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港股屡现“四大”核数师辞任 审计费争议背后玄机

港股屢現“四大”核數師辭任 審計費爭議背後玄機

經濟觀察報 ·  2021/11/20 11:10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老盈盈 審計費用爭議的背後,上市公司流動性緊張、審計收費、會計師不認同公司的賬目處理等問題孰輕孰重?

從2021年11月8日開始,連續4天時間,港股市場頻頻出現“四大”核數師辭任上市公司的情況,涉及上市公司包括鑫苑服務 (1895.HK)、大森控股(1580.HK)、卓爾智聯(2098.HK)、威高國際(1173.HK),而辭職的理由均是審計費用未達成共識。

經濟觀察報記者發現,這幾家港股上市公司,除了鑫苑服務淨利潤在逐年增加之外,其餘幾家公司業績難言理想,有的多年增收不增利,有的已經持續虧損進而要進行債務重組的情況。

經濟觀察報記者多方採訪瞭解到,一般來説,會計師事務所與上市公司出現審計費未能達成共識的情況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公司經營情況出現問題的確無法支付費用;第二種是一般在企業規模(資產、收入、利潤或子公司家數)較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時,或者審計師認為上年審計收費與投入工作量不匹配,可能會向企業提出增加審計收費的要求,而上市公司不願意增加;還有一種是會計師不認同上市公司有些賬目的處理方法或者有一些往來的處理辦法,但又不好明説,就找了審計費未能達成共識的理由。

審計費用未達成共識

11月8日,鑫苑服務發佈公告稱,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已辭任公司核數師,原因是公司未能與安永就審核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綜合財務報表的審計費用達成共識。經審核委員會推薦建議,大華馬施雲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已獲委任為公司核數師。根據鑫苑服務2020年財報,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就年度審計及其他審計服務已付或應付該公司核數師安永的酬金總額為人民幣480萬元。

經濟觀察報記者以投資人的身份致電鑫苑服務投資者關係處,對方表示,安永是按照頭部企業來報價的,但像鑫苑服務的體量,2020年一年的淨利潤目前才一個億。大華雖然不是“四大”但也屬於一線,但是報價比安永少很多,所以選擇大華放棄安永。根據財報,2020年該公司營業收入6.537億元,同比增長22.43%;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28億元,同比增長61.03%。

除了鑫苑服務外,在同一時段,港股也出現了三家上市公司核數師辭任的情況。11月9日,威高國際公佈,德勤辭任公司核數師,德勤於其辭任函中表示,考慮到多項因素包括與審計相關的專業風險和審核費用水平,決定提出辭去本公司核數師的職務。公司確認,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的2021財年,德勤核數師審計費用為277.3萬港元。

11月11日,卓爾智聯發佈公告,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辭任公司核數師,原因也相類似,為畢馬威未能與該公司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核數費用達成共識。同時,公司宣佈委任香港立信德豪會計師事務所為公司核數師。根據2020年財報,卓爾智聯2020年付給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520萬元。“今年畢馬威加價了不少,我們覺得太多了,也跟他們談過但沒有達成共識。”卓爾智聯投資者關係處相關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同天,大森控股公告稱,羅兵鹹永道會計師事務所自2021年11月10日起辭任公司核數師,原因為羅兵鹹永道未能與該公司核數師酬金達成共識。董事會根據審核委員會所建議,已批准委任致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為公司核數師。根據2020年財報,羅兵鹹永道2020年的審計費用為192萬元。

一位“四大”的審計師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一般在企業規模(資產、收入、利潤或子公司家數)較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時,或者審計師認為上年審計收費與投入工作量不匹配,可能會向企業提出增加審計收費的要求。

盈利情況幾何

記者發現,前述幾家港股上市公司,除了鑫苑服務淨利潤在逐年增加之外,其餘業績都難言理想。

從2017年至2020年,卓爾智聯增收不增利,其營收逐年實現1733.66%、152.22%、29.91%和-0.18%的增長;但淨利潤從2018年開始,分別減少42.53%、93.21%和 1458.29%。而且2020年,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給卓爾智聯出具了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的年報。畢馬威表示,“我們在並非作出保留意見的情況下,鑫苑服務於2020年12月31日,鑫苑服務的流動負債淨額為人民幣36.68億元及截至該日止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淨額人民幣1.85億元。綜合財務報表已經按照持續經營基準編制,該基準的有效性依賴於鑫苑服務的往來銀行和金融機構提供持續支持,以及鑫苑服務往後營運能否產生足夠現金流量以支持鑫苑服務的營運成本和應付其財務承擔。以該集團目前的流動負債情況,顯示可能對鑫苑服務是否能繼續按持續經營基準運營的能力產生較大不確定性。”

審計意見的類型審計報告分為標準審計報告和非標準審計報告。標準審計報告是指不含有説明段、強調事項段、其他事項段或其他任何修飾性用語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非標準審計報告是指帶強調事項段或其他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和非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非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包括保留意見、否定意見和無法表示意見。

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説明審計師認為被審計者編制的財務報表符合相關會計準則的要求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審計者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但是存在需要説明的事項,如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及重大不確定事項等

生產時裝和化粧品的威高國際,業績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從2017年到2020年,營業收入分別減少了9.39%、4.42%、12.18%和38.44%,而淨利潤則“大起大落”,除了2018年同比增長了120.32%外,2019年和2020年分別減少了1608%和225.70%。11月12日,威高國際發佈公告,公司預計截至2021年中期將會虧損約1800萬港元至2500萬港元,對比去年同期虧損約9100萬港元,有所減少。

2020年,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給威高國際出具了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的年報。德勤表示,2020年威高國際產生淨虧損1.84億港元,流動負債超過其流動資產2.56億港元。誠如綜合財務報表附註2所述,威高國際董事認為,根據管理層對主要輸入數據及市場狀況(包括業務的營業額及支出增長、營運資金需要及銀行融資設施的持續續期)的判斷和估計,威高國際將有足夠資金自在未來最少十二個月內履行其財務責任。該等情況連同綜合財務報表附註2所載的其他事項,顯示存在重大不確定因素,可能會對威高國際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問。

大森控股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則逐年降低,2018年-2020年,其營收分別降低了12.79%、26.88%和44.05%,淨利潤分別降低了61.56%、492.16%和211.32%。今年8月,大森控股發佈2021年中報稱,中期虧損縮窄,續虧3269.5萬元,上年同期虧損9639.4萬人民幣;營業收入8211.3萬元,同比減少3%。

2020年11月30日,大森控股發佈公告決定實施建議重組。其表示,鑑於爆發COVID-19疫情、中美貿易戰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引發的不確定性,該公司業務自2020年年初以來受到不利影響。國內主要營運附屬公司於近年來亦一直錄得虧損,同時該公司附屬公司無法向該公司派付股息並出現若干國內資金迴流難題。此外,大森控股接獲多份由若干債權人針對該公司提起並於香港區域法院作出的傳訊令狀,總申訴額約為350萬港元。鑑於以上多方面原因,大森控股董事會認為透過實施債權人計劃的方式進行債務重組,藉此免除所有債務及針對該公司所有申索以及緩解其現金流壓力。“一般審計費談不攏的情況,也可能是公司真的沒錢,但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不大,而最大的可能是公司有些賬目的處理方法或者説有一些往來的處理辦法,會計師不認同,但又不好明説,就找了個審計費未能達成共識的理由。”一位香港投行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