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金阳新能源(1121.HK):潜心研究终获技术突破 单铸异质结有望市场领先

金陽新能源(1121.HK):潛心研究終獲技術突破 單鑄異質結有望市場領先

中泰證券 ·  2021/08/16 00:00

傳統制造企業轉型成功,核心技術助推快速發展。

公司現存業務主要集中在傳統制造業。2015 年,公司通過收購獲得石墨烯技術並致力於其在相關產業的研發和應用,經過多年研究於 2020 年 9 月成功利用鑄錠單晶硅片製造高效單鑄異質結電池,轉換效率超過 24%,成本大幅降低,性價比凸顯。公司自此成功轉型爲材料科技公司,未來將成爲國內光伏領域的強力競爭者。

行業層面:碳中和加速提升景氣度,降本增效乃大勢所趨。

在政策指導和技術驅動的雙重作用下,全國光伏產業進入快車道,光伏發電在全面邁入平價時代之後有望永久性的改變未來中國的能源格局。在疫情和硅料漲價的雙重衝擊,2020 年光伏板塊各環節收入仍全線增長,韌性十足。硅片端和電池片受益於行業的持續增長,營收環節保持微漲,卻遮擋不了其毛利率持續下降的現實。這也反應在光伏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產業鏈中個別環節現有的利潤空間已經非常有限,新一輪的技術革新箭在弦上。

當下行業主流電池片技術是 PERC 電池,但降本增效空間已經非常有限,異質結技術憑藉更高的轉換效率逐漸成爲行業的焦點。鈞石能源推出低銀耗技術,使 G1 硅片製作的異質結電池銀漿單耗從 150mg 大幅降至 80mg。HJT 電池成本從 0.982 元/W 降到 0.

896 元/W,若再結合鑄錠單晶技術,HJT 電池成本或將低於 PERC 電池。金石能源 PEVCD 設備採用大腔室、I-IN-P 設計,相繼獲得通威、鉅能電力、晶澳科技的異質結裝備訂單。

始終堅持自主研發,新能源佈局嶄露頭角。

公司在溫場控制、大籽晶技術、硅片的後期處理等技術進行了多年研究並取得重大突破,材料技術取得突破,硅片的硅料成本顯著低於主流直拉單晶成本。並且單鑄硅片不但可用於當下主流的 PERC 電池技術,也可以使用於下一代 TOPCON 和 HJT 電池技術。2020 年 9 月,集團研發團隊成功研發新技術,利用單鑄硅片製造高效 HJT 電池(轉換效率>24%,獲 TUV 認證機構福建計量院認證)。

公司通過收購併改造市場現存的閒置鑄錠爐降低資本開支。現已收購協鑫的 290 個鑄錠爐。公司與鈞石能源深度一體化合作,公司採用設備租賃和技術授權的輕資產方式,與鈞石能源合作開發異質結電池片業務。2021 年 6 月和 7 月,公司相繼與潤陽簽訂 2億片硅片訂單,與太一光伏和熊貓光伏分別簽訂 1 億片單鑄硅片訂單,公司單晶鑄錠硅片成功商業化,實現業務轉型的深層次推進,並獲得全球領先光伏電池片製造商的首肯,未來即將迎來產銷兩旺。

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我們預計 2021-2023 年公司營收分別爲 9.71 億元、61.72 億元、79.88 億元;分別同比分別+746.56%、+535.67%、+29.43%;歸母淨利潤分別爲 2.09 億元、17.07 億元、20.47 億元,分別同比+292.30%、+716.40%、+19.87%;EPS 分別爲 0.13 元、1.03 元、1.24 元。估值方面,因公司現在賬面業務還以舊業務爲主,新業務還未及時反映在財務報表上,所以市值嚴重低估。未來看好公司的成長空間。公司傳統業務佔比較小,將各項費用按比例分攤至各項業務,並剔除寶人牌產品虧損影響,可測算得到 2021 年鑄錠單晶硅片業務淨利潤約 1.68 億元,參考硅片業務可比公司的平均估值水平,按照 PE 爲 20 倍測算,公司鑄錠單晶硅片 2022 年市值約 335 億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光伏產業政策變化和行業波動的風險;技術領先優勢減弱的風險;行業競爭加劇,公司銷量與毛利率不及預期的風險;光伏電池片銷售價格不及預期的風險;產能不及預期風險;資金不足,產量無法鋪開的風險;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研究報告使用的公開資料可能存在信息滯後或更新不及時的風險。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