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红利攻略:高股息的常见误解与再认知

紅利攻略:高股息的常見誤解與再認知

策略曉説 ·  2022/04/18 16:50

作者:張峻曉,王程錦

來源:策略曉説

談及紅利策略或者高股息,市場通常為其貼上「熊市防禦」、「類債資產」、「低估值」等標籤。對此,國盛策略張峻曉指出,高股息並非純防禦策略、是短久期資產、與低估值風格「相似但不同,波動率更低」。

2022紅利指數王者歸來,年初至今已逆勢斬獲超8%正收益,跑贏萬得全A指數25個百分點。談及紅利策略或者高股息,市場通常為其貼上「熊市防禦」、「類債資產」、「低估值」等標籤,這些慣有印象是否屬實?我們又該如何玩轉高股息?

本篇紅利攻略,我們將重點解決三個問題:第一,高股息策略的認知誤區與定價邏輯;第二,自上而下看紅利指數的擇時;第三,選股角度如何強化高股息策略收益。

核心觀點

(1)關於高股息,常見的幾點片面誤解:

其一,紅利指數長期表現一般?——考慮分紅再投資後投資價值凸顯。紅利指數長期表現看似一般,但若考慮分紅再投資收益,則能跑贏多數寬基指數;且相比其他指數,紅利指數的波動率更低、回撤更小,風險收益比更具吸引力。

其二,防禦or進攻?——高股息並非純防禦策略。熊市防禦印象更多源於高股息資產的低估值+低波動屬性,但對於高股息佔優而言,熊市環境既非充分也不必要,牛市及震盪市中,高股息資產同樣可以獲得超額收益。

其三,順週期or逆週期?——高股息資產具備一定的順週期性。高股息策略並非典型的經濟下行期對衝策略,相反,多數高股息資產具備一定的順週期性,週期製造與金融地產一直是高股息「核心圈」,高股息資產的行業屬性更多以順週期為主。

其四,高股息就是低估值嗎?——相似但不同,波動率更低。長期以來,高股息與低估值風格趨勢關聯顯著,相關係數甚至達到80%-90%,然而相較低估值風格,高股息走勢更加穩健,長期低波動屬性凸顯。

其五,高股息是類債資產嗎?——短久期資產可能更準確。儘管高分紅是長期共性,但高股息的階段性跑贏更多源於其行業屬性,而此類資產的估值基礎更多源自短期現金流折現,具備明顯的短久期屬性,所以利率上行期實則更為受益。

(2)高股息策略何時跑贏?

2010年以來,高股息跑贏階段大致有10段,結合歷史覆盤大致可以梳理以下幾點結論:

首先,對於高股息策略的邏輯,應明確兩點:其一,高股息資產本質上是一類短久期資產,在利率上行期和低估值佔優階段才更加受益;其二,高股息策略的持續佔優離不開權重行業自身的結構性行情,無論是宏觀環境、業績層面、還是賺錢效應,其實均指向金融地產或週期製造應具備階段性優勢。

其次,把握高股息佔優行情,應重點關注以下幾類環境的疊加:1)宏觀層面,聚焦兩類環境:一是PPI與PMI同時上行,且貨幣條件已邊際收緊;二是PPI與PMI同時下行,且貨幣條件邊際趨鬆。2)業績層面,關注兩類結構:一是全A盈利週期全面拐頭向下;二是盈利週期上行但金融地產/週期製造相對佔優。3)市場表現上,關注兩類情形:一是市場大幅回調,「熊市」特徵凸顯;二是利率上行期的低估值風格佔優階段。

最後,長期視角下,A股高股息投資價值值得關注:一是分紅再投資對長期投資回報的增厚效應不容忽視,二是高股息資產自身的低迴撤、低波動屬性也提升了其長期持有性價比。

(3)當前階段,紅利策略如何優中選優?

