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87.1%;实现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增长136.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5亿元,同比增长591%,EPS 为0.75 元。
业绩高速增长,费用率管控良好。去年同期,公司业绩受新冠疫情影响相对较大,基数较低,2021 年上半年,公司业绩恢复良好,实现高速增长。2021H1公司毛利率为69.6%,同比提升7.6pp,毛利率大幅提升主要与去年同期受疫情影响以及公司发光产品占比提升有关。2021H1公司销售费用率为20.5%,同比下降7.1%;管理费用率为9%,同比下降0.5pp;财务费用率为0.3%,同比下降0.7pp,整体来看,公司费用率管控良好。
过敏和自免检测市场空间较大,进口替代可期。公司在国内过敏检测产品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检测产品覆盖56 种IgE 过敏原及80种食物特异性IgG过敏原。
目前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已申报注册中的新增IgE 过敏原有13 种,已经立项在研的过敏原有25 种,未来过敏原单点检测及组合检测可检测的项目将涵盖111 项过敏检测项目,预计随着过敏原种类的增加,公司行业地位有望进一步巩固。我国自免检测市场主要被海外公司所占据,未来进口取代空间较大。公司在化学发光技术平台相较进口厂家和传统方法学更有优势,纳米磁微粒全自动化学发光技术可以实现精确定量,检测灵敏度、精密度和效率均更高,测试通量显著领先,且操作相对简单,进口替代动力十分充足,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服务能力。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2021H1 研发投入1284万元(费用化100%),同比增长12.2%,占收入比重8.7%。我国过敏检测以及自免检测市场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医疗机构可以检测的过敏原种类以及抗体种类相对发达国家仍然较少,未来可拓展空间较大,此外检测技术上,国外以化学发光为主,国内企业技术相对落后,未来可替代空间较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 年EPS 分别为1.65 元、2.14 元和2.73 元,对应PE 分别为38倍、29倍和23倍。公司是我国过敏和自免检测龙头企业,过敏检测行业领先,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自免检测率先推出化学发光自免检测,加速进口取代可期,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变动风险;创新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订单波动风险。
事件:公司發佈2021年中報,實現營業收入1.5億元,同比增長87.1%;實現歸母凈利潤0.5億元,同比增長136.3%;扣非後歸母凈利潤爲0.5億元,同比增長591%,EPS 爲0.75 元。
業績高速增長,費用率管控良好。去年同期,公司業績受新冠疫情影響相對較大,基數較低,2021 年上半年,公司業績恢復良好,實現高速增長。2021H1公司毛利率爲69.6%,同比提升7.6pp,毛利率大幅提升主要與去年同期受疫情影響以及公司發光產品佔比提升有關。2021H1公司銷售費用率爲20.5%,同比下降7.1%;管理費用率爲9%,同比下降0.5pp;財務費用率爲0.3%,同比下降0.7pp,整體來看,公司費用率管控良好。
過敏和自免檢測市場空間較大,進口替代可期。公司在國內過敏檢測產品領域處於領先地位,檢測產品覆蓋56 種IgE 過敏原及80種食物特異性IGG過敏原。
目前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已申報註冊中的新增IgE 過敏原有13 種,已經立項在研的過敏原有25 種,未來過敏原單點檢測及組合檢測可檢測的項目將涵蓋111 項過敏檢測項目,預計隨着過敏原種類的增加,公司行業地位有望進一步鞏固。我國自免檢測市場主要被海外公司所佔據,未來進口取代空間較大。公司在化學發光技術平台相較進口廠家和傳統方法學更有優勢,納米磁微粒全自動化學發光技術可以實現精確定量,檢測靈敏度、精密度和效率均更高,測試通量顯著領先,且操作相對簡單,進口替代動力十分充足,有望成爲新的增長點。
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服務能力。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2021H1 研發投入1284萬元(費用化100%),同比增長12.2%,佔收入比重8.7%。我國過敏檢測以及自免檢測市場起步相對較晚,目前醫療機構可以檢測的過敏原種類以及抗體種類相對發達國家仍然較少,未來可拓展空間較大,此外檢測技術上,國外以化學發光爲主,國內企業技術相對落後,未來可替代空間較大。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預計公司2021-2023 年EPS 分別爲1.65 元、2.14 元和2.73 元,對應PE 分別爲38倍、29倍和23倍。公司是我國過敏和自免檢測龍頭企業,過敏檢測行業領先,有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自免檢測率先推出化學發光自免檢測,加速進口取代可期,看好公司長期發展,維持「持有」評級。
風險提示:醫藥行業政策變動風險;創新藥發展不及預期風險;訂單波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