:港口、零售、基建和電訊,覆蓋全球50 多個國家和地區。2021 年長和與長實的收入分別有83%和44%來自海外,帶來了更爲多元和分散的資產根基。

經營穩定且高股息的現金牛,“穿越熊市”的防禦價值:1)長和資本結構和現金流長期保持穩定,多元化穩健投資的背景下,近4 年資產負債率維持在50%左右,近6 年EBITDA margin 維持在25%左右。2020 年後,長和持有現金水平隨出售發射塔業務而上升。2021 年,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531 億港元。2)長和派息穩定,已連續6 年保持了超過30%的派息比率,2021 年每股派息2.66 港元,同比增長15%,股息收益率達5.3%。3)長和從2021 年開始加大股票回購力度,去年累計回購10.18 億港元,進入2022 年長和稱將使用部分出售資產所獲資金進行回購,我們認爲或會對公司股價帶來支撐。

以長和爲代表的香港本地公用事業、金融、基建等藍籌股,在歷年的港股熊市中表現優於大盤,防禦價值凸顯,擁有“穿越熊市”的防禦價值。這些藍籌股基本有着共同特點:1)業務多爲壟斷性或競爭較小。2)股息水平較高,可對沖通脹和市場風險。3)擁有固定投資配置羣體。4)業務多在香港及海外,並以港元和外幣結算,對人民幣貶值風險相對較小。此外,香港下任行政長官將於7 月上任,我們認爲,新一屆香港政府將以社會安定及積極改善民生爲主要目標,土地房屋供應將爲“重中之重”。而對於手握大量土地的香港四大地產公司而言,香港政府爲增加土地供應,極有可能向其收回土地但目前具體方式未定,因此或會增加香港本地地產板塊的不確定性,我們認爲,將凸顯長和在剝離了房地產業務後的投資價值。

相信長和系公司“佈局時代”的眼光,東南亞或可成爲投資關注方向:身處日益複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局勢中,我們認爲,長和下一個十年的重心或仍會在亞洲,東南亞市場受制造業和互聯網蓬勃發展的雙重利好,或可成爲關注方向。目前長 和四大業務在東南亞均有佈局,此外側重房地產的長實集團也投資了新加坡地產項目,現計劃進軍越南;而維港投資作爲一家創業投資公司,主要關注科技和革新技術方向,此前投資了衆多印尼項目,最近更在新加坡設立辦事處。

回溯長和在全球的資產配置歷程,其偏好帶有一定壟斷性和具備穩健現金流,看重資產質量和投資回報,特別是在市場經歷大幅波動時這些資產能否依然盈利,因此資產結構中包括電訊、港口、水電燃氣以及石化能源便是個中典型。在區域選擇上,2013 年起長和系公司逐步佈局歐洲,但近幾年也開始出售歐洲資產。我們認爲,歐洲央行於2014 年推出的負利率政策,疊加英國脫歐塵埃落定,對於長和的歐洲資產收益率造成負面影響。而近期俄烏衝突對歐洲經濟和地緣政治的影響,疊加美國重回緊縮週期,也充滿不確定性。由此看來,出售歐洲資產也是一種“明哲保身”。

我們認爲,長和在資產組合的處理上或可以跟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公司的持倉組合對比,二者在過往投資中都保持了高度的謹慎,風格趨於避險,偏好現金流量高的資產。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正在持續變化中,伯克希爾的持倉亦強調穩健,現金規模空前高企,也反映了追求“現金爲王”。

港口、零售、基建和電訊四大業務並舉,隨全球疫情緩解重拾動力,但機會與挑戰並存

港口業務:版圖覆蓋全球,處在行業領先地位。2021 年營收同比增加29%至423億港元,對比2019 年增長20%,佔公司營收比重9%;EBITDA 152 億港元,同比增加39%,對比2019 年增長13%,佔公司EBITDA 比重13%。我們認爲,港口企業在區位、水文、航道等方面具有區域壟斷性,長和將直接受惠。

疫情在2021 年出現暫時的緩和,刺激了集裝箱貨運需求,長和港口業務已完全恢復甚至超過疫情前水平,包括歐洲的英國、西班牙巴塞羅那及荷蘭鹿特丹港口,亞洲的泰國蘭差彭、印尼雅加達港口,以及墨西哥、巴哈馬羣島自由港及巴拿馬港口等均錄得業務增長。我們認爲2022 年全年,海運需求仍將保持旺盛。目前,全球港口運力供需處於緊平衡狀態,但由於疫情反覆,導致一些港口擁堵加劇,物流供應鏈梗阻,運力供需失衡,讓全球運價持續高企。

零售業務:主要是全球最大的個人護理、保健及美容品牌之一的屈臣氏集團,在全球28 個市場經營超16300 家店鋪。2021 年零售業務收入同比增加9%至1736億港元,對比2019 年增長3%,佔公司比重達39%;EBITDA 貢獻160 億港元,同比增加11%,對比2019 年下降5%,佔公司EBITDA 比重14%。我們認爲,零售業務或是長和受競爭威脅最大的一項,及時擁抱線上,加快O2O 轉型或能迎來新機。

