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108家港股药企成绩单!ADC、细胞疗法、mRNA已陷全员混战!

108家港股藥企成績單!ADC、細胞療法、mRNA已陷全員混戰!

E藥經理人 ·  2021/08/28 18:39

01.png牛牛敲黑板:

綜合這108家企業年初迄今漲跌幅來看,漲跌勢力相當,有51家生物製藥企業上漲,3家平盤,54家下跌。

截至發稿日,港股有近百家制藥和生物科技企業發佈了2021年度中報。

整體來看,上半年傳統有產品收入的藥企整體增長明顯放緩,而剛剛步入商業化的藥企業績相對亮眼,但商業化仍難題仍然待解。營收的放緩並沒有影響藥企對研發的投入。大分子藥物仍是各大藥企研發的重點;小分子的創新也同樣是藥企願「下功夫」的地方;細胞療法、ADC、mRNA藥物、PROTAC等前沿技術已不再是少數者的遊戲,而是各大藥企突破創新瓶頸的重要途徑。

01 增長的&下跌的

市值是業績和未來管線估值的綜合指標。綜合這108家企業年初迄今漲跌幅來看,漲跌勢力相當,有51家生物製藥企業上漲,3家平盤,54家下跌。市值(股價)漲幅較大的企業主要有三種:

一種是明顯受益於疫情,譬如開拓藥業-B(09939),年初迄今股價漲幅高達588.34%,為漲得最猛的企業。開拓藥業的增長主要受益於新冠特效藥普克魯胺的優異表現,普克魯胺上半年先後獲得FDA、巴西國家衞生監督局等監管機構同意,正在全球開展治療新冠患者的註冊性III期臨牀試驗,又與復星醫藥(02196)達成該產品在印度和28個非洲國家的商業化的合作,與Etana在印尼達成該產品的商業化合作。

一種是受益於新業務的迅猛增長。譬如金斯瑞,其年初迄今股價漲幅也達到了228.9%,巨幅增長促使其有了衝擊千億市值的機會。這一增長主要歸因於其生物藥CDMO、基因和細胞治療產業鏈的良好發展預期,包括高瓴資本投資了其孵化的蓬勃生物,前身金斯瑞生物藥事業部,包括細胞療法子公司傳奇生物在取得持續進展。

最後一種是綜合多種因素。譬如復星醫藥,年初迄今股價累計漲幅接近40%,該公司隨之成為千億市值俱樂部一員,併成為港股市值排名第6的生物醫藥企業。上半年,復星醫藥實現營收169.52億元,同比增長20.8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4.82億元,同比增長44.77%。

歸其主要因素,一是與mRNA新冠疫苗有關,該疫苗在港澳地區納入了政府接種計劃,上半年實現收入超過5億元,也是國內亟待獲批的唯二的mRNA疫苗;另外,上半年其合營公司復星凱特的奕凱達成為了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的CAR-T細胞療法。

市值下跌較大的企業也有共性,譬如高估值的消化、業務進展緩慢等因素。其中跌超千億市值的有三家:京東健康(06618)、阿里健康(00241)和翰森製藥(03692),三家企業市值幾乎砍半。

京東健康曾在去年下旬突破6000億港元,被寄予過成為港股市值第一的醫療保健企業。8月26日,滙豐研究下調了京東健康的目標價,並指出管理層相信監管轉變是利好行業長遠健康增長,短期或會帶來不確定性,雖然情況不穩,但相信政府仍願意支持網上藥房的行業,而公司也有能力可以助政府達至中央化和數碼化的目標。

02 千億市值藥企 & 商業化的那些新貴

截至發稿日,港股千億市值的製藥和生物科技企業共有12家,為4+2+4+2的格局,包括4家轉型創新的「老一代藥企」復星醫藥、中國生物製藥(01177)、石藥集團(01093)、翰森製藥(03692),兩家生物新貴百濟神州(06160)和再鼎醫藥-SB(09688),以及4家CXO公司藥明生物(02269)、藥明康德(02359)、康龍化成(03759)和(03347),兩家互聯網醫療巨頭京東健康和阿里健康。

