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汽车行业2022最新展望:行业持续复苏,芯片问题仍是关键

汽車行業2022最新展望:行業持續復甦,芯片問題仍是關鍵

智通財經 ·  2022/01/10 11:40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隨着汽車行業逐漸克服供應鏈上的困難,並儘可能提高產量以滿足市場上的需求,汽車的銷量將在2022年增長。下文將根據去年的實際情況列舉有關汽車行業發展在2022年中的一系列預測。

汽車行業在2021年實現了復甦,但程度低於預期

近幾個月來,有關汽車行業的負面新聞可謂一直不斷,但其實該行業在經歷了痛苦的2020年之後,在2021年內仍實現了一定的復甦。雖然在2021年該行業總體增長速度顯然是受到半導體短缺的影響,但與疫情剛爆發時相比,整體汽車銷量已反彈。然而,2021年的整體銷量與2019年相比仍低10%。

儘管供應鏈造成的限制依然存在,但預計汽車行業在2022年仍將增長

考慮到此前在2021年半導體短缺造成供應鏈瓶頸的背景,有觀點認為,隨着供應鏈問題的慢慢緩解,對於汽車行業來説,2022年有可能是比2021年更健康的復甦年。市場預計消費者對於汽車的需求在2022年將保持穩定。因此,一旦供應瓶頸開始消除,銷量將迅速增加。據悉,有分析師預計全球汽車銷量將以4%至6%的速度增長,而產量增幅將超過銷量增幅約2至3個百分點,以彌補2021年中斷期間的銷量損失。當然,這種有利的局面是建立在供應鏈問題逐步改善的基礎上的,而供應鏈是制約該行業擴張的主要因素。

在新的監管和戰略舉措出臺後,電車行業將進一步加速發展

需要注意到,在2021年,汽車電氣化的趨勢在行業內可謂颳起了一陣“春風”。無論是老牌車企,還是行業新貴,都爭相推出自己旗下的電動汽車產品。分析師相信,這一趨勢將在2022年繼續加強。

此外,在2021年,各國政府都加大力度普及電動汽車:歐盟提出了2035年轉型電動汽車的目標;拜登政府設定了到2030年電動汽車佔汽車銷量50%的目標。

而在企業方面,幾乎所有主要廠商都在2021年重申或宣佈了未來10年轉型電動汽車的戰略計劃。例如,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豐田汽車(TM.US)$最近也宣佈了一項重大投資計劃,目標是在未來十年內實現售出350萬輛電動汽車。

全球電動汽車的銷量佔比穩步提升

在2021年前三個季度,歐洲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在新車註冊總量中的份額上升至17%,幾乎是2020年同期的兩倍。到2022年,預計這一比例可能會超過20%。數據反映,歐洲目前走在了這一趨勢的前面,但同時中國電動汽車在汽車銷量中的份額也出現了強勁增長。此外,在新的政府補貼和更多可用的車型的背景下,預計美國將從2022年開始迎頭趕上。

據悉,在全球範圍內,標普預計,到2022年,電動汽車將佔到汽車年度總銷量的7-10%。而隨着電動汽車變得越來越主流,汽車數量越來越多,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對於促進行業增長變得至關重要。但短期來看,這應該不會影響到電車在2022年的銷量。

芯片問題仍然是關鍵

汽車產量和交付目標能否在2022年實現,將取決於製造商實際的生產能力。而在過去一年,芯片的短缺一直給生產目標帶來壓力。而新車的交付時間在去年已經延長,大多數汽車製造商正面臨訂單積壓,他們需要完成和減少。

與此同時,芯片供應仍然緊張,而新冠疫情仍可能導致新的供應中斷。因此,到2022年,半導體問題將繼續成為汽車製造商的主要瓶頸。

此外,目前汽車製造商一直將首要的目標放在高利潤車型和電動汽車。從長遠來看,電動汽車對於芯片的消耗大約是傳統內燃機汽車的兩倍。

而由於擴大生產或新建工廠通常需要兩到三年時間,芯片生產能力適應需求變化的速度一直很慢。例如,$臺積電(TSM.US)$於2021年宣佈將在德克薩斯州推出的一個生產設施,而直到2024年才將會投入運營。供應增加的困難,加上汽車行業對於芯片的持續強勁需求,表明在今年芯片短缺的問題可能會某種程度上持續存在。

據瞭解,一些不甘願坐以待斃的汽車製造商已經開始着手與各種供應商建立合作關係。例如,$福特汽車(F.US)$正與$GlobalFoundries(GFS.US)$合作,以確保未來的供應。儘管最終的供應可能仍然依賴於少數大型製造商,但合作關係的建立仍會使訂購芯片的過程變得更容易。

事實上,除了半導體,隨着需求的飆升,電池供應也變得越來越關鍵。許多汽車製造商已經開始與電池製造商建立合資企業,以確保未來的供應。擺在車企2022年的問題是,電車供應能否跟上市場快速增長的需求。據悉,大眾汽車計劃到2030年在歐洲建立6個電池生產廠,但其與Northvolt合作的工廠將於2023年投產,而其他一些電池製造商,$道達爾(TTE.US)$ 、$STELLANTIS(STLA.US)$和梅賽德斯-奔馳旗下的工廠也將於2023年投產。這意味着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汽車行業仍將高度依賴來自亞洲電池供應商(如LG)。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