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青龙管业(002457):国内输节水领域的龙头企业

青龍管業(002457):國內輸節水領域的龍頭企業

南京證券 ·  2022/04/28 00:00  · 研報

事件:4月20日,公司發佈2022年第一季度報告,共實現營業收入2.98億元,同比增長26.77%;歸母淨利潤虧損203.5萬元,而上年同期是取得了589.3萬元的盈利;扣非歸母淨利潤虧損537萬元。此前在3月29日晚間,公司曾披露2021年年報,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4.37億元,同比增長18.07%;實現歸母淨利潤1.43億元,同比減少14.59%;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1.3億元,同比增長6.83%。

公司主營業務穩步增長,業務進展良好:2021年全年,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24.37億元,同比增長18.07%;2022年一季度,公司主營業務繼續快速增長,共實現營業收入2.98億元,創近10年來新高,同比增長26.77%,展現出良好的業務發展勢頭。

分產品看,混凝土管材佔主要地位: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混凝土管材(2021年營收佔比為52.42%)、塑料管材(佔比27.43%)、複合鋼管(佔比10.36%)和設計諮詢(佔比9.07%),而這四樣2020年佔比分別是42.17%、35.09%、9.86%和12.54%,可以看出公司的業務大幅度依賴於混凝土管材。具體來看,2021年管道業務共新籤合同17.81億元,其中混凝土管佔10.06億元,銷售量同比增長4.55%至634千米,實現營業收入12.76億元,同比上升46.86%;塑料管材銷售量下降11.78%至4.95萬噸,實現營業收入6.68億元,同比下降7.65%;複合鋼管實現營業收入2.52億元,同比上漲24.14%;設計諮詢實現營業收入2.2億元,同比下降14.53%。

分地區看,四大地區同比均上漲,其中西北是公司的最主要市場:佔比最高的西北地區2021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68億元,佔全國的72.63%,同比上升20.43%;此區域2020年佔比也很高,達71.25%。其次是華北地區,佔16.94%,它2020年是18.33%。再其次是華中地區,佔8.03%。剩 餘華東地區佔2.4%。四地區的同比增幅最大是西北,為20.43%;最小是華北,為9.19%。

歸母淨利潤增速同比下降,盈利能力稍有下滑:2021 年全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減少14.59%;2022 年一季度,公司歸母淨利潤虧損203.5萬元,同比下降134.53%。首先來看21 年,公司歸母淨利潤2018-2020年出現了跨越式大幅增長,主要一是受益於國家對水利投資的持續增加,二是公司市場佔有率的增加(PCCP 管道營收持續增加),所以即使21 年淨利潤同比有所下滑,卻仍處高位。再看22 年一季度,從歷年一季報情況看,近十年公司一季度歸母淨利潤有6 年出現虧損,其中2020 年因疫情影響業務基本停頓,虧損額達3468 萬元。而一季報多年份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所處行業因下游水利、市政等建築施工行業受季節性因素影響比較明顯,年末年初都開工不足。此行業一季度為淡季,產能主要集中在二、三季度釋放。2020 年,公司一季度主營業務收入佔全年比重僅為4.46%,2021 年則為9.65%。

原材料價格上漲明顯,成本端承壓:2021 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成本中原材料、人工工資、製造費用、運輸裝卸費用分別佔74.76%、5.38%、13.09%和6.74%,2020 年最大頭的原材料佔比則為72.9%。事實上在過去,公司營業成本中原材料佔比基本一直維持在70%以上。2021 年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公司生產所需主要原材料聚乙烯、聚氯乙烯、預應力鋼絲、冷板、熱板、水泥的平均採購價格較去年同期分別上漲了7.48%、42.57%、41%、42%、42%和37%,導致毛利潤承壓。2021年全年毛利率為26.37%,與2020 年的26.1%基本持平,但仍大大低於2019 年的35.06%及2013-2019 年的平均值31.33%。分產品看,佔比最大的混凝土管毛利率同比上漲3.99%,塑料管材毛利率則下降了1.81%,複合鋼管毛利率下降幅度最大,達23.12%。2022 年Q1 至今,主要原材料價格仍在繼續上漲,2022 年Q1 營業成本高達2.063 億元,同比增長36.5%,高於營業收入26.8%的增速,導致毛利率同比下降了5%。現如今,烏克蘭和俄羅斯戰爭引發全球大宗商品巨幅震盪,二季度營業成本預計仍將繼續承壓。

2021 年年報非主營業務損益較大,2022 年一季報期間費用有所上漲, 研發投入繼續加大:2021 年費用率跟2020 年相比變化不大,四費佔營收比均為16%左右,相差較大的有財務費用,2021 年同比上升了1785.62%,主要原因是短期借款增加、且上年同期收到財政貼息衝減了費用;投資收益相比2020 年減少3250 萬,僅為902.8 萬元;資產及信用減值損失5443.5 萬元,,比2020 年的計提增加了2733 萬元,主要是應收賬款、抵債資產及對外貸款計提的減值準備。截至2021 年年末,公司應收賬款餘額13.24 億元,2020 年應收賬款9.67 億元,同比增加32.96%,佔總資產比例26.46%,同比增加6.5%。數額大幅增加,主要因報告期內收入增加,銷售回款未能及時收回所致。資產和信用減值損失數額佔利潤總額的30.33%,這對2021 年淨利潤的同比下滑也造成了較大影響;其他收益(主要是政府補貼)同比減少518 萬元。總的來説,2021 年非主營業務損益對利潤總額的影響比較大。2022 年Q1 期間費用率為27.12%,較2021 年同期升高了2 個百分點,其中研發費用比上年增加51.92%,是因為報告期內研發投入加大;財務費用同比增加38.3%,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流動資金借款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

