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杭州首轮集中供地收金超800亿,滨江、绿城等本土房企成最大赢家

杭州首輪集中供地收金超800億,濱江、綠城等本土房企成最大贏家

鳳凰weekly財經 ·  2022/04/27 10:51

激戰13個小時之後,杭州市2022年第一輪集中供地落錘,最終成交金額826.75億元。

與2021年第一輪集中供地的1178億相比,差了350多億。

克而瑞浙江區域分析稱,杭州本輪土拍熱度不算高。溢價封頂10%地塊佔總出讓地塊數量的39.6%,較去年三批次熱度有所下滑,迴歸至2020年水平。而34宗成功出讓地塊中,25宗地塊底價成交,佔出讓地塊的74%,佔本批次所有地塊的43%。

對於此次集中土拍熱度由熱轉温的原因,克而瑞浙江區域分析稱:“一是供地結構調整,本輪供地主城四區地塊佔比僅25%,地塊區位、質素及利潤空間,較上輪有所下降;二是市場持續下行,房企現金流普遍趨緊,導致行業整體預期減弱。”

“雖然熱度分化,但整體表現依然較好。”中指研究院浙江分院常務副總高院生稱,原因一方面是本次供地對拿地企業參拍資質有所放鬆,同時溢價率最高僅12%,且部分板塊最高限價有所提升,開發商利潤有保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杭州投資吸引力強,居民購買力強勁,去化有所保證。

一次性報價

據悉,杭州市首輪集中供地推出60宗地,合計建面580.7萬㎡,起始總價797.9億元。

根據出讓文件,四大主城區出讓11宗地,蕭山、餘杭等六大區域合計出讓49宗地,其中蕭山區16宗、餘杭區11宗,涉及雲城、三江滙、奧體中心、江灣新城等。

根據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數據統計,此批地塊共涉及44個板塊,6個板塊限價解鎖,11個板塊限價上調(包含最高限價上調),5個板塊限價下調(包含最低限價下調)。

最終,36宗地確定競得者,成交地塊中27宗地為底價成交。另外23宗地因觸及頂價進入“一次性報價”環節,此外1宗地流拍。

“一次報價”是杭州本輪集中供地新設置的出讓規則。

根據出讓文件,本次將取消之前價格封頂後搖號的做法,通過一次性報價的方式操作。當競拍地塊達到10%溢價後,將直接轉入一次性報價環節。一次性報價環節中,若有2個及以上有效報價,即有效報價中金額第二高報價為競得價。

此外,杭州還將預公告制度改為直接正式公告,同時取消了勾地制度(即房企土拍前簽訂協議並繳納保證金,土拍時若無其他房企出價則由簽約房企託底)。

有分析人士表示,杭州等城市對土地出讓規則方面的調整,是基於減少企業開發成本,緩解企業資金壓力等方面做出的舉措,該舉措也適當為企業保留了項目開發利潤。

“一次性報價、品質規則調整、取消勾地和配建等舉措,對參與競拍房企的資金、品質、成本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戰。”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表示。

依舊是本土

根據出讓結果統計,杭州本土房企依舊是本輪土拍的主力。濱江以總價184.35億元斬獲11宗地,綠城以146.38億元斬獲7宗地,眾安則以39.09億元斬獲5宗地,大家地產斬獲3宗地。越秀、萬科、龍湖、建發、葛洲壩、大悦城等房企也都有收穫。

“濱江此次在杭州拿的地,會努力做到1%-2%的淨利潤水平。”一年前,在杭州首輪集中供地以96.4億元斬獲5宗地後,濱江集團董事長戚金興曾這樣對外表態。

此次的11宗地塊中,濱江獨攬8宗,3宗為聯合拿地。地塊包括了杭州西站樞紐宗地、未來科技城138號地塊等。

杭州貝殼研究院院長上官劍對《鳳凰WEEKLY地產》表示,濱江一直在聚焦深耕杭州,比較依賴杭州。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也有着不錯的品牌認可度,去化週轉方面也比較快。

“不過濱江在杭州也不是單打獨鬥,很多地塊都會選擇合作開發。”上官劍稱。

濱江集團2021年累計新增地塊38宗,累計貨值近3000億元。其中在杭州以298.86億元的拿地金額榮登榜首。

去年全年,濱江集團實現銷售金額1691億元,位列全國房企銷售榜TOPO25。在中指院杭州房企銷售排行榜中,濱江集團以1150.1億元銷售金額領跑;累計新增地塊38宗,累計貨值近3000億元,其中在杭州以298.86億元的拿地金額榮登榜首。

在杭州銷售榜排名緊隨濱江集團的,是本輪土拍另一個出手闊綽的杭州本土房企綠城。

此次綠城拿下了包括錢塘新區、運河新城、下沙、勾莊等在內的一共7宗地塊。不過與濱江底價拿地有所不同,綠城所摘地塊除東冠單元地塊外,其餘地塊均為觸及頂價後,搖號獲得。

綠城中國此前發佈的2021年年報顯示,浙江地區貢獻426.97億元銷售收入,佔比47.6%。

“現在的綠城財務穩健,逆市拿地也是合情合理,杭州本輪推出的地塊均有一定的利潤空間。”上官劍稱,“同樣,杭州也是綠城的大本營,所以也不會放棄。”

對於濱江、綠城在杭州首輪集中供地的“瘋狂”掃貨,億翰智庫研究中心總監於小雨表示,“一方面它們都屬於本土深耕的企業,對城市更瞭解,對貨量補充更明確,另外一方面,這些企業還比較優質,沒有償債方面的巨大壓力,在利潤空間有改善的情況下,自然會多拿。”

另據杭州當地媒體報道,9宗底價地塊由地方平臺或地方國資託底拿下。蕭山城投、臨平城建、臨平新農村建設、杭州東部城市建設、餘杭苕溪城市建設、杭州會展新城、臨安新都房產等面孔,都出現在了拿地榜單上。

分析人士表示,現階段房企拿地更關注健康度,尤其注重現金流,面對出現市場異動的遠郊板塊,拿地上往往偏保守,因此,多宗地塊由城投公司託底。

信心

截至目前,已有近10城完成2022年首輪集中供地。

安信證券數據顯示,國企拿地基本恢復至去年前兩輪水平,民企拿地意願持續減弱。

其中,國企(剔除城投)本輪土拍拿地意願明顯修復,全口徑拿地金額合計1076.3億,佔比為55%,較去年第三輪的35.4%上升近20%,已基本恢復至去年前兩輪土拍的水平;民營房企拿地參與度持續下降,佔比由去年第三輪的28.4%進一步降至15.4%。

城市上,成都、福州、寧波城投拿地佔比有所上升,廈門、重慶、北京、長沙本輪土拍主要依靠國企,合肥、青島民企拿地力度明顯上升,過半地塊均被當地小型民營房企拍得。

從主流房企拿地來看,10城首輪土拍拿地集中於7家國企,建發、中海、保利發展拿地意願較強,全口徑拿地金額分別為186.3億、177.4億、118.6億,華潤、綠城、金地、保利置業拿地也較為積極。

截至目前,首輪土拍中民企參與較少,龍湖、旭輝拿地金額分別為45.3億、21.9億。

總的來説,相對活躍的土地市場,給樓市注入了“信心”。“房企的大手筆拿地,對未來的樓市供應形成積極的影響,利於樓市的長期穩定。”上官劍稱。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