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全球RNA赛道的稀缺标的,通过港股聆讯的Sirnaomics是否会成为核酸药物第一股?

全球RNA賽道的稀缺標的,通過港股聆訊的Sirnaomics是否會成為核酸藥物第一股?

格隆滙 ·  2021/12/17 09:37

12月6日,專注RNA療法的國際領先生物製藥公司Sirnaomics Ltd.-B (以下簡稱“Sirnaomics”)在港交所網站上公佈了聆訊後資料集,宣佈即將啟動公開發售。中金公司為獨家保薦人。本文注意到,早在IPO前Sirnaomics就已經獲得了5輪融資,現有股東包括旋石資本、仙瞳資本、華潤正大生命科學基金、沃森生物、陽光保險、越秀產業基金等知名的專業投資人。招股書顯示,公司在今年7月完成pre-IPO輪融資後的估值為6.57億美元,約等於42億元人民幣。

隨着今年瑞博生物科創板IPO的終止,作為國內RNA賽道第一股的Sirnaomics,此時成功通過聆訊、即將赴港上市顯得更加難能可貴,或將成為RNA領域又一次重要的資本突破。

那麼,從資本市場角度看,全球RNA藥物研發領頭羊Sirnaomics究竟優勢在哪裏?在RNA賽道的發展前景如何?又具備怎樣的投資邏輯呢?

一、創新的雙重靶點RNAi療法賽道前景可觀

以市場發展潛力的角度而言,Sirnaomics深耕了十數年的RNA幹擾(RNAi)賽道無疑是一條相當火爆的賽道。縱觀目前RNA療法的三大熱門方向,mRNA、RNAi和ASO療法,可以讓致病基因“沉默”的RNAi技術是當今生物醫藥開發領域中最有前景、發展最快的前沿領域之一。

簡單理解,RNAi是一種基因沉默現象,由小幹擾RNA(siRNA)通過RNA誘導沉默複合物(RISC)而介導靶標mRNA的降解,抑制其翻譯。利用這一機制,RNAi可用來沉默特定基因的表達來治療疾病。

從RNAi療法的發展趨勢看,RNAi自2006年獲得諾貝爾獎後,經過近20年的持續開發和技術進步,目前已有50多項在研的RNAi藥物開發項目在全球範圍內開展臨牀試驗,其中約三分之一處於臨牀後期。

與其他小分子藥物相比,RNAi療法具備五大核心優勢:廣泛的可成藥靶點、精準及個性化的療法、安全性高、效果持久、開發成功率高且成本低。

注意到,目前用於全部適應症的RNAi療法的全球市場規模由2018年的0.12億美元增加至2020年的3.62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已達到449.2%,估計於2030年將達到250億美元。截至2030年,RNAi療法應用於常見病及腫瘤學的市場規模將佔總市場規模的54%;同時中國RNAi療法的市場規模將由2022年的約0.04億美元增至2025年的3億美元以上,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00%,估計於2030年將達到約30億美元。由此看來,RNAi療法的市場具備極強的成長性和極大的想象空間。

二、多重核心競爭優勢奠定Sirnaomics RNAi藥物研發創制領頭羊地位

如今RNAi重新獲得資本青睞,越來越多境內外藥企巨頭紛紛入局RNAi療法,而在資本市場搶佔先機的Sirnaomics是在中國及美國均佔有重要市場地位的、全球首家運用RNAi技術在抗腫瘤領域取得IIa期積極臨牀數據的國際RNA藥物研發企業,是迅速發展及具變革性的RNA治療市場的領先創新者。筆者相信擁有優秀基因和發展潛力的企業最終可在資本市場站穩腳跟,此番赴港上市,公司頗具看點,接下來將就此揭示Sirnaomics的競爭優勢和核心投資邏輯。

1)極具競爭力的兩款重磅產品,搭載豐富產品管線

根據招股書所述,Sirnaomics專注於探索RNAi和mRNA藥物和疫苗研發及產業化,目前已搭建了一個包含十餘款在研產品的豐富管線,涵蓋抗腫瘤、抗纖維化、抗病毒和抗肝臟類代謝疾病等多種治療領域。其中,臨牀進展最快的核心產品STP705和STP707,均為針對TGF-β1和COX-2的雙靶向siRNA療法。