在千億市值上下徘徊的還有信達生物(01801),往下還有金斯瑞(01548)、康希諾生物-B(06185)、和黃醫藥(00013)、榮昌生物-B(09995)等幾家特色潛力股一直在向千億市值衝刺。

從排名上來看,藥明系包攬港股市值前二,無論是生物藥CDMO藥明生物還是CRO藥明康德,市值均超4000億元,遙遙領先於一眾藥企。

京東健康和阿里健康「雙子星」雖然守住了TOP5席位,但兩公司股價已然折半,年初至今跌幅分別達到53.33%、50.74%,為千億市值中跌得最慘的兩家。

整體來説,製藥企業市值的絕對值較其他醫療健康行業偏低。市值前五中僅有百濟神州一家Biopharma,市值約2100億元,年初累計至今漲幅10.83%。12家千億市值倒數4家全為藥企。

從2020年開始,港股也有很多Biotech陸續進入了商業化階段,對於他們來説,商業化大考成績究竟何如?

信達是最早進入商業化階段的藥企之一。今年上半年信達生物實現產品收入18.5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01.4%,主要是拳頭產品達伯舒(PD-1)同比快速增長及四項新產品收入貢獻顯著所得。這一期間,信達用於治療膽管癌的FGFR2抑制劑達伯坦在臺灣市場率先獲批,商業化品種增加至五款。這意味着信達需要更強的商業化能力,據其中報披露,信達已建立起逾2000人商業化團隊,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的超4700家醫院。

百濟也是為數不多擁有多款商業化產品的生物新貴。上半年,百濟神州實現產品總營收2.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87億元,匯率6.478),同比增長107.95%;淨虧損額為4.14億美元,同比減少40.99%。

百濟神州收入主要源於五款產品:PD-1「百澤安」、BTK抑制劑「百悦澤」、PARP抑制劑「百匯澤」、IgG2單抗「安加維」,以及自BMS引入的產品「瑞復美」、「維達莎」等。其中,百澤安第二季度在中國的銷售收入為7490萬美元(約合4.85億元),同比增長154.76%;百悦澤銷售收入4240萬美元(約合2.75億元),同比增長505.71%;而百匯澤自2020年5月在國內上市以來,已實現銷售收入220萬美元(1425.16萬元)。

上半年,百濟銷售、一般和行政管理費用(以下簡稱「銷售費用」)為4.14億美元,同比上漲79.29%。根據最新的招股書披露,百濟全球商業化團隊超過1800人。

與諸多有商業化品種但卻未實現盈利的Biotech不一樣,康希諾是其中的少數。2021年上半年,康希諾預計實現營業收入20億元~22億元,同比增加49,532.59%~54,495.85%,預計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9億元到10.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實現扭虧為盈。商業化上,康希諾將其MCV4疫苗產品在中國大陸地區獨家推廣權給了輝瑞。該公司在年報中稱,已組建了市場營銷核心團隊,已可覆蓋全國十餘個核心省級市場,包括江蘇、山東、河南、四川、廣東等人口大省。

03 未來看點:管線硬碰硬

百濟在研發上的投入向來「捨得」。從2019年的9.2億美元(約59.7億元)到2020年84.52億元,百濟在研發投入上多次力壓一眾藥企,排名第一。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已達6.77美元(約43.7億元)。其所投的資金也轉化為管線上不斷增長的項目數量和進度。

8月25日,百濟神州在全球研發日投資者電話會上,公佈了其最新的早期研發管線佈局與開發進展。據百濟神州透露,其目前在臨牀前項目超過50個,其中約有一半具備Fist-in-class潛力,10多個項目將在未來24個月內進入臨牀階段。

在百濟的管線中,BTK、PD-1、PARP靶點已經實現商業化。第二梯隊中的TIGIT、OX40、TIM3等靶點不僅更具創新性,進展也十分迅速。

其在研抗TIGIT抗體ociperlimab(BGB-A1217)是當前開發進程中最先進的抗TIGIT抗體之一,與PD-1之間有協同作用,能夠增強PD-1的抗腫瘤活性。目前,ociperlimab聯合百濟神州的抗PD-1抗體百澤安®的AdvanTIG-302全球III期臨牀試驗正在開展,用於治療PD-L1高表達且無致敏EGFR突變或ALK易位的一線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