「高股息+基本面改善」或為更優解。鑑於歷史經驗,高股息策略的階段性佔優其實離不開高分紅行業的風格佔優,因此疊加了高股息和基本面特徵的選股標準有望幫助我們在長期跑贏市場的同時兼顧低波動和低迴撤。回測結果顯示,「高股息+基本面改善」組合近年來持續跑贏中證紅利指數,且相對於單獨的基本面改善組合回撤更小,其中「高股息+基本面改善」20組合從2010年至今年化收益為14.81%,高於中證紅利指數的3.50%。(內附高股息+基本面改善20組合名單)

以下為正文部分:

一、關於高股息,常見的幾點認知誤區

1.1 紅利指數長期表現一般?——考慮分紅再投資後投資價值凸顯

紅利指數長期表現看似一般,但若考慮分紅再投資收益,紅利指數在過去十餘年能夠跑贏絕大多數指數;且相比其他寬基指數,紅利指數的波動率更低、回撤更小,風險收益比(Sharp比率)更具吸引力。

長期視角下,考慮分紅再投資收益的紅利策略跑贏絕大多數寬基指數。2010年以來,若單獨觀測中證紅利指數,其實長期優勢並不明顯,但如果考慮分紅再投資後,超額收益則已較為顯著。2011年以來,中證紅利、中證全指和滬深300的全收益累計收益率分別達到215.5%、124.2%和119.0%。具體將資本利得和分紅再投資拆分來看,粗略採用年化視角回溯,那麼分紅再投資帶來的年化收益率約4.7%,甚至已經高於資本利得的年化收益率3.1%,分紅再投資是高股息策略獲得長期超額收益的重要支撐。

其次,高股息策略的低迴撤、低波動優勢增加了長期配置價值,且夏普比率相對佔優。從歷史經驗看,考慮到收益波動與最大回撤後,對比自2010年以來中證紅利與各A股核心指數的收益波動率、最大回撤與夏普比率,中證紅利指數表現佔優,在獲取收益的同時保持較低的波動率,且自2010年以來與2016年以來的最大回撤均最小,體現出高股息策略長期低波動與低迴撤的比較優勢,長期表現的夏普比率較為可觀。

1.2 防禦or進攻?——高股息並非純防禦策略

高股息資產歷來被冠以防禦屬性,其「穩定高股息+高安全邊際」的特徵是熊市期間資金的避險地。從高股息資產定義出發,一方面穩定高股息在一定程度上以「剛兑」屬性對衝資本利得損失,另一方面相對低估值與低波動屬性也賦予了高股息策略相對較低的潛在回撤幅度,因此邏輯上給予了高股息策略較強的「防禦屬性」。

但高股息策略並非單純的防禦策略,除了熊市期間低波動、低迴撤特徵外,紅利指數在很多其他市場環境下也能獲取超額收益。結合歷史經驗看,2015-2016年、2018年及近期市場大幅回撤階段,中證紅利指數的確均獲得較為明顯的超額收益,「防禦」屬性盡顯。然而,除此之外,2009年、2011年、2014年、2017年、2020年和2021年均上演過高股息資產跑贏行情,且持續時長同樣值得參與。此外,在 2012年的震盪下挫格局下,高股息策略更是基本失效,因此,熊市環境對高股息策略而言,既非充分也不必要,牛市及震盪市中,高股息資產同樣可以獲得超額收益。

1.3 順週期or逆週期?——高股息資產具備一定的順週期性

紅利指數構成中,週期製造是大頭,佔比始終維持在50%以上,其次才是金融地產。以中證紅利指數成分股為考察樣本,所謂的高股息標的長期集中於週期製造板塊,2008年比重曾一度達到77%。但高股息資產並非一成不變,伴隨A股的擴容與豐富,週期製造的比重呈現趨勢性回落,金融地產比重則穩步提升,現已從早期的7%抬升至25%,而消費醫藥與科技成長板塊的佔比則相對穩定且長期處於低位。 下沉到行業層面,早期高股息資產多集中於交運、鋼鐵、煤炭、化工、汽車和公用事業等行業,隨後銀行、地產權重逐步抬升,交運、化工、鋼鐵等權重則逐步回落。截至2021年底,中證紅利前五大權重行業分別為房地產、銀行、煤炭、交運和汽車。

因此,高股息策略並非典型的經濟下行期對衝策略,相反,多數高股息資產具備一定的順週期性。總結而言,儘管高股息資產行業分佈結構有所調整,但週期製造與金融地產一直是高股息「核心圈」,高股息資產本身的行業屬性更多以順週期為主,所謂的逆週期固有印象,更多源於高股息在經濟下行帶動的熊市中更具防禦屬性。

1.4 高股息就是低估值嗎?——相似但不同,波動率更低

長期以來,高股息與低估值風格在趨勢上有非常高的相關性。對比低市盈率、低市淨率和中證紅利的相對收益走勢,三者趨勢關聯一直較為顯著,2010年以來低PE、低PB風格超額收益與中證紅利超額收益的關聯度更是分別達到90.8%和81.8%。這一特點其實在中證紅利的選股標準中就可見一斑,由於「股息率=每股股利/收盤價」還可以進一步加工為「股息率=分紅率/市盈率」,相對低估值也就成為高股息資產的天然屬性,因此高股息跑贏的內核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場對低估值資產的增持。

