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36氪首发 | 「禾木生物」获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高瓴创投领投

36氪首發 | 「禾木生物」獲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高瓴創投領投

36氪 ·  2020/10/19 07:06

機械取栓治療成爲常規靜脈溶栓以外治療缺血性卒中的一大有利武器。

36氪獲悉,禾木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木生物”)已完成數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高瓴創投領投,君聯資本、三正健康投資等跟投,浩悅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此次融資將用於支持後續新產品的研發與引進,並加速研發管線內產品推向臨牀和已上市產品的商業化。

禾木生物是一家專注於血管介入領域創新解決方案的平臺企業,目前產品線覆蓋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及顱內血管狹窄等疾病的治療。

據悉,公司已上市產品TracLine爲全新一代遠端通路導管,適用於各類神經介入手術;另外,其核心產品顱內血栓抽吸導管也即將登陸市場;未來,還會陸續上市基於完整卒中解決方案的通路類產品和具備前沿技術的相關治療用產品。

腦卒中是全球第二大、中國第一大致死性疾病,具有高死亡率、高發病率、高複發率和高致殘率。如果患者無法得到有效治療,會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和經濟負擔。

中國將成爲全球神經介入第一大市場

v2_2e46a3f1c1464b26aefb8fd9f923c307_img_png

浩悅資本供圖

中國神經介入領域相較歐美等發達國家起步較晚,但隨着影像技術和血管介入技術的不斷髮展,過去幾年神經介入器械在中國市場高速發展,且由於社會老齡化、整體診斷水平和病人就診意識的提高和全國卒中中心的加快建設,該趨勢將會持續延續下去。

據統計,2018年中國神經介入器械市場規模爲40億元;預計到2025年,該數字將超過200億元,複合增長率高達26%。與此同時,中國也極有可能超越全球其它發達國家,成爲神經介入高值耗材領域全球第一大單一市場。

而在缺血性卒中治療上,國際上一直強調“時間就是大腦”,如果患者能夠早一分鐘到達醫院,後續的療效就大不相同。近年來,很多城市發佈了卒中急救地圖,打造1小時救治“黃金圈”,直接定位找到就近的卒中中心。

隨着2015年“五大RCT”試驗的發表,機械取栓治療成爲常規靜脈溶栓以外治療缺血性卒中的一大有利武器。2019年Turk教授在《柳葉刀》雜誌發表的Compass試驗,很好地驗證了ADAPT(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hrombectomy,直接接觸首次通過)技術對於取栓治療的有效性及經濟學價值。

當前美國市場已經有超過半數的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內治療採用了ADAPT技術,這與禾木生物核心產品的佈局相契合。

禾木生物創始人王吉成博士表示,目前國內神經介入市場已有的技術和產品還無法完全滿足臨牀醫生和患者的需求,公司憑藉自身在行業內的經驗及資源,選擇攻克最具挑戰的導管研發技術,並開展抽吸導管臨牀試驗,目的就是爲了能夠將在歐美成熟市場中推崇的ADAPT技術帶到中國。

據悉,禾木生物創始人王吉成博士曾經作爲吉威醫療的創始人和Biosensors International Group的前CEO,成功帶領公司殺入冠脈塗層支架全球前四;其帶領的團隊擁有多年技術研發轉化及產品商業化成功經驗,取得了多項專利。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