未來的話,行業處於成熟期,管道行業需求仍將穩步增長:目前,公司主營業務所屬行業已呈現出市場化程度高、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產能過剩等成熟期特點,隨着國家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國家節水行動、“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十四五”水利科技創新規劃、“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以及“一帶一路”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等相關政策和規劃的實施,以及國家水網骨幹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城市供水管網改造等重大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的大力推進,涉水領域建設投資將繼續保持高位,今後較長時期內管道行業市場需求仍將穩步增長,公司主營業務所屬行業仍將在較長時間內處於景氣週期。

獨特的地理位置帶來更大的市場需求:公司是我國制管行業中產品品種和規格最齊全的管道製造企業之一,也是我國陝、甘、寧、青、蒙地區產銷規模最大的供排水管道製造企業,同時西北地區是我國缺水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水利工程多,管材需求量大。與其他地區相比,該地區管道需求量始終偏大。

聚焦PCCP,位處行業龍頭:在PCCP(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道)行業,生產集中度很高,據中國混凝土與水泥製品協會相關報告顯示,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PCCP)行業前五家企業市場佔有率約達2/3,PCCP的市場格局基本穩定,梯隊現象尤為明顯,且近兩年呈現出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的現象。根據排名,公司自2015年-2020年連續六年拿下全國重點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PCCP)企業產量第一名。

以寧夏水利設計院為平臺,全力推進工程總承包平臺建設工作:2019年公司完成了寧夏水利設計院81.28%的股權收購工作,使其成為公司控股子公司。寧夏水利設計院擁有工程勘察甲級、水利行業設計甲級、工程諮詢單位甲級、規劃水資源論證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甲級、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甲級資信證書,是寧夏區內水利勘察設計行業龍頭。

2019年/2020年/2021年設計諮詢業務主營佔比為3.43%/12.54%/9.07%,諮詢設計業務發展良好。近年來,設計院在保持寧夏市場絕對領先地位的同時,同步加快設計業務的全國性佈局,截止2021年2月,設計院在全國已設有19家分支機構。未來總公司將繼續以寧夏水利設計院為平臺,努力打造面向全國的設計集團,並全力推進工程總承包平臺建設工作,打造設計、諮詢、採購製造、施工為一體的整體方案解決能力,提升為客户提供全面服務的能力。

在手訂單充足,未來成長性值得期待:公司在手訂單充足,2022年已公告中標兩個重大項目,一個是3月3日公告的收到下屬全資子公司陝西青龍管業與陝西金飛實業簽字蓋章的產品購銷合同,合同標的為根據合同規定提供III級鋼筋混凝土鋼承口頂管(包含膠圈)及產品運輸費、裝車費和税金(不包括卸車費),總金額為6620.50萬元,佔公司2021年營業總收入的2.7%;還有一個是4月1日公告的公司控股子公司寧夏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標了寧東供水水源工程及配水管網安全提升工程總承包(EPC)項目,中標金額為2.49億元,佔公司2021年度營業總收入的10.22%。這兩個項目預計會對公司2022年及之後的業績產生一定影響。同時,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中標的項目大多將在今年供貨和結算。據2021年年報顯示,結轉至以後報告期執行的合同金額為12.28億元,其中混凝土管道9.3億元、塑料管材1.88億元、複合鋼管1.10 億元。這些都將會給公司帶來2022年全年的一個盈利上行。

盈利預測與估值水平:公司所處行業關乎國計民生,其發展直接受到國家和政府投資政策變化的影響,週期性特徵較為明顯;地處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的核心地帶,業務直接受益基建增長,後市發展仍有望持續。

鑑於公司主營業務所屬行業仍將在較長時間內處於景氣週期,且公司作為我國制管行業中產品品種和規格最齊全的管道製造企業之一,也是我國陝、甘、寧、青、蒙地區產銷規模最大的供排水管道製造企業,營收在2017(12.07億元)-2021年(24.37億元)間複合增長率高達19.20%,給予公司未來三年營收15%/12%/10%的增長率。預計公司2022-2024年營收可達28.03/31.39/34.53億元,歸母淨利潤可達1.59/1.78/1.95億元,同比增長11.4%/11.8%/9.9%,每股收益為0.47/0.53/0.58元,對應2022年4月28日收盤價的市盈率為18.7/16.5/15.1倍。我們選取主營業務同樣為相近管材管件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韓建河山、龍泉股份、雄塑科技作為可比公司,截至2022年4月28日,可比公司的平均PB為1.65;公司的PB為1.35,低於可比公司PB均值。綜上,給予公司“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主要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風險,新冠疫情擴散的風險,政策變化風險,應收賬款無法按時回收的風險,基建投資規模不及預期的風險等。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