然而,高股息與低估值雖相似但不同,高股息的低波動屬性更為突出。歷史經驗看,波動率是高股息與低估值兩類風格的主要區別,常態化階段二者相關性基本保持在90%以上,而階段性的相關性回落普遍源於低估值風格的超額波動。同時,相較高/低估值風格切換的高波動而言,高股息走勢更加穩健,低估值趨勢佔優階段,高股息本身其實普遍難以跑贏低估值,但低估值明顯跑輸階段,高股息的相對收益則更為抗跌,長期低波動屬性凸顯。

1.5 高股息是類債資產嗎?——短久期資產可能更準確

理論上,穩定高股息直接對標債券生息,利率下行應推升高股息資產配置性價比。類債屬性的判斷主要源於高股息資產能夠提供穩定的現金分紅,直接對標債券資產提供穩定利息回報,因而在利率趨勢下行階段,具備高「利息」的高股息資產也應更具吸引力,而利率上行階段,高股息資產的性價比相應的也應明顯趨弱,債券性價比反而較高。

然而,利率下行期高股息跑贏的概率並不高,反而利率上行更有利於高股息策略跑贏。結合歷史經驗,高股息策略獲得超額收益的階段與長端利率關聯並不高,高股息策略在2009年、2012年-2013年、2016年、2017年和2020年等多個區間均表現佔優,但長端利率均處於上行階段,因此單純從股息對標利息出發的類債認知同樣稍顯片面。

我們認為,相較類債資產的定義,將高股息資產視為短久期資產可能更為準確。儘管高分紅是高股息資產的長期共性,但高股息行情的階段性跑贏更多源於其行業屬性,即週期製造和金融地產的行業特點,而此類資產除經濟大幅波動階段外,估值基礎更多源自短期現金流折現,相較科技成長類資產,具備明顯的短久期屬性,所以利率上行期實則更加受益。以2010年以來經驗看,無論是收益還是勝率,無論是絕對水平還是相對水平,高股息在利率上行期的表現均優於利率下行期。

二、高股息策略何時跑贏?

高股息跑贏階段如何定義?以中證紅利指數為參照,綜合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同時兼顧區間持續時長(不短於一個月),篩選中證紅利指數收漲且跑贏萬得全A的區間,將之定義為高股息跑贏階段,那麼2010年以來此類區間大致有10段:

縱觀歷次高股息跑贏階段,大致存在以下幾點特徵:

其一,風格上,普遍伴隨着金融地產與週期製造佔優的結構性行情。對比多輪高股息跑贏階段,市場風格普遍會偏向金融地產或週期製造,科技成長往往表現普遍較差,消費醫藥僅在2021年2-4月相對佔優。同時結合階段優勢行業分佈看,銀行、地產、煤炭、鋼鐵等高分紅行業的相對佔優均是當期高股息策略相對佔優的重要支撐。因此,市場風格是否有利於金融地產或週期製造,將是把握高股息行情的重要線索。

其二,業績視角下,多處於盈利下行期或「金融地產+週期製造」佔優的盈利上行期。結合全A業績增速可以將業績週期劃分為盈利上行期/下行期,同時結合不同板塊的業績增速估算,也可將業績結構納入觀測。歷史經驗表明,高股息跑贏階段往往存在於兩類環境之下,一是當全A業績步入盈利下行階段,市場對於高增速的挖掘預期轉弱,相對穩定的高分紅的資產開始受到關注;二是當全A業績處於上行階段,且金融地產或週期製造呈現更高的業績增速,進而導致追逐高增速與高股息資產的不謀而和。

其三,宏觀環境上,「PPI-PMI同下+寬貨幣」與「PPI-PMI同上+緊貨幣」更利於高股息佔優。結合PMI-PPI、貨幣-信用視角看,多數高股息跑贏階段往往均面臨兩類環境組合,即「PPI同比下行+PMI下行+寬貨幣」或者「PPI同比上行+PMI上行+緊貨幣」,而兩類組合背後其實也大致對應了金融地產和週期製造相對佔優的兩類宏觀環境:當PPI同比與PMI同步下行,其實處於明顯的「類衰退」階段,而相應的寬貨幣其實已經反應出政策託底呵護經濟的信號,因此金融地產將率先反映經濟見底企穩的預期,進而催化金融地產相對佔優的市場主線風格;當PPI同比與PMI同步上行,意味着經濟持續向好,但量價齊升也意味着通脹壓力的顯現,疊加貨幣的邊際收緊,也意味着政策開始應對潛在的通脹,此時科技板塊將率先承壓,消費板塊若無CPI上行的支撐反而將受制於成本壓力,而上游資源將充分受益於大宗漲價邏輯,進而導致市場主線偏向週期製造。

