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长春高新三连跌停,易方达“踩雷”,三日持仓市值蒸发20亿!

長春高新三連跌停,易方達“踩雷”,三日持倉市值蒸發20億!

證券之星 ·  2022/01/21 16:30

  2022年開年半個多月,A股市場的表現令一眾投資者失意。大火的新能源賽道持續回調,鋰電、風能、光伏板塊指數年內跌幅累計已超過9%。但俗話説“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縱觀整個A股,還真有比新能源更慘的賽道,那就是醫藥。

  長春高新三連跌停

  易方達紛紛“踩雷”

  醫藥板塊近期的大新聞可謂不少,最受關注的當屬長春高新的暴跌。

  1月19日《廣東聯盟雙氯芬酸等藥品集中帶量採購文件》落地,集採拿生長激素開刀了,敲響了醫藥行業反暴利、反不當醫療、反高額回扣的警鐘。自此,“生長茅”長春高新已經連續三日被按在跌停板上,而且封單是一天遠超一天。

  雖然在今日中午,長春高新公告稱,基於公司發展的良好態勢及對未來發展的充足信心,包括公司董事長馬驥在內的9名董監高今日合計增持8.47萬股公司股份。但對於股價維穩似乎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1月21日,本週交易日落幕,長春高新報價184.36元/股,封單近13萬手。短短三天,股價暴跌近28%,市值蒸發近280億元,股東户均虧損達18萬元(截至三季度末股東户數在15萬),總市值已不足750億元。

  長春高新暴跌,一眾投資者罵得最狠的卻不是公司股價,而是一度重倉持有長春高新的基金經理——葛蘭。“葛蘭 醫療”這一話題還衝上了熱搜。

  處於長坡賽道的醫藥板塊在疫情開始的2020年大幅走強,葛蘭也因英科醫療一炮而紅,成為投資者心中的醫藥女神。但是,在2021年裏,葛蘭的幾隻“愛股”紛紛大幅回調,通策醫療去年高點421.99元,當前股價161.58元;愛爾眼科去年高點72.27元,當前股價33.81元;藥明康德去年高點172.49元,當前股價107.69元;長春高新去年高點522.20元,當前股價184.36元。

  幾隻“愛股”較最高點累計回調幅度在30%~60%不等,葛蘭也從基民口中的“蘭蘭”、“醫藥女神”一步步成為了“葛大媽”、“葛韭菜”。但值得一提的是,截止2021年三季報,葛蘭所在的中歐基金除了中歐醫療健康持有長春高新外,其他產品並未持有。反觀易方達,似乎是集體“踩雷”了。

  據第一財經報道,截至基金2021年三季度,持有長春高新股份超100萬股的產品共有19只,易方達旗下基金有15只,且多數為主動型,如易方達新收益靈活配置、易方達裕豐回報、易方達安心回報等。總持股數量中,易方達排名第一,共有3081.58萬股,持股市值84.64億元。

  以此計算,易方達基金最近三日持倉市值可能蒸發了20億元。

  醫藥回暖已有數月

  一週跌回解放前

  集採落地,疊加長春高新三連跌停的情緒影響,醫藥板塊的資金開始瘋狂出逃,板塊內一片綠油油。

  以長春高新所屬的生物製品板塊為例,短短三天跌近7%,本週五個交易日,跌幅更是超過了9%;化學制藥板塊也是類似的走勢,一週時間裏跌幅達到9%。這樣來看,醫藥板塊五個交易日的跌幅已經堪比新能源賽道半個月的回調,真可謂是“長江後浪推前浪”。

  但事實上,醫藥板塊此次確實有些被“誤傷”的意味。

  以長春高新為例,公司股價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就在持續回調,但反觀其所屬的生物製品板塊,指數走勢自2021年12月起就在回暖,本週伊始還一度達到1071.66點的高位,結果本週資金出逃,三根大陰線直接把一個多月的漲幅給乾沒了。

  化學制藥板塊指數也是相似的走勢。自2021年10月底階段性觸底後,化學制藥板塊指數就開始持續攀升,一度站上了32999.11點的高位,據此前33131.33點的歷史高點也相去不遠。但隨着本週三連跌,過去半個月的漲幅也是被一掃而空了。

  不過歸根結底,A股市場2022年開年以來,由於市場風格輪換、機構大調倉等影響,多數板塊普遍表現不佳。加之距離春節不過十天,投資者也普遍存在“落袋為安”的想法,節前這段時間,回調趨勢大概率還會持續。

  博瑞醫藥逆勢漲停

  創新藥或成未來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醫藥板塊跌得慘不忍睹,但個股方面卻是有幾隻股票紅得相當突兀。其中,博瑞醫藥拿下“20CM”漲停;艾迪藥業收盤漲幅達到10.79%;河化股份收報漲停,股價創下近一年新高;復星醫藥漲幅達5.98%,早間開盤時也一度漲停;澤璟製藥-U收盤漲幅也有2.72%。幾隻漲勢明顯的股票可謂是“萬綠從中一點紅”了。

  這幾隻個股能在醫藥板塊獨樹一幟,自然是有原因的。

  消息面上,藥品專利池組織(Medicines Patent Pool,MPP)通過官網宣佈,與27家藥企簽訂協議,允許他們無需支付專利許可使用費,就可生產默沙東新冠口服藥的原料藥或成品藥。

  其中有5家藥企來自中國,分別是復星醫藥(600196.SH)、博瑞醫藥(688166.SH)、維亞生物(01873.HK)旗下的朗華製藥、石家莊龍澤製藥(艾迪藥業持股4.76%)和上海迪賽諾,除了朗華製藥被授權生產原料藥外,其餘4家藥企均可以同時生產原料藥和成品藥。

  幾家公司逆勢大漲,源於消息面利好帶動了市場情緒。但是一方面,本次許可為非獨家許可,獲許可區域不包括中國;另一方面,此次仿製新冠口服藥偏公益屬性,利潤空間有限。若是沒有過硬的基本面支撐,股價大漲或許只會是曇花一現。

  目前醫藥生物行業內部板塊分化明顯,仿製藥行業利潤趨薄,創新藥行業利潤攀升,一批佈局創新藥的製藥企業逐漸脱穎而出。隨着集採和醫保談判的逐步推進,未來行業持續分化,龍頭效應進一步凸顯,生產管線豐富、研發能力突出、競爭格局較好的企業才有望從中獲益,在競爭中脱穎而出。

  不過,隨着越來越多的創新藥企湧向資本市場,面對投資者,如何通過商業化來兑現價值承諾已成為眾多上市藥企必須回答的核心問題。創新藥研發節奏正在不斷加快,尤其是同類靶點同質化研究,創新藥的整個生命週期會被進一步縮短,對於創新藥商業化的體量也有一些影響,這也是創新藥企面臨的最大挑戰。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