受惠於疫情有所緩和,2021 年,屈臣氏集團在西歐業務增長強勁,而東歐業務表現也不俗,歐洲業務整體已恢復甚至超過疫情前水平,貢獻了屈臣氏55%的營收,龍頭規模效應顯著,但需關注俄烏衝突對東歐業務的影響。反觀,中國大陸業務貢獻屈臣氏13%的收入,但鑑於局部疫情反覆,影響線下客流,加上線下特色美妝新力軍以及線上平台的競爭,屈臣氏雖努力向線上購物轉型,以補回線下銷售的流失,但整體表現仍遜於疫情前。亞洲其他地區貢獻16%的收入,在競爭加劇的情況下表現也不盡如人意。與中國市場類似,Lazada、Shopee、GoTo 等電商平台等迅速崛起同樣切分了屈臣氏的亞洲業務。

基建業務:主要包括長江基建(01038.HK)的75.67%股權以及持股其他基建企業, 而長江基建又持股了電能實業( 00006.HK ) 及其下的港燈-SS(02638.HK)。2021 年,基建業務收入達561 億港元,同比增長6%,對比2019 年增長10%,佔公司比重13%;EBITDA 貢獻296 億港元,同比增長2%,對比2019 年增長4%,佔公司EBITDA 比重達27%。長江基建派息穩定增長,2021 年股息收益率爲5.0%。

長江基建主要項目在英國、澳大利亞及歐洲,2021 年業績受到英國企業所得稅稅率上調以及部分項目與英國政府盈利規管重訂影響而有所下滑,但2022 年沒有規管項目,有望將穩中向好。長江基建旗下的業務均具備公用事業特性和一定的壟斷性,營收、盈利和現金流穩定。一系列新項目也開始爲長江基建貢獻穩定收 入,加上可能的資產出售也會帶來大額的一次性收入,助力派息。

電訊業務:主要是CKHGT 架構下包括覆蓋了英意等六國的歐洲3 集團以及覆蓋港澳兩地的和記電訊香港(00215.HK);此外還有覆蓋印尼、越南等國的和記電訊亞洲。2021 年,CKHGT 業務營收達926 億港元,同比增長2%,對比2019 年下降1%,貢獻公司比重達21%;EBITDA 431 億港元,同比降11%,對比2019年增長22%,佔公司EBITDA 比重達39%。和記電訊亞洲營收88 億港元,同比降4%,對比2019 年下降2%,貢獻公司收入的2%;EBITDA 爲 20 億港元,同比保持穩定,對比2019 年下降6%,佔公司EBITDA 比重2%。

歐洲3 集團是意大利第三大、英國第四大的電訊運營商,近年收入整體雖仍保持穩定,但歐洲移動用戶滲透率已高,存量市場下競爭愈發激烈。儘管歐洲3 集團積極佈局5G 或可抬升ARPU,但5G 升級需要不斷投入資本,巨額攤銷也將導致利潤承壓。此背景下,規模效應更大的電訊企業預計將享有一定優勢。英意兩國的電訊運營商正在經歷合縱連橫,歐洲3 集團也希望能參與其中,若能構建規模效應,將有助於緩解5G 建設資本開支壓力和市場競爭。此外,長和近年也採取出售發射塔回籠資金再投放的策略,公司預計作價324 億港元出售英國發射塔資產的交易將於2022 年下半年完成。

此外長和還有一塊業務爲財務及投資收益,主要包括和記黃埔中國、CenovusEnergy、TOM 集團、瑪利娜、長江生命科技及澳大利亞和記電訊等公司的持股。

公司估值明顯存在折讓:長和作爲持有多元化業務的控股公司,市值對比旗下公司市值加總存在明顯的控股折讓。而長和的市值vs 賬面價值也長期存在折讓,並從2016 年的38%擴大至2021 年的70%,過去五年平均折價水平爲55%。雖然亞洲其他的綜合性控股企業大多存在折價現象,但從相對估值角度看,長和的估值也遠低於亞洲可比公司的加權平均估值水平。對於評估長和的合理市值,我們選用了以下兩種方法互相對比:

1)旗下公司市值加總:長和旗下上市公司2022 年5 月13 日對應的持股市值爲1986 億港元,再加上屈臣氏集團和意大利電訊公司Wind Tre 的股權價值,長和持有的可算明股權價值已達3710 億港元。我們參考了香港市場歷史上的大型綜合業務控股企業在市值vs 賬面價值的折價,一般在20-30%左右,對應市值爲2597-2968 億港元(即每股67.7-77.4 港元),以長和5 月13 日收盤市值2094億港元對比,股價最少存在19-29%的折讓。

2 ) SOTP 分部估值測算: 我們對長和的港口和電訊業務採用可比公司EV/EBITDA 進行估值,零售業務採用可比公司EV/Sales 進行估值,基建與財務及投資業務則直接參考長和持股的上市公司市值。我們同樣也給予香港市場對於控股公司20-30%的折價,得出長和對應市值爲3061-3498 億港元(即每股79.8-91.2 港元),以長和5 月13 日收盤市值2094 億港元(每股54.6 港元),股價存在32-40%的折讓。

綜合來看,我們測算出長和的對應市值範圍2597-3498 億港元(每股67.7-91.2港元),以長和當前市值對比,整體存在着19-40%的折價。

風險因素:世界經濟增長不及預期;全球疫情負面影響強於預期;地緣政治因素對經濟和匯率的負面影響;公司難以持續找到優質投資機會;公司零售業務進一步受線上電商衝擊;公司電訊運營受到競爭加劇衝擊。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