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观点 | 俄对外战争与油价见顶:历史的巧合还是必然?

觀點 | 俄對外戰爭與油價見頂:歷史的巧合還是必然?

川閲全球宏觀 ·  2022/02/15 18:15

自2022年2月以來,隨着市場對於俄烏爆發戰爭的擔憂持續發酵,布倫特一路飆升已逼近100美元的關口。

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爆發後油價會見頂?這一問題從現在來看似乎有些不合時宜,畢竟自2022年2月以來,隨着市場對於俄烏爆發戰爭的擔憂持續發酵,布倫特一路飆升已逼近100美元的關口。鑑於全球的原油供應繼續落後於需求強勁增長的步伐,一旦戰爭爆發,不少外資機構(如美銀和摩根大通)預期布倫特油價將升破120美元。

然而,半個世紀以來,每當俄羅斯對周邊國家發動軍事戰爭,我們確實可以看到油價的見頂。從1970年以來的歷史來看,俄羅斯(1991年之前爲蘇聯)一共發動了5次較大規模的戰爭,除了1994年和1999年兩次對俄羅斯聯邦內的車臣戰爭,其餘的三次對周邊國家的戰爭均見證了油價在每一輪大牛市中的見頂(圖1)。

圖片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國際油價在這三次戰爭前後的走勢: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1979年12月24日-26日,蘇聯軍隊8萬人在阿富汗邊境集結完畢,於12月27日發動了長達10年的入侵阿富汗戰爭。在這場戰爭之前,國際油價經歷了一輪暴漲,從1978年初的12.66美元漲至1979年11月的40.75美元,漲幅高達222%,然而,國際油價在蘇聯入侵阿富汗的當月見頂,在隨後的一年內回調了69%,儘管而後又有所反彈。

2008年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2008年8月8日正值北京奧運會的開幕,但俄羅斯在這一天出兵南奧塞梯境內,與格魯吉亞展開正面交火。在這場戰爭之前,國際油價剛剛在2008年7月創下147.5美元的本世紀新高。雖然戰爭僅持續了10天,但國際油價正是從戰爭的當月開始,見證了金融危機下的最猛烈下滑。

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2014年3月18日,俄羅斯軍隊滲入克里米亞境內,結合信息網絡戰,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吞併了克里米亞,震驚西方世界。雖然這期間國際油價受到的影響有限,布倫特油價自2013年6月以來一直在100美元之上高位震盪,但克里米亞事件後,國際油價已經是強弩之末,不久便在歐佩克的價格戰下開始暴跌。

以上覆盤表明國際油價確實在俄羅斯對外戰爭的前後見頂,我們認爲這並非偶然。

首先,作爲產油大國,油價上漲壯大了俄羅斯的國力,這也正是其選擇在油價高企時對外出兵的基礎。比如1979年和2008年這兩次戰爭前的一年,俄羅斯(前蘇聯)的GDP增速分別爲13.8%和8.5%,均爲每一輪經濟復甦的高點。

其次,作爲主要的原油消費國,油價高漲加劇了西方國家的通脹,容易引發國內民衆對政府的不滿,從而降低了俄羅斯出兵的外部阻力。以美國爲例,在1979年和2008年這兩次戰爭前,美國的國內通脹(CPI同比)分別爲12.6%和5.6%,通脹的高企打擊了美國的消費者信心,而由於民衆對政府治理的不滿,時任美國總統的支持率也處於任內的低點。

圖片

但物極必反,油價和高通脹既侵蝕了西方國家的消費需求,而國內選民的不滿也會倒逼民主政府向歐佩克施壓。這也是爲甚麼上述每一次俄羅斯對外戰爭後,無論是需求的崩塌,還是供給的釋放,原油市場都會經歷一場劇烈的出清,儘管其中往往也會疊加外部事件的衝擊。

2022年以來烏克蘭局勢與歷史存在諸多相似之處油價的大漲已經令美歐國家的高通脹雪上加霜,而伴隨着消費者信心的走低,拜登上任以來的支持率正持續創新低。因此,在高通脹的不可承受之重之下,抑制油價的上漲越來越需要一個外部的催化劑,我們預計一旦俄羅斯對烏克蘭開戰,將再一次見證這一輪油價上漲的頂點。從全年來看,100美元以上的油價並不會持續太久。

圖片

風險提示:疫情擴散超預期,政策對沖經濟下行的效果不及預期

編輯/Charlotte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