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1 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1 年实现营收18.5 亿元-19.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60%,实现归母净利润0.18 亿元-0.27 亿元,扣非后规模净利润约亏损1.15 亿元-1.24 亿元。
Q4 收入高增长,原材料上涨影响盈利能力。2021 年,公司驱动电机出货量超过40 万台,预计新能车驱动电机业务营收约8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0%;传统业务收入超过10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超过10%。根据业绩预告,2021 年单Q4营收约5.5 亿元-6.0 亿元之间,同比增长超过30%,主要为新能车驱动电机高增长贡献。驱动电机的原材料中,主要为硅钢片、铜、铝等原材料,每种材料占比均在10-30%之间,叠加驱动电机此前定价普遍以年度为时间单位,因此2021年公司驱动电机业务收入端高增长,但是盈利能力受到原材料影响较大。
中高端客户占比提升,2022 年盈利拐点可期。根据公司公告,基于公司原有的上汽通用五菱、吉利等客户之外,公司已经拓展了包括小鹏、蔚来、长城等多个新势力和自主品牌项目,并仍在继续拓展国内主要新势力和自主品牌车企,公司为中高端车型配套的高功率驱动电机占比有望加速提升。2022 年公司有望将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向下传导,公司驱动电机产品涨价确定性较高,叠加中高端产品占比的逐步提升,2022 年公司有望实现盈利拐点,并陆续拓展国内主要新势力和强自主客户,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技术优势明显。公司2019 年、2020 年和2021 年Q1-Q3研发费用分别为0.83 亿元、1.19 亿元和1.14 亿元,每年的单季度平均研发费用分别约0.21 亿元、0.30 亿元和0.38 亿元,公司研发投入主要方向为扁线电机产业化、圆线油冷电机、8 层高压扁线电机、高压三合一与控制器、碳化硅超高压电控及电驱平台等。公司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和电机效率等技术指标相比同行优势明显,并且拥有规模化的批量生产能力。
规模效应和产品高端化,盈利能力有望提升。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公司现有产能超过50 万台,计划扩产100 万台驱动电机,总投资额约5 亿元,并有望随着下游的高景气度持续增加扩产计划。公司驱动电机高增长的因素包括:1)新客户的拓展,包括小鹏、蔚来、长城的柠檬混沌车型等,并有望持续拓展国内其他新势力车企和强自主品牌;2)产品结构改善,从部分A00 级车的20kw 电机逐步拓展到新势力接近200kw 功率的电机,电机价值量改善明显;3)双电机车型占比提升,公司配套的新势力和自主品牌车型从单电机拓展到双电机;4)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提升。 综合来看,由于行业的高景气度,以及原材料上涨幅度明显,成本端的压力可以传导至下游,叠加公司新客户拓展和产品结构的改善,2022 年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拐点可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7.25、27.95、47.51 亿元,实现净利润0.20、1.75、3.19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04、0.35、0.64 元/股,目前股价对应PE 为285、33、18 倍。公司业绩拐点清晰,维持“买入-A”评级,6 个月目标价15 元/股。
风险提示:新能源销量不及预期风险;客户拓展不及预期风险;扁线电机渗透不及预期风险。
事件:公司發佈2021 年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1 年實現營收18.5 億元-19.0億元,同比增速超過60%,實現歸母淨利潤0.18 億元-0.27 億元,扣非後規模淨利潤約虧損1.15 億元-1.24 億元。
Q4 收入高增長,原材料上漲影響盈利能力。2021 年,公司驅動電機出貨量超過40 萬台,預計新能車驅動電機業務營收約8 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50%;傳統業務收入超過10 億元左右,同比增長超過10%。根據業績預告,2021 年單Q4營收約5.5 億元-6.0 億元之間,同比增長超過30%,主要為新能車驅動電機高增長貢獻。驅動電機的原材料中,主要為硅鋼片、銅、鋁等原材料,每種材料佔比均在10-30%之間,疊加驅動電機此前定價普遍以年度為時間單位,因此2021年公司驅動電機業務收入端高增長,但是盈利能力受到原材料影響較大。
中高端客户佔比提升,2022 年盈利拐點可期。根據公司公告,基於公司原有的上汽通用五菱、吉利等客户之外,公司已經拓展了包括小鵬、蔚來、長城等多個新勢力和自主品牌項目,並仍在繼續拓展國內主要新勢力和自主品牌車企,公司為中高端車型配套的高功率驅動電機佔比有望加速提升。2022 年公司有望將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向下傳導,公司驅動電機產品漲價確定性較高,疊加中高端產品佔比的逐步提升,2022 年公司有望實現盈利拐點,並陸續拓展國內主要新勢力和強自主客户,市場份額有望持續提升。
研發投入持續增加,技術優勢明顯。公司2019 年、2020 年和2021 年Q1-Q3研發費用分別為0.83 億元、1.19 億元和1.14 億元,每年的單季度平均研發費用分別約0.21 億元、0.30 億元和0.38 億元,公司研發投入主要方向為扁線電機產業化、圓線油冷電機、8 層高壓扁線電機、高壓三合一與控制器、碳化硅超高壓電控及電驅平臺等。公司驅動電機的功率密度和電機效率等技術指標相比同行優勢明顯,並且擁有規模化的批量生產能力。
規模效應和產品高端化,盈利能力有望提升。根據公司公告,公司公司現有產能超過50 萬台,計劃擴產100 萬台驅動電機,總投資額約5 億元,並有望隨着下游的高景氣度持續增加擴產計劃。公司驅動電機高增長的因素包括:1)新客户的拓展,包括小鵬、蔚來、長城的檸檬混沌車型等,並有望持續拓展國內其他新勢力車企和強自主品牌;2)產品結構改善,從部分A00 級車的20kw 電機逐步拓展到新勢力接近200kw 功率的電機,電機價值量改善明顯;3)雙電機車型佔比提升,公司配套的新勢力和自主品牌車型從單電機拓展到雙電機;4)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加速提升。 綜合來看,由於行業的高景氣度,以及原材料上漲幅度明顯,成本端的壓力可以傳導至下游,疊加公司新客户拓展和產品結構的改善,2022 年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拐點可期。
投資建議:我們預計公司2021-2023 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7.25、27.95、47.51 億元,實現淨利潤0.20、1.75、3.19 億元,對應EPS 分別為0.04、0.35、0.64 元/股,目前股價對應PE 為285、33、18 倍。公司業績拐點清晰,維持“買入-A”評級,6 個月目標價15 元/股。
風險提示:新能源銷量不及預期風險;客户拓展不及預期風險;扁線電機滲透不及預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