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新年消费新风尚:万亿市场,预制菜争夺战打响

新年消費新風尚:萬億市場,預製菜爭奪戰打響

Wind資訊 ·  2022/02/01 11:17

來源:Wind

對於中國人來説,過年的傳統千年不變,與「過年」相關的生活方式、消費習慣卻總在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今年春節的消費新風尚莫過於「預製菜」的火爆。

春節長假已經正式開始,在多個平臺上搜「預製菜」,各類大餐都能買到,從高檔到普通家常菜應有盡有。如:「佛跳牆」、「福祿八寶鴨」、「梅菜扣肉」、「宮保雞丁」等等,而且價格不貴,春節期間正常發貨,備受歡迎。

圖片

(圖片來自京東商品銷售頁面)

製作簡單、售價不高等明顯優勢加持下,預製菜悄然攻下被外賣把持的年輕消費者。但商家的野心已遠不僅於此,售價千元的「年菜系列禮盒」上市不足一個月已售罄,黃花魚、東坡肉以及獅子頭背後是市場賽道的「搶食」。

近日,每日優鮮發佈2022年春節消費趨勢預測報告稱,其平臺上的紅色系、吉祥名年宵花和「豪氣」高端預製菜預計將在春節期間實現2倍以上增長。

資本早已佈局

預製菜從陌生到被大家熟悉,而資本早已提前佈局。2020年至今,預製菜領域備受資本青睞,多家企業獲得了融資,金龍魚等上市公司同樣奔着風口入局。

預製菜領域多家企業獲得融資,眾多投資機構中包括青松基金、零一創投、東合資本、元璟資本、創新工場、星陀資本、清科資管、虢盛資本等。

行業持續升温,痛點亦逐漸暴露——相較海外發達市場而言,我國預製菜行業整體還較為落後,一眾企業尚處於「跑馬圈地」階段。

此外A股市場中,預製菜概念也從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中旬提前走出了加速上漲的一波。Wind數據顯示,年12月開始至今年1月14日,30個交易日預製菜板塊上漲接近20%,跑贏各大股指,受到資金大力追捧。

萬億賽道:預製菜爭奪戰已打響

安信證券研報顯示,我國預製菜行業已經初具規模,市場規模約為2100億元,到2025年行業規模有望增長至6000億元左右。此外,不乏企業樂觀預測,隨着我國預製菜行業逐漸成熟,參考日本60%的滲透率,我國預製菜行業有望實現3萬億元以上規模。

圖片國金證券李敬雷看好國內外食比例繼續提升,建議關注餐飲供應鏈標準化帶來的投資機會。針對預製菜的餐飲端市場,認為四類企業均有機會:

1、專業預製菜企業:產品開發能力強,有一定渠道優勢;

2、速凍企業:業務橫向延伸,龍頭規模採購、銷地產能、冷鏈運輸、渠道資源等供應鏈佈局可複用,或能更快實現全國化;

3、農業企業:原料端有天然優勢,頭部農企的渠道資源有複用性,誕生調理肉製品領域龍頭概率較大;

4、餐飲企業:賦能自身餐飲業務並補充收入,有品牌背書、門店渠道優勢,有望形成業務協同,但縱向一體化存在規模門檻,目前頭部餐企預製菜業務多為起步階段。

亟待行規避免低劣食材

於大眾而言,低廉價格、較長保質期難免讓人心生質疑 ,「為什麼能這麼便宜」「會不會不健康」「單價幾塊錢到幾十塊錢甚至上百塊錢不等的預製菜,到底好不好吃?」

對此,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從源頭來看,專業廠家的冷凍技術可以確保食材成功鎖鮮,而且不添加防腐劑,這和速凍水餃其實是一個概念。此外,菜品研發中心團隊都是專業並且經驗豐富的廚師,本質上有保障,但是眾口難調,應該沒有哪家的產品能夠滿足所有人口感。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當下預製菜行業市場的痛點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沒有國標;另一方面則是消費端對預製菜的認可度、接受度可能還不高,一些消費者會認為預製菜食品的營養有所流失或食材不新鮮,會造成食品安全上的隱患。未來產業端如何匹配和滿足消費端的核心需求將是整個預製菜行業亟需解決的課題以及難題。

「近幾年來,預製菜行業有一窩蜂扎堆的傾向,太多企業扎向自助火鍋這一個產品,而對風格各異、技術含量更高更復雜的各大菜系的炒菜投入不多;這個行業需要專門的行業自律組織,約定行規,避免一些企業為了過分追求低成本和好口味而採用不合適的食材、採用不合適的工藝。」 高綱諮詢分析師高海平表示。

編輯/Viola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