據悉, STP705是一種雙重TGF-β1/COX-2抑制劑,在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的腫瘤學I/II期臨牀試驗中已被證實有效性及安全性。公司正在進一步推進STP705針對鱗狀細胞原位癌(isSCC)的IIb期臨牀試驗、針對皮膚基底細胞癌(BCC)的II期臨牀試驗以及針對瘢痕疙瘩的II期臨牀試驗。此外,公司也已啟動應用STP705經局部注射給藥治療肝癌(籃式)的I期臨牀試驗。Sirnaomics還就原發硬化性膽管炎(PSC)、肝膽管癌(CCA)和肝細胞癌(HCC)三項臨牀指症取得了美國FDA頒發的孤兒藥認證。

Sirnaomics另一款核心產品 STP707則是使用公司全球獨有的PNP遞送平臺,同時靶向TGF-β1和COX-2,通過靜脈給藥治療肝癌、多發性實體瘤肝纖維化肺癌等疾病。對非人類靈長類動物進行的GLP臨牀前研究表明,STP707在令靶基因沉默方面具有明顯的功效,並證明瞭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根據招股書披露,公司已於2021年11月在美國啟動STP707治療實體瘤的I期臨牀試驗並計劃於2022年向中國藥監局提交IND申請,作為全球多中心試驗之部分。同時招股書亦提到,Sirnaomics接下來將陸續開展針對多種腫瘤類型開展I期臨牀試驗及II期臨牀試驗,包括轉移性皮膚鱗狀細胞癌、非小細胞肺癌(NSCLC)、HCC及CCA等。

此外,Sirnaomics有兩款值得重點關注的臨牀前候選藥物,分別是使用GalAhead™導入系統並靶向因子XI的STP122G,以及由Sirnaomics子公司—— 專注於mRNA藥物和疫苗研發的達冕生物(RNAimmune)開發的RIM730。其中,STP122G用於抗血栓,計劃於2022年上半年向美國FDA遞交IND申請;RIM730則是作為預防性mRNA的候選疫苗,利用LNP技術靶向,使用Delta變體刺突蛋白編碼mRNA作為抗原來推行mRNA SARS-CoV-2疫苗的研發(該項目現正與美國FDA進行IND前討論)。同時,RNAimmune也在推行mRNA腫瘤疫苗及藥物的研發。

截至招股書披露的日期,Sirnaomics擁有合共六項已發行專利,包括歐洲一項及美國五項以及涵蓋該等16個候選產品的40項待批專利申請(包括中國7項、美國21項、歐洲1項及專利合作條約下2項及其他司法權區9項)。

此外,公司還擁有至少13種目前正在進行臨牀前研究的其他產品管線,涵蓋廣泛的適應症,包括流感、乙肝、HPV、胰腺癌、結腸癌等諸多癌症、心血管代謝疾病,以及醫美脂肪塑性治療。

同時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4月,Sirnaomics與國內知名疫苗企業沃森生物建立了研發合作。此次合作將結合Sirnaomics的RNAi藥物研發專業和沃森的生產、營銷能力,共同開發新型抗流感RNAi藥物STP702。Sirnaomics將獲得約4150萬元人民幣首付款,並將在後期獲得該候選藥物1億元人民幣的的里程碑付款,以及未來基於產品銷售的分成。由此可見,Sirnaomics產品適應症拓展潛力大,產品空間仍在不斷提升

2)破解掣肘難題,創新遞送平臺助力產品創新

現階段下,成功開發RNAi/mRNA療法及疫苗的關鍵在於找到安全有效的遞送載體,能將相應RNA遞送至目標細胞類型及該細胞內的作用位點,並保護RNA在到達目標細胞之前不被降解。

Sirnaomics經過十多年的辛勤耕耘,已建立起多個創新及專有核酸藥物給藥平臺,包括其全球獨有的多肽納米顆粒(PNP)藥物遞送平臺、新型GalNAc RNAi遞送平臺以及PLNP遞送平臺等。相比於核酸藥行業所謂的主流遞送技術,如GalNac(三觸角型N-乙酰半乳糖胺)和脂質納米顆粒(LNP)導入技術,Sirnaomics的給藥系統具備明顯的遞送平臺技術優勢,並已建立起了較高的競爭壁壘,有望成為未來商業化的核心競爭力。

其中,Sirnaomics的多肽納米顆粒(PNP)藥物遞送平臺具有全球範圍內的專利保護,可以通過局部或全身給藥,毒性低、易製造、可觸達多種靶向器官和細胞類型,且既可以遞送siRNA,也可以遞送mRNA。

Sirnaomics已取得的IIa期腫瘤學的積極臨牀試驗結果成功驗證了PNP遞送平臺的有效性。公司現正進一步擴大產品管線,運用PNP技術同步推進若干項針對不同指症的臨牀試驗的執行。 