總結而言,結合高股息策略跑贏的歷史經驗,大致可以歸納以下幾點結論:

首先,對於高股息策略的邏輯,應明確兩點:其一,高股息資產本質上是一類短久期資產,在利率上行期和低估值佔優階段才更加受益;其二,高股息策略的持續佔優離不開權重行業自身的結構性行情,無論是宏觀環境、業績層面、還是賺錢效應,其實均指向金融地產或週期製造應具備階段性優勢。

其次,把握高股息佔優行情,應重點關注以下幾類環境的疊加:1)宏觀層面,聚焦兩類環境:一是PPI與PMI同時上行,且貨幣條件已邊際收緊;二是PPI與PMI同時下行,且貨幣條件邊際趨鬆。2)業績層面,關注兩類結構:一是全A盈利週期全面拐頭向下;二是盈利週期上行但金融地產/週期製造相對佔優。3)市場表現上,關注兩類情形:一是市場大幅回調,「熊市」特徵凸顯;二是利率上行期的低估值風格佔優階段。

最後,長期視角下,A股高股息投資價值值得關注:一是分紅再投資對長期投資回報的增厚效應不容忽視,二是高股息資產自身的低迴撤、低波動屬性也提升了其長期持有性價比。

三、當前階段,紅利策略如何優中選優?

當前階段,對於紅利策略我們推薦「高股息+預期改善」的選股邏輯。鑑於歷史經驗,高股息策略的階段性佔優其實離不開高分紅行業的風格佔優,因此疊加了高股息和基本面特徵的選股標準有望幫助我們在長期跑贏市場的同時兼顧低波動和低迴撤。

「高股息+預期改善」組合定義:

1)對於基本面預期改善,重點關注兩個維度,「業績超預期」與「分析師盈利預測修正」,其一,對於業績超預期而言,在前期報告《構建超預期組合:基於業績+量價的選股策略》(20210906)中,我們基於歷史業績與量價信號兩種維度來刻畫公司業績超預期,此處沿用超預期的定義,作為公司基本面改善的篩選條件之一。其二,對於分析師盈利預測修正而言,在前期報告《分析師如何幫我們預測經濟&戰勝市場?》(20220403),我們指出分析師盈利預測修正指標(MAF)可以反映公司盈利預期邊際變化。簡要而言,如果分析師在某一時點上調(或下調)公司的盈利預測,則有理由相信該分析師捕捉到了影響公司遠期業績的新信息,而上調(或下調)的幅度可以反映出基本面預期邊際變化的程度。因此,我們選擇MAF指標作為另一個基本面改善的篩選條件,即:本期分析師進行下調盈利的次數為0,且上調盈利的次數佔比在90%以上。總結而言,基本面改善的構建方式為:以「業績超預期」條件為主,「分析師盈利預測修正」條件為輔,當「業績超預期」的選出的股票數量較少時,以「分析師盈利預測修正」篩選的股票進行遞補。

2)對於高股息篩選,我們選擇近12個月股息率在3%以上的公司;

3)對於組合的成分股,在每期期初選取前20只或40只高股息率的基本面改善個股,構成當期投資組合,分別定義為「基本面改善+高股息」20組合和「基本面改善+高股息」40組合。

回測結果顯示,「高股息+基本面改善」組合近年來持續跑贏中證紅利指數,且相對於單獨的基本面改善組合回撤更小。無論是從年度收益還是月度收益來看,「基本面改善+高股息」組合明顯優於中證紅利指數,其中,「高股息+基本面改善」20組合從2010年至今年化收益為14.81%,高於中證紅利指數的3.50%。另外,相對於單純的基本面選股方法而言,「高股息+基本面改善」組合回撤更小,2016年2月以來回撤可控制在-24%以內,而「業績超預期」組合回撤可達-34%,「分析師盈利預測修正」組合回撤可達-30%。

風險提示

1、宏觀經濟超預期波動;2、歷史經驗可比性不足;3、統計模型誤差。

編輯/irisz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