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信息量超大!广东重磅规划发布:大部分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深莞、深惠探索共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做优做强深圳都市圈

證券時報 ·  2021/12/23 21:25
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規劃》),涉及到廣東省各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信息量非常大。
大部分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規劃》顯示,2020 年廣東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4.15%, 進入城鎮化發展成熟期,對廣東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形成有力支撐。到 202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 77%;到2035年,廣東將基本實現新型城鎮化,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2%,城鎮常住人口11000萬人。《規劃》提出,到 2035年,全面取消除個別超大城市中心城區外的城市落戶限制,基本實現人口自由落戶。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全面落實。新型人口管理服務制度全面建立,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面均等覆蓋。
具體而言,調整完善廣州、深圳兩個超大城市的落戶政策,建立健全積分落戶年度指標逐年增長機制,及時調整對社會有特殊貢獻的護理人員、環衛工人、技術工人等普通群體的落戶指標,精簡落戶積分項目,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對於超大城市和中心城市而言,即使是一個城市內部的不同區域,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結構等方面也存在顯著差異。《規劃》提出,鼓勵取消年度落戶名額限制,鼓勵中心城區與郊區新區採取差別化落戶政策。推動市民化,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關鍵。此外,居住證與身份證打通成爲《規劃》的另一個亮點:擴大居住證附加的城鎮義務教育、住房保障等服務範圍並提高服務標準,逐步實現居住證持有者、城中(郊)村居民在公共服務上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待遇,逐步實現身份證承載居住證功能。
做優做強深圳都市圈
在都市圈方面,《規劃》提出將培育壯大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現代化都市圈。記者梳理發現,跨界、跨區域合作成爲主要看點。
其中,在做優做強深圳都市圈方面,《規劃》指出積極發揮深圳中心城市核心引擎功能, 強化東莞的戰略支撐作用, 推動深莞惠一體化發展等, 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 現代化和創新型都市圈。此外,加快光明科學城、 松山湖科學城聯動發展,推進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啓動區建設。在跨界區域開展基礎教育聯合辦學試點,深莞、深惠探索共建九年一貫制學校並共享學位等。
由此可見,各城市之間未來跨界、跨區域合作有繼續加強。記者注意到,深莞惠融合發展甚至是深圳都市圈發展,交通先行已是信號。根據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深圳都市圈2022年前擬開工建設城際鐵路共10個項目包括:深惠城際前海保稅區至坪地段、深惠城際坪地至仲愷西段、深惠城際仲愷西至惠城南段、深惠城際大鵬支線、深大城際深圳機場至坪山段、穗莞深城際深圳機場至前海段(已開工)、穗莞深城際前海至皇崗口岸段、塘廈至龍崗城際、常平至龍華城際、莞惠城際小金口至惠州北段,總建設里程約351公里,總投資約1872億元。除莞惠城際小金口至惠州北段,其餘9個新開工項目擬由深圳市牽頭推進。
《規劃》還對教育、醫療、交通、住房等配套方面作了詳細規劃。例如,將外來務工人員完全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進一步擴大公租房、 保障性租賃住房、 租賃補貼和住房公積金對外來務工人員覆蓋範圍。支持推進廣州、 深圳、 佛山、 肇慶全國住房租賃試點工作等。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表示,過去經濟圈更多強調產業合作,現在的都市圈則強調全方位一體化,包括產業、經濟、交通、城市建設、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一體化。隨着城際軌道交通網絡的建設和完善,大灣區內部的交通會更加方便,城市的邊界將被打破。
在中心城市方面,《規劃》提出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和全球標杆城市,提升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發展能級。《規劃》顯示,將充分發揮廣州、 深圳國家級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領帶動作用,積極培育珠海、汕頭、湛江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佛山、東莞省級經濟中心城市。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