而Sirnaomics的新型GalNAc RNAi遞送平臺則能夠實現對肝細胞的高效能特定遞送。目前,Sirnaomics還在進一步設計和優化其他的核酸藥物遞送平臺,包括siRNA/化學藥物偶聯物的不同方法、肽配體腫瘤靶向以及通過氣道遞送進行呼吸道感染治療等。

筆者認為,Sirnaomics持續投入藥物遞送系統,不斷擴大及完善其產品管線,有望將RNAi藥物推向腫瘤治療、纖維化治療和抗病毒治療等領域構築公司在未來競爭中的絕對優勢。

3)擁有經驗豐富且富有遠見的全球化管理團隊

除了以上兩大核心競爭力,Sirnaomics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背後,還有一隻經驗豐富且富有遠見的全球化管理團隊頗具看點。

據招股書所示,Sirnaomics的高層管理團隊在研發、臨牀及商業化RNA療法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及能力。Sirnaomics管理團隊及科學顧問委員會在中國及美國世界領先製藥公司及研究機構擁有平均超過20年的藥物研發經驗。創始人、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陸陽博士在核酸幹擾新藥研發創制領域深耕多年,亦是國際上最早進入到這個領域的研究者和創業者之一。陸博士目前的著作已超過55期科學書刊,發明53項專利且因其創新研究及企業精神於中國及美國獲認可及授予多個獎項。

陸博士在中國及美國生物醫藥研發方面擁有逾28年經驗,在開始創業前,陸博士在諾華基因治療分部任職,隨後於2001年在美國創立Intradigm Corp.,擔任該公司執行副總裁併領導該公司siRNA療法研發直至2007年初為止。於Intradigm離任後,陸博士於2007年春天創立美國Sirnaomics,並分別於2008年和2012年分別建立蘇州Sirnaomics及廣州Sirnaomics,帶領團隊搭建紮實的技術平臺並豐富RNA治療產品管線。

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Sirnaomics的研發團隊由115名僱員及顧問組成,其中27名持有博士學位,30名持有碩士學位。且公司在研發投入方面不惜重金,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5個月,Sirnaomics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021.3萬美元、1489.4萬美元與976.6萬美元。

三、商業化提速,打開價值天花板

與眾多未盈利生物技術公司一樣,Sirnaomics目前尚無獲準用於商業銷售的產品,因此並未產生任何產品銷售收益。

據招股書所示,2019年、2020年及截至2021年5月31日止五個月,Sirnaomics錄得的淨虧損總額分別為1712.7萬美元、4642.8萬美元及2333.9萬美元,這主要是因為主攻治療領域高昂的前期研發費用以及部分必要的行政開支。

但值得注意的是,Sirnaomics的在研管線產品將在未來兩年內陸續推出市場,尤其是與STP705及STP707相關的適應症產品推出帶來的盈利機會和空間,將加速商業化進程,進而實現營收的增長。

此外,作為一家同時在中國及美國深耕多年的臨牀階段RNA藥企,Sirnaomics採用了“優勢互補”的臨牀開發策略,基於中美兩個市場不同的醫療需求和監管體系,最大化地實現兩地市場互補的監管政策所帶來的政策紅利,加速臨牀開發,快速積攢市場優勢。

當前,Sirnaomics已在廣州建設了自有的核酸藥物生產車間,計劃於2022年第一季度開始運營,屆時將進一步強化其在中國的產能,逐步完成醫藥研發企業向醫藥製藥企業的轉型。

筆者認為,Sirnaomics在中美都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其戰略性的臨牀開發策略和產業化佈局,最大化發揮了“中美雙市場”的優勢。此其多重競爭力必會給其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與可期的收益。

另據招股書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情況顯示,Sirnaomics此輪上市後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核心候選藥物STP705的研發和商業化、PNP-STP707的開發、如STP122G、STP133G及STP144G 等GalNAc計劃產品以及其他mRNA臨牀前候選藥物的研發等。整體來看,上述方向與Sirnaomics的戰略發展方向相吻合,有利於進一步鞏固公司行業地位,在未來市場競爭中取得發展先機。

結尾

如今生物製藥企業紛紛加速資本化上市速度,而RNA賽道的大門正在大開,可以肯定的是,具備真正創新能力的、有足夠高的行業壁壘的領頭企業方能脱穎而出。從這點來説,擁有硬核研發能力及突出的綜合實力的Sirnaomics,搶佔了“國內核酸藥物第一股”的先機,具備絕對的稀缺屬性。其成長過程中陸續完成了5輪共計2.7億美金的股權投資,也印證了資本對其未來發展空間和成長性的持續看好,或能在不久的未來成長為一家全面整合的國際生物製藥企業,值得投資者持續關注。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