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通胀仍是主要担忧?华尔街大行:2022年这样买

通脹仍是主要擔憂?華爾街大行:2022年這樣買

Wind資訊 ·  2021/12/31 07:49

來源:Wind資訊

2021年通脹飆升出乎許多人意料,華爾街投資者認為,通脹仍將是2022年市場面臨的主要障礙,儘管可能會較當前高位降温。對於如何應對這一挑戰,各大機構投行給出了各自的建議。

通脹憂慮持續

CNBC對約400名首席投資官、股票策略師和投資組合經理的調查顯示,逾一半受訪者表示,通脹是他們2022年最大的擔憂。同時,30%的受訪者稱,他們最擔心的是美聯儲在錯誤的時間加息,還有17%表示揮之不去的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頭號擔憂。

美國11月CPI同比上漲6.8%,創近40年來最大同比漲幅。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同比漲幅也跳升至5.7%,為1982年以來最高。美聯儲已表示將採取積極的政策舉措來應對不斷攀升的通脹,包括加快縮減購債的步伐,且官員們預計明年將有多達三次加息。

Commonwealth Financial Network首席投資官Brad McMillan在一份報告中稱:「有一些嚴重的不利因素值得擔憂。通脹處於數十年來的高位。供應鏈問題似乎難以解決。如果這些問題繼續惡化,可能會破壞經濟復甦。」

美國普通家庭也感受到了物價上漲的影響。從餅乾到房地產,如今一切價格都在飛漲。日益高漲的消費者需求促使零售商通過提價將更高的生產成本轉嫁給客户。因此,2022年通脹依然是投資者的首要考慮因素也就不足為奇了。

華爾街預測及投資建議

據Business Insider,大多數投行預計,隨着供應鏈瓶頸緩解,通脹將從當前驚人的高位下降,但較之疫情前,通脹仍將保持在較高水平。

富國銀行投資研究所在其2022年展望報告中表示:「雖然供應鏈和相關通脹逆風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上半年,但我們預計年中之後都將有所緩解。我們預期2022年通脹將較當前水平放緩,但仍會高於近期的歷史正常水平。」

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其他投行似乎也同意這一觀點,但各家銀行對通脹壓力的持久影響看法不一。一些預測較高的通脹會持續數年,另一些則認為通脹很快會恢復到歷史正常水平。

以下為9家華爾街頂級公司對2022年通脹的預測,以及他們對股市的評論和投資建議。

  • 美國銀行

通脹預測:美銀全球經濟研究主管Ethan Harris預計,2022年全球通脹將放緩,而美國的經濟增速(4%)和通脹(4.6%)仍將保持在較高水平。「鑑於港口擁堵、瓶頸和延誤、生產中斷以及勞動力供應恢復緩慢等供應方面的持續挑戰,我們預計未來幾個月通脹壓力將持續升高……明年的情況將是通脹繼續高於目標水平,價格壓力的構成將發生變化。持久性的通脹壓力可能會加速,而應被視為與疫情相關的‘暫時性’壓力將有所緩和。」

投資建議:Harris稱,在利率上升、利潤承壓、通脹影響爭論不斷的情況下,投資者可以採取以下這些防禦性措施為2022年做準備:1)美聯儲加息,避免購買美國國債和投資級債券;2)減少股票多元化;3)對衝「利率衝擊」。此外,「能源股和金融股提供通脹保值收益率。醫療保健股以合理的價格提供增長/收益。我們低配通信服務類股(長線/擁擠)、必需消費品類股和非必需消費品類股」。

  • 貝萊德投資研究所

通脹預測:隨着供應限制緩解,以及消費者支出從商品轉向服務,通脹將從近期高位回落。「我們認為通脹將在未來幾年持續。其中一個驅動因素是:我們認為,主要央行將容忍比過去更高的通脹,因此,政策反應會温和得多。」

投資建議:「在強勢重啟的通脹背景下,我們看好股票。我們更傾向於發達市場股票,而非新興市場股票。我們低配發達市場政府債券——我們預計收益率逐步走高,但仍保持在歷史低位。看好通脹掛鈎債券,作為分散投資的一部分。在戰略層面上,我們看好私募市場,因為它們的多元化和回報潛力。」

  • 德意志銀行

通脹預測:「通脹範圍已經擴大,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消除。基礎通脹上升、通脹預期高企、工資加速提高,都將支持通脹在2022年高於目標,到明年底美國核心CPI和PCE通脹率可能分別為3.5%和2.7%。隨着供應鏈修復,勞動力供應迴歸,加上大宗商品價格仍低於峯值,通脹應該會在2024年之前回落到目標水平附近。雖然中期通脹的風險明顯偏上行,但我們認為明年上行(租金)和下行(供應鏈問題加速解決)風險都有可能出現。」

投資建議:「板塊方面,我們維持對能源、材料和金融的超配;戰術上轉為超配其他週期性股票;對大型成長股和科技股仍持中性看法,同時低配防禦性股票。」

  • 高盛

通脹預測:「目前還沒有短期解決方案來解決困擾眾多行業的供應鏈和投入成本問題。不過,管理層已利用提價、成本控制和技術來維持利潤,許多不利因素將在2022年緩解。但勞動力市場仍將吃緊,並推動工資通脹。我們的大宗商品研究同事預測,布倫特原油價格將在2022年初達到90美元/桶的峯值,之後在年底前下跌至80美元/桶。我們的經濟學家預計,美國GDP年化增長率將從2022年第一季度的4.5%降至第四季度的1.8%。與此同時,核心PCE通脹率將從第一季度的4.3%下降至年底的2.4%。」

