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迈信林(688685)公司点评:牵手航空工业南京机电 大协作下的大机会

邁信林(688685)公司點評:牽手航空工業南京機電 大協作下的大機會

中航證券 ·  2021/08/28 00:00

事件:公司於7 月26 日發佈公告,擬與金城南京機電液壓工程研究中心簽訂《戰略協同合作框架協議》,未來雙方將圍繞軍、民機(包括C919)等航空零部件生產和航空類液壓產品裝配進行戰略協同合作;公司於8 月27 日發佈公告,擬投資2.00 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江蘇藍天機電有限公司,計劃新建航空零部件的柔性產線和航空類產品的柔性裝配線。

投資要點:

牽手南京機電液壓工程研究中心,塑造更強核心競爭力公司與金城南京機電液壓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南京機電”)於2021 年7 月24 日簽訂《戰略協同合作框架協議》,未來雙方將圍繞軍、民機(包括C919)等航空零部件生產和航空類液壓產品裝配進行戰略協同合作,合作過程中南京機電需為公司提供包括產品實現方案、技術指導、產品質量檢測、專業人員配備、技改升級等在內的多方面技術支持。南京機電是我國航空機載機電系統的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聚焦於飛機機電控制系統、液壓操縱系統、燃油系統、環控系統、第二動力系統等領域,具有完整的預研、型號研製、設計製造、試驗交付和維修服務的能力,已先後為60 多個機型37 大機電系統提供產品和配套附件。

為更好的實現與南京機電戰略協作,公司於8 月27 日發佈公告,擬設立全資子公司江蘇藍天機電有限公司,投資金額2.00 億元,並新建2 條產線,分別為航空零部件的柔性產線和航空類產品的柔性裝配線,產線投產後,南京機電在同等條件下會優先向公司進行採購航空零部件及液壓油箱、液壓選擇閥等航空類產品。

公司專注於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工藝研發和加工製造,已承擔多種型號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工藝設計和加工製造,涉及飛機機身、機翼、尾翼、發動機、起落架、機電系統、航電系統等,是同時具備機體零部件、發動機零部件和機載設備零部件綜合配套加工能力的民營航空航天零部件製造商。此次合作中,南京機電對公司提供的技術支持,將助力公司在航空製造領域業務與技術的持續積累、有效整合和優化配置,進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

另外,此次戰略合作中,公司將切入民機航空零部件及航空類液壓產品領域,進一步擴大公司在民機領域的產業佈局。從民機行業整體市場空間來看,根據《中國商飛公司市場預測年報(2020-2039)》

數據顯示,到2039 年我國航空市場將接收50 座以上客機8725 架,價值約8.97 萬億,我們認為,伴隨着我國民機產業的成長與壯大,以及國產替代迎來歷史機遇期,產業鏈各環節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提升,公司有望深度受益。

主機廠推行“小核心、大協作”,關注大協作下的核心配套企業的大機會伴隨着重點型號的逐步定型列裝,“十四五”期間或將成為武器裝備建設的收穫期和井噴期,航空主機廠擴產進度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訂單需求,部分業務外溢,促進着上游民營配套企業的快速發展。

① “小核心、大協作”下的一般能力社會化配套推進航空產業生態圈逐步成形聚焦主業是近幾年軍工央企主要發展重心之一,在2019 年12 月24 日召開的央企負責人會議中,再次強調了做強主業和專業化整合的重要性,“小核心、大協作”逐步成為了軍工企業的戰略定位,而按照“小核心、大協作、專業化、開放型”發展策略,主機廠需聚焦核心能力的強化,逐步退出一般能力製造業務,將自身定位為以研發、部裝總裝、試驗試飛、核心零部件設計製造為核心的軍機產業基地,由“飛機制造商”轉變為“系統集成商”,並將通用性強,市場競爭充分的零部件加工(數控加工/鈑金成形)、工裝製造、部組件裝配、設備維保等業務轉向社會企業配套,最終達成“主機集成+專業化配套+社會化服務”有機結合的航空產業生態圈。根據航空工業《2020 年社會責任報告》數據,目前主機廠平均一般能力社會化配套率達75%,預計在“十四五”期間行業高景氣度的情況下,主機廠擴產進度難以跟進日益增長的需求,加快釋放社會化產能,構建“小核心、大協作”的產業鏈生態成為必由之路,更進一步增加了民參軍企業配套業務的市場空間。

② 大協作下的大機會,公司技術水平逐步提升,工藝環節不斷完善,規模效應有望顯現由於公司所處航空零部件加工領域具有環節多、工藝複雜、專業性強、精度要求高、與主機廠高度聯動等特徵,目前整體競爭格局較為穩定。在承接訂單任務時,特種工藝的能力建設、柔性化生產能力、產能擴張下的規模效應等都是行業內相關企業競爭壁壘的主要體現方式。

公司自成立以來在航空零部件加工領域形成了多項核心技術,不斷提升在材料識別、工藝設計、參數選擇、機加編程、工裝設計、刀具選型、加工環境控制等方面的技術水平,體系加工產品的複雜度、精度不斷提升,並且公司仍積極豐富工藝種類,截至目前已完成了熒光無損檢測、X 光無損檢測,鋁鎂材料釺焊等特種工藝的能力建設,向實現航空零部件產品全流程加工工序又近了一步。

產能方面,除目前預計新建的兩條航空零部件柔性產線與航空產品柔性裝配線外,公司在建工程五軸五聯動車銑複合中心一期已正式投產,共投入使用8 台設備,合計新增加高精度數控加工年產能4.83 萬小時(其中五軸加工產能4.23 萬小時,高精度立式數控車牀產能 0.60 萬小時);募投的航空核心部件智能製造產業化項目也在逐步推進中,預計投產後將進一步提升公司大型結構件研發生產能力,增強柔性化生產水平,預計新增年年產能6.64 萬小時,實現新增年收入2.64 億元。在公司產能持續提升的情況下,規模效應有望進一步放大。

投資建議

我們認為,公司此次牽手南京機電液壓工程研究中心,從產業佈局的持續擴大、技術的持續積累與有效整合等多方面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並且公司有望充分受益“小核心,大協作”下的業務擴張機會,進一步打開公司成長空間。

基於以上觀點,我們預計公司2021-2023 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09 億元、3.53 億元和5.00 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54 億元、0.65 億元、1.04 億元,EPS 分別為0.48 元、0.58 元、0.93 元,我們給予“買入”評級,目標價格40.6 元,分別對應85 倍、70 倍及44 倍PE。

風險提示:產品項目研發進展不及預期,宏觀環境低迷。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