今年5月,其在研藥物HPK1抑制劑BGB-15025膠囊臨牀申請正式獲得NMPA受理,用於治療實體瘤。百濟神州的首款自主研發具有First-in-Class潛力的候選藥物也隨之進入臨牀階段。

除了小分子和抗體領域,百濟神州在前沿技術方面也增大了佈局,涉及PROTAC(蛋白降解)、ADC(抗體偶聯藥物)、CAR-NK細胞療法、mRNA療法等。目前,百濟神州臨牀前團隊規模已超過650人,預計在今年底將達到800人。

再鼎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並不輸以自研為主的生物技術公司。2020年,再鼎研發投入達到2.2億美元(約14.3億元),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達3.46億美元(約22.6億元),已超去年全年投入,同比增長達239%。截止今年6月,再鼎的研發人員已有594名。

在其管線中,引進自Mirati的高選擇性的強效口服小分子KRASG12C抑制劑Adagrasib預計於2021年下半年公佈最新數據,並於2021年第四季度在美國提交可能用於治療曾接受過全身治療的KRASG12C突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新藥上市申請。引進自安進的Bemarituzumab被FDA授予了突破性療法認定。Bemarituzumab是一款具First-in-class潛力的抗體藥物,作為針對FGFR2b過度表達的腫瘤靶向療法,正在進行用於治療FGFR2b過度表達的胃癌及胃食管交界處癌的研究。

除了授權引進的藥物外,再鼎也公佈了其自研產品的新進展。ZL-1102是一款IL-17新型人源納米抗體,預計將發佈全球I期研究的初步數據解讀;靶向CD47的單抗ZL-1201正在進行I期臨牀研究;具有First-in-class潛力的靶向CDC7的ZL-2309將於今年年底前啟動II期概念驗證性研究。

創新並不是後來者才有的權利,傳統藥企也在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創新能力。2020年,石藥集團在研發上投入了28.9億元,同比增長44.45%。過往3年,石藥集團研發費用複合增長率達到46.7%。今年上半年,石藥的研發投入達16.13億元,同比增長11.0%。

目前,石藥集團在研項目約300項,其中小分子創新藥40餘項,大分子創新藥30餘項。此外,石藥對於前沿技術的佈局也十分豐富,包括PROTAC、雙抗、三抗、ADC、納米藥物、mRNA疫苗、小核酸藥物等。其中,在小分子藥物領域中,重點佈局了PROTAC、LYTAC以及基於AI技術的篩選平臺;在納米藥物遞送方面,石藥系統佈局了納米脂質體、白蛋白納米制劑,以及遞送核酸藥物的脂質納米顆粒等多項技術。

除了內部研發外,石藥還加強了與外部合作的業務佈局。8月23日,石藥與康寧傑瑞達成合作,獲得了靶向HER2的抗體藥物KN026在中國內地(不包括中國香港、澳門或臺灣)用於治療乳腺癌及胃癌的開發及商業化權益。

從多家公司管線佈局中可以看出,ADC、細胞療法、mRNA疫苗等多種前沿技術均是重點佈局的賽道。而在前沿技術賽道中,多家公司也有亮眼的表現。

在ADC領域,榮昌生物維迪西妥單抗的上市為中國市場帶來首個ADC藥物。8月9日,榮昌生物以最高26億美元(約168.3億元)的價格將維迪西妥單抗亞洲區(除日本、新加坡外)之外的全球開發和商業化權益許可給了Seagen,同時創造了中國單藥授權金額新紀錄。今年上半年,榮昌生物研發投入達3.27億元,同比增加73.5%。

在細胞療法和mRNA疫苗領域,復星醫藥均是大贏家。隨着復星凱特的阿基侖賽注射液(商品名:奕凱達)的獲批上市,國內市場也迎來了首款CAR-T細胞療法。而隨着復必泰® (mRNA新冠疫苗,即BNT162b2)在港澳地區納入政府接種計劃,復星醫藥2021年上半年實現了超5億元的收入。

編輯/Charlotte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