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医药股大爆发!最佳买点已现?公募基金紧急解盘

醫藥股大爆發!最佳買點已現?公募基金緊急解盤

中國基金報 ·  2021/09/06 19:57

中國基金報記者 曹雯璟

沉默已久的醫藥股,再次成爲全市場最亮的仔。

截至今日收盤,生物醫藥板塊漲幅4.25%,位居申萬一級行業排名第1,其中,細分行業CRO指數大漲8.60%、醫療服務指數大漲6.40%,個股湧現漲停潮。此外,30多隻醫藥ETF大漲超4%,其中,近10只醫藥ETF漲超5%,重倉了愛美客、萬泰生物、樂普醫療、同仁堂等醫藥股的中關村ETF更是罕見漲停。

多位基金經理表示,今天醫藥板塊的大漲,一定程度上是對於前期快速下跌的修復。一方面受新冠特效藥等利好消息的催化,另一方面短期白馬股跌幅過大,此前集中持倉和高估值的風險得到了一定的程度的釋放,因此一部分未來基本面依然向好的白馬股也開始逐漸獲得投資者的青睞和配置。

醫藥板塊“回血”湧現漲停潮,30多隻醫藥相關ETF大漲超4%

截至今日收盤,生物醫藥板塊漲幅4.25%,位居申萬一級行業排名第1。今年以來,該板塊出現一波調整,年內生物醫藥指數下跌9.17%,行業漲跌幅排名第21。

從細分概念來看,今日CRO指數大漲8.60%、醫療服務指數大漲6.40%,超越“寧組合”指數。而眼科醫療指數大漲4.35%、醫美指數大漲4.24%,超越白酒指數。

個股湧現漲停潮,美迪西、新華醫療、通策醫療、精華製藥、昭衍新藥、凱萊英、天壇生物、健民集團、廣譽遠、中關村等紛紛漲停。

受醫藥板塊大漲帶動,A股ETF中,醫藥ETF漲幅居前。30多隻醫藥ETF大漲超4%,其中,平安中證醫藥及醫療器械創新ETF、易方達中證醫療ETF分別大漲6.52%、6.05%,華寶中證醫療ETF、天弘國證生物醫藥ETF、匯添富國證生物醫藥ETF等近10只醫藥ETF漲超5%。值得注意的是,中關村ETF罕見漲停,溢價率近19%,其前20大重倉股中愛美客、萬泰生物、樂普醫療、同仁堂等醫藥股今日不同程度大漲。

與此同時,相關醫藥主題基金估值大幅上漲。

目前醫藥行業估值已跌至相對合理位置

最近兩個月醫藥板塊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自2021年6月30日以來,醫藥指數下跌20%,和同爲消費類板塊的食品飲料行業一起,成爲了下跌幅度最大的板塊之一。(數據來源:Wind,2021.6.30-2021.9.3),那麼,今天醫藥板塊底部崛起大反攻,背後大漲的原因是甚麼?醫藥板塊調整是否已經告一段落?對下半年或更長期醫藥板塊後市怎麼看?可能有哪些風險點和不確定因素需要關注?基金君採訪了多位基金經理,爲投資者進行解讀。採訪對象如下大成醫藥健康擬任基金經理楊挺、興業基金興業醫療保健基金經理陳旭、匯豐晉信醫療先鋒基金經理駱瑩、中郵醫藥健康基金經理王曼。

中國基金報記者:今天醫藥板塊底部崛起大反攻,背後大漲的原因是甚麼?

駱瑩:近期板塊的回調核心還是投資者情緒,以及過去幾年來越來越集中的持倉結構。過去幾年中,醫藥投資人習慣於賽道式的投資策略,集中持倉高景氣賽道,如判斷某賽道有政策風險則會全面減配該賽道的標的。類似的例子有2016-2017年的輔助用藥行業、2018-2019年的仿製藥行業、2020年的高值耗材行業等。從過去幾年的歷史經驗來看,這套策略是較爲“高效”的,但隨着持倉更多的集中於CXO、醫療服務和頭部醫療器械公司,推高了上述領域的估值,這套投資策略的性價比也在下降,波動性在提高。因此近期我們也看到部分醫藥白馬股在短短兩個月時間裏出現了30-50%的大幅殺跌。

另外,近期一些行業政策也影響了投資者情緒,其中部分政策或許會對細分賽道的產品價格產生一定影響。但從我們的觀察來看,近期出臺的各種政策對於行業內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基本面影響並不大。

今天醫藥板塊的大漲,一定程度上是對於前期快速下跌的修復。一方面受新冠特效藥等利好消息的催化,另一方面短期白馬股跌幅過大,此前集中持倉和高估值的風險得到了一定的程度的釋放,因此一部分未來基本面依然向好的白馬股也開始逐漸獲得投資者的青睞和配置。

楊挺:對於市場單日反彈行情難下定論,但從長期來看,醫藥行業目前的估值已經回到了平均值以下,特別在近期迅猛回調之後,醫藥估值已經回到了五年平均值以下,個人認爲現在是很好的買點:估值已經跌到相對合理的位置只是不確定震盪何時趨緩,這常常受到其他市場板塊熱度的影響。

王曼:今天的大漲主要是對前期急跌的一個修正。7月份以來,醫藥在大部分核心資產中報業績符合預期甚至超預期的前提下,整個指數下跌了接近20%,核心個股下跌了30%,有的甚至腰斬。除了估值較貴以外,更多是交易結構的變化,資金選擇獲利了結去追逐市場熱點的光伏、新能源等板塊,造成短期不理性殺跌。

陳旭:個人認爲短期醫藥板塊大漲的主要源於資金的蹺蹺板效應以及醫藥板塊8月份以來非理性的快速下跌,市場總是在不斷的比較並尋找性價比較高的領域投資。

短期調整風險猶存,長期配置價值日益凸顯,

看好新興醫藥消費、高端製藥裝備等

中國基金報記者:醫藥板塊調整是否已經告一段落?對下半年或更長期醫藥板塊後市怎麼看?可能有哪些風險點和不確定因素需要關注?

