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大奇迹日”后,选择“抄底”方向成了最重要的事

华尔街见闻 ·  2022/03/17 00:06

3月16日,A股市場在當日午市後“絕地反擊”拉出中陽。

同一天,國家金融委發佈專題會紀要,提及“積極出臺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臺收縮性政策。對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要及時回應。凡是對資本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的政策,應事先與金融管理部門協調,保持政策預期的穩定和一致性”等重要表述。

同時,數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亦在當日就市場趨勢、個股內在價值及股市後市研判發佈觀點,齊刷刷提示“投資機會明顯”、“後市看好”。

這讓整個市場都充滿了“政策託底”的強烈氛圍。

機構關注三大方向

儘管業界對於政策底和市場底究竟誰先誰後存在熱議,但毋庸諱言,歷史上,A股在政策鮮明託底後,都至少會醞釀一波結構性的投資機會。

有時候,甚至是系統性機會。

也因此,不少機構投資者都對後續行情走向做出了研判。總體上看,機構關注的方向包括:“穩增長”行業、低估值行業和高成長板塊

一些基金公司認爲,高成長行業中,科技板塊是被關注比較多的。大科技板塊涵蓋的行業範圍非常廣,投資標的衆多,受技術變遷影響較大,在細分板塊上做篩選,重點關注競爭壁壘高、出量環節、供需格局較好的投資標的

也有公募機構認爲,當下股市裏已經出現了很多高性價比的投資機會。長遠看,在市場低估值的位置買入並等待估值修復的策略,具有較高的確定性和潛在回報可能。

張坤反覆調研同一個ST股

除了機構關注的上市公司,一些投資風格鮮明的績優基金經理也在反覆調研“翻石頭”。

比如根據ST國醫披露的投資者調研記錄,“公募一哥”張坤就少有的再度現身公司調研現場。

從歷史記錄看,張坤公開的調研記錄很少,但往往在一些公司上反覆調研,比如過去兩年的海康威視、溫氏股份等。

過去一年張坤很關注還包括一家“ST”公司——ST國醫。

早在去年3月,張坤就和於博結伴調研過ST國醫,今年1月這對“老搭檔”攜手張清華再度參與公司調研,。

今年3月,張坤和於博第三次親自參與了這家公司的調研。(見下圖)

ST國醫原稱爲國際醫學,曾是西安市最大的百貨零售業企業,2018年,公司實現業務戰略轉型,專注發展醫療服務業務。

目前,公司旗下擁有西安高新醫院、商洛國際醫學中心、二〇四所醫院等醫療機構。同時,也在佈局幹細胞等現代醫學技術轉化應用。

而該公“戴帽ST”的原因也比較知名,就是受此前的一些事件影響,國際醫學旗下西安國際醫學高新醫院、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被西安衛健委罰停業整頓3個月,公司股價也隨之大跌。

在關注了什麼?

從ST國醫披露的調研紀要來看,最新機構關注的重點集中在公司經營和輔助生殖業務的展開上。

對於公司當前的戰略規劃以及對未來異地擴張的考量,ST國醫回應稱,公司目前的戰略規劃是穩步推進醫療服務主業的發展,西安的三家大型醫院業務規模實現快速增長,構建高質量、研究型、多層次的醫療服務機構。堅持“綜合醫療+特色專科”的經營模式;構建“醫療+健康”服務模式。

對於去年旗下醫院的整體情況,ST國醫表示,高新醫院 2020 年底新院區投入使用,國際醫學中心醫院2021 年進入全面發展階段,三家醫院業績都呈同比增長趨勢。

對於被要求整改的兩家醫院的情況,以及複診後的預期,ST國醫表示, 公司正全力督促兩家醫院按照衛生主管部門的指導做好在院患者、長期建檔患者和急救患者的醫療服務工作,做好有關培訓、學科建設以及制度梳理,進一步提升整改效果,在開診時以最佳狀態爲患者提供服務。

至於輔助生殖和三甲資質後續審批進展情況,ST國醫回應,在公司內部,輔助生殖和三甲資質申報籌備工作仍在有條不紊的推進。相關工作在兩家醫院複診後加快推進。

張坤長期關注輔助生殖

提起“公募一哥”張坤,更多的投資者或許都會將關注點,放在他對以貴州茅台爲首的白酒公司的持有上。

但實際上,張坤在醫療行業,特別是輔助生殖行業上的關注也不少。

在目前在管的四隻基金中,除了易方達優質企業因爲成立時間尚短,沒有全部持股信息外,其餘三隻基金都持有港股的輔助生殖龍頭,錦欣生殖。

在基金四季報中,張坤坦言,風格切換、行業輪動等並不在能力圈內。他認爲自己具有的能力是,通過深入的研究,尋找少數能理解的優秀企業。

如果這些企業具有好的商業模式、顯著的競爭力和議價能力、廣闊的行業空間以及對股東友好的資本再分配能力,能夠大概率判斷5-10年後公司產生的自由現金流將顯著超越目前的水平,作爲股東自然能分享到公司成長的收益。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