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称霸手术机器人市场,直觉外科的牛股基因有多强?

稱霸手術機器人市場,直覺外科的牛股基因有多強?

富途資訊 ·  2022/05/17 22:46

美股市場牛股輩出,除了大家熟知的蘋果、谷歌、亞馬遜等大公司之外,還有很多細分行業的巨頭,比如,直覺外科公司是手術機器人領域的王者。

這家公司2001年上市以來,漲幅超過110倍。在今年之前,直覺外科公司還保持了八年的連漲紀錄,累計漲幅超過7倍。

但是今年以來,直覺外科股價出現下跌,至今已跌去39%,其中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

一方面,受疫情影響,部分患者外科手術推遲,醫院手術量下降,以及由於供應受阻,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

另一方面,全球經濟可能陷入長期衰退,市場擔心醫院計劃削減資本開支,從而影響手術機器人業務。

此外,聯儲局加息縮表也令高估值股票承壓。

最先進的手術平台——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直覺外科的主力產品是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主要用於前列腺癌手術、婦科手術等。相比傳統人工手術,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精準度更高,能處理人手無法處理的細節和區域,手術創傷小,能夠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少組織創傷和術後粘連。

公司憑藉技術壁壘、先發優勢以及醫生對達芬奇的使用習慣等,建立了寬闊的護城河,並獲得霸主般的壟斷地位。截至2021年Q3,直覺外科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佔據全球軟組織手術機器人市場約88%的份額。

再來看看直覺外科各項產品和服務的情況(數據來自2022年一季報):

  • 每臺達芬奇機器人售價在50萬美元到250萬美元之間;

  • 由於儀器和配件使用壽命有限,需要經常更換,每次手術有600美元至3500美元的器械和配件收入;

  • 出售或租賃機器人系統時通常會簽訂服務合同(含售後服務、維修、檢測、培訓等),年費在8萬至19萬美元之間。

今年一季度,直覺外科手術機器人系統賣了4.28億美元,儀器和配件的收入高達8.1億美元,另外還有服務收入2.49億美元。也就是說,最具品牌特色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收入佔比不到三成,超過70%的收入來自耗材和服務收入。

實際上,這種收入結構正是「剃鬚刀和刀片」商業模式的體現——這也是直覺外科最吸引投資者的地方。

「剃鬚刀和刀片」模式

「剃鬚刀和刀片」模式的發明者是吉列剃鬚刀公司,其商業模式的優勢在於客戶買了其剃鬚刀後,後期只能更換其刀片。對於直覺外科,賣出機器人獲得一次性收入之後,還能通過耗材和服務從已經賣出的機器人中獲得持續性業務收入

相比之下,直覺外科的優勢更明顯,因爲限定了開機次數,耗材更換很頻繁,到後期耗材收入和維保培訓收入超過了賣設備的收入,而且具備定價權,其毛利率十幾年來一直保持在70%左右。

另外,吉列剃刀還有替代產品,但直覺外科很難被替代,因爲醫院只要成爲其客戶,後期就牢牢綁定,這又具備了高轉移成本商業模式的特徵。

隨着達芬奇手術系統的廣泛推廣和醫生使用次數不斷增加,直覺外科手術系統的出貨量以及單臺系統施行手術量將得到明顯上升,耗材和維修培訓收入也將持續提高,這將增強公司的持續性盈利能力。

霸主地位難以撼動

當然,手術機器人領域不只有直覺外科一家,同行業的企業公司還有$美敦力(MDT.US)$HugoRAS、TransEnterix(已更名爲$Asensus Surgical(ASXC.US)$)、MedTech、Medrobotics、Cambridge Medical Robotics、西門子、施樂輝、$史賽克(SYK.US)$等。近年來國內也湧現一批手術機器人的參與者,比如柏惠維康、天智航、金山科技、威高、$微創機器人-B(02252.HK)$等,不同公司的手術機器人應用領域有所不同。

考慮到直覺外科的技術明顯領先,且新競爭產品往往很難媲美老牌玩家,尤其是手術機器人需要醫生付出較多的學習時間,預計未來5-10年內直覺外科依然是市場的領導者

有分析指出,疫情對直覺外科的衝擊是暫時的,長期趨勢對公司的業務有利。隨着機器人輔助手術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預計未來6年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將以14.2%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8年底估計達到170億美元。

01.png直覺外科的護城河足夠強大嗎?

股價下跌是否已經消化負面因素?

現在是否是最佳買入時點?

歡迎牛友們在留言區討論~

更多牛股資訊,歡迎關注《牛股追蹤》專題。

編輯/lydia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