投資建議:1)持有對病毒和通脹敏感的週期性股票;2)規避勞動成本高的公司;3)購買高利潤的成長股,而不是低利潤或無利潤的成長股。超配科技、金融和醫療保健類股。

  • 富瑞集團

通脹預測:「隨着美國經濟各領域的擴張,明年通脹壓力不太可能緩解……未來12個月,投資者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勞動力市場的閒置程度,以及需要多久被消化。這個問題的答案將決定通脹是否會被證明是暫時性的,以及美聯儲是否會在2022年加息。我們認為,美國正進入上世紀50年代以來最緊俏的勞動力市場環境。因此,即使供應鏈瓶頸被清除,通脹率也不太可能回到2%,而是更有可能穩定在2.5%-3%的區間。」

投資建議:「在我們的全球資產配置中,我們仍温和看漲美國股市。我們已將對醫療保健股的看法調整為看漲,以反映更好的風險和回報。我們對房地產股的看法(看漲)不同於普遍共識。我們看好各種不相關的題材,包括資本支出熱潮、寬帶消費、農業支出增加的受益者、歐洲再通脹交易資本回流以及棘手的招聘問題。」

  • 摩根大通

通脹預測:「全球供應限制緩解應該會使價格壓力降低,我們預計全球CPI通脹率將在2022年上半年向3%回落……雖然毫無疑問今年消費價格飆升5%的勢頭應該會消退,但有限的閒置、高於潛在水平的經濟增長以及貨幣政策逐漸正常化表明,發達市場核心通脹率將比疫情前的正常水平至少高出0.5個百分點。」

投資建議:「從區域上看,我們預計各地區的市盈率將出現一些趨同,發達市場中歐洲將有出色表現,中國則將在新興市場中脱穎而出。就風格、板塊和題材而言,我們依然傾向於順週期股票,尤其是考慮到近期的回調,看好對通脹敏感的板塊——能源和金融(而非必需品和公用事業)、消費服務(而非消費品)、醫療保健(而非其他防禦性股票)以及小型股(而非大型股)。以目前的價格來看,旅遊、休閒和體驗題材的風險回報極為誘人。儘管商品生產領域的瓶頸出現一些緩解跡象,但勞動力供應依然緊張,可能造成非暫時性的通脹壓力。因此,我們做空勞動強度高、定價能力較弱的一籃子全球股票。」

  • 摩根士丹利

通脹預測:「對疫情敏感的商品和服務價格的通脹壓力持續更久。」大摩預計,美國核心PCE通脹率在2021年底為3.9%,到2022年12月將降至2.4%。「明年2月之後核心PCE通脹率將開始從峯值回落,然後漸次放緩。到2023年,核心PCE通脹率將進一步放緩,年底將達到2.0%。」

投資建議:「鑑於我們認為運營環境將更加艱難、長期利率將走高,明年底前我們看好盈利穩定、估值不高的股票。這促使我們超配醫療保健、房地產和金融板塊,同時,對消費/商業服務和估值合理的軟件板塊持更建設性的看法……我們低配非必需消費品和科技硬件板塊,與小型股相比更看好大型股,此外,短期內略傾向於價值股而非成長股。隨着宏觀不確定性的盛行,這種傾向很可能在2022年發生逆轉。」

  • 瑞銀

通脹預測:「高通脹將在2022年轉為低通脹。我們預計2022年價格漲速會顯著減慢。」瑞銀預計,明年第四季度美國核心PCE通脹率將從年初近4.7%的峯值下降至1.7%。

投資建議:與防禦性股票和材料類股相比,瑞銀更看好能源、金融和部分TMT股票。「隨着經濟擴張站穩腳跟,我們的框架支持繼續做多部分成長股和價值股,同時維持對防禦性股票的低配。我們仍然超配通信服務和科技類股,因為它們具有強勁的增長和動能,以及強大的定價能力,而且歷史上在週期的這個階段回報強勁,我們青睞媒體、互動媒體和服務、科技硬件和設備以及應用軟件……鑑於耐用品和房地產投資放緩的下行風險,我們將繼續低配材料股。對工業和非必需消費品類股的看法是中性+,因為汽車、服裝、機械和航空等部分行業看起來具有吸引力。我們仍然戰術性超配小型股,因其相對估值(相對於大型股)跌至歷史低點,且盈利勢頭依然強勁。」

  • 富國銀行

通脹預測:「短缺經濟可能使通脹居高不下,直到供應鏈壓力緩解,通脹才會在2022年下半年回落……我們預計2022年平均消費者價格通脹率為4.0%,低於2021年10月的6.2%。通脹應該會保持在2020年之前水平之上,但不會高到足以終結經濟擴張的地步。通脹面臨的上行風險是租金和工資變得可以自我維持,但我們相信通脹應該會隨着供應短缺緩解而放緩。」

投資建議:「與國際股票相比,我們看好美國大型股和中型股,同時,看好週期性股票和成長股,而不是防禦性股票。青睞的板塊有通信服務、金融、工業和信息技術。」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