駱瑩:看短期,我們認爲行業趨勢仍未完全明朗,整個醫藥板塊短期仍存在一定的調整風險。但是如果我們的目光放長遠,就會發現行業的發展路徑是清晰的,長期配置價值正變得日益突出。

醫藥過去十年,我們經歷了中國經濟的騰飛,也經歷了藥審、醫保以及資本市場變革。這變革如此迅猛,徹底改變了行業生態和成長邏輯。基於此,我們判斷在醫藥各細分領域中,未來5-10年可能出現一批總部在中國的跨國巨頭。

2015年,中國的biotech公司數量還很少,而2019年已達到865家,佔比全球14%。以研發費用計,2015年中國藥企研發費用佔全球藥企研發費用的比例僅7%,2019年已躍升至12%,2024年這個數據預計將變成21%,讓中國成爲僅次於美國的醫藥研發大國。

中國本土製藥業的發展不過短短30年,藥審的改革也僅僅才5年。5年間,中國藥品市場已經成長爲全球第二大市場,也是全球第二大的創新藥研發基地。目前中國本土創新藥、器械、疫苗加起來都未超過500億市場,如果按照海外市場類似的成長路徑,中國醫藥行業未來將有數十倍、甚至百倍的空間,相信在這片土壤中必然能誕生滿足中國臨床需求的優秀的藥企、器械、疫苗公司。

陳旭:回顧近十年的醫藥板塊發展過程,只有三次類似的大規模調整,前兩次都疊加了大盤的系統性回調,最近一次是2018年5月開始的,回調幅度40%左右,主要是大盤的系統性調整附加首次帶量採購帶來的情緒擔憂。回到當前,近期醫藥行業的調整主要源自政策壓力下的情緒調整,從安徽的IVD和器械裝備集採、深圳的醫療器械GPO模式,到最新的山東流感疫苗集採,目前市場情緒對醫藥集採的邊界模糊表現出較大擔憂。我們判斷認爲,市場情緒誇大了政策的本意。

本輪醫藥指數已從高點回調20%左右,我們認爲影響肯定會遠小於2018年的情況,目前部分品種的估值已經回到了2020年初的位置。展望下半年,醫藥板塊的業績表現預計會繼續亮眼,社會老齡化趨勢下長期邏輯也依然明確,待政策情緒平穩後,或將迎來較佳的佈局機會。

王曼:由於醫藥的調整是非基本面而是資金面擾動造成的,所以是否告一段落不好說,但從基本面的角度來看,很多資產已經跌到了中期配置非常有吸引力的區間。作爲管理醫藥基金的基金經理,我認爲核心標的已經到了值得加倉的股價區間。

展望未來,三季報可能會對醫藥板塊的行情起到催化劑作用。而四季度一般是醫藥的淡季,業績真空期疊加年底醫保局容易出臺一些降價的政策,可能會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更值得關注的是每年年底的估值切換行情。在醫藥板塊的細分領域中,CXO明年依然保持高增速,醫療服務板塊依然保持穩健增長,這些基本面和前幾年的邏輯都沒有變化。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未來維持高增長的行業將更加稀缺,醫藥板塊作爲受經濟週期影響較小的行業,疊加財政貨幣政策偏松的預期,估值有望進一步提升。目前醫藥已經進入到有配置價值的區間,建議忽略短期波動,爲明年的行情而積極配置。

楊挺:醫藥行業蘊含豐富的投資機會,具體有三點:第一,隨着消費升級會繼續,一些新興醫藥消費領域會出現,如醫療服務、醫美。第二,中國醫藥工業的底層能力是由精細化工、電子製造和機械加工三大基礎工業爲基礎的。中國在醫藥工業上具有巨大潛力,這裏有二個機會。(1)進口替代,這是過去十年裏邊醫藥投資特別是醫療器械領域最火熱的主題。(2)將來中國的醫藥工業裏也會出現中國自己的跨國公司。CDMO就是最鮮明的例子:它是精細化工的能力在醫藥市場上的體現。此外,醫藥工業供應鏈之前被國外壟斷的,而現在,中國的上市公司正在打破這種局面,高端製藥裝備、科研試劑與服務、高端生物醫藥材料等工業配套領域必然也有機會存在。第三,順應政策和產業趨勢,保持創新,能獲得快速成長機會的公司。

市場不確定因素在於:首先新冠剛開始時我們以爲它會比較容易解決,但現在它可能長期會存在,這個是不能忽視的。國內外的社會活動都因此處於不正常的狀況。在流動性如此充裕的情況下,需要我們判斷哪些上漲是因爲在風口,哪些上漲是有長期上漲邏輯的;哪些是因爲紅利,哪些是因爲能力。風險點在於:醫藥的一些細分行業,由於國產替代率已經較高,存在由藍泛紅的跡象,市場的競爭加劇,值得關注。醫保控費確實對醫藥行業有一些影響,但長期來看,如上述對產業趨勢的陳述,限制了某一些企業的同時,也推動了順應醫保控費政策的另一些企業。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