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烧掉22亿后,瑞幸上市又能“续命”多久?

燒掉22億後,瑞幸上市又能“續命”多久?

格隆汇 ·  2019/04/24 21:03

作者:張可心

來源:無冕財經

不到兩年時間,迅速斬獲三輪5.5億美元融資,但也毫不手軟地虧掉22億元,對瑞幸咖啡而言,還有多少錢、支撐幾個月?突擊上市,難道是“不成功便成仁”?

狂奔一年多,瑞幸咖啡直衝資本市場而去。 

美東時間4月22日,瑞幸咖啡(以下簡稱瑞幸)向美國證監會遞交IPO申請,擬在納斯達克上市,最高融資1億美元。 

而在此四天前,瑞幸才剛剛完成新一輪1.5億美元融資,領投者為星巴克第二大股東兼最大主動投資人貝萊德,其投後估值29億美元。 

自2017年10月成立以來,瑞幸在短短一年半時間內獲得三輪總計5.5億美元融資,而根據招股書,瑞幸僅在去年就虧損超過16億元,總計虧損22.26億元。 

燒錢燒到上市,加之其背後大股東是神州系掌舵者陸正耀,瑞幸此番上市在意料之中,但各種質疑聲不斷。 

瑞幸肯定是要上市的,因為今年是最好的時機。”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無冕財經表示,瑞幸今年計劃實現4500家門店擴張,將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再加上銷售杯量的雙重利好,“來自資本市場的青睞與追捧,無疑將成為瑞幸今年能把握住的最大機會。” 

問題是,上市之後,瑞幸的“幸運”還能持續多久? 

資本燒出什麼? 

瑞幸是含着神州系的金湯匙出生的。 

創始人錢治亞是原神州優車COO,自2004年起便跟着現在的神州優車董事長兼CEO陸正耀一路打拼。

錢治亞獨立創業後,陸正耀不僅攜上億資金主導瑞幸天使輪投資,更是從神州總部劃撥部分空置辦公空間為瑞幸提供辦公場地,並通過關係為瑞幸請來兩大靈魂代言人張震及湯唯。 

待2018年7月瑞幸完成A輪融資後,陸正耀正式受邀出任瑞幸非執行董事長,負責公司的戰略及資本運作。正是在陸正耀的運作下,不足半年,瑞幸於去年12月再次宣佈2億美元B輪融資。 

據公開資料顯示,瑞幸連續兩輪融資吸引的投資方,均與神州繫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如愉悦資本、君聯資本及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均曾是參與過神州租車及神州優車等項目投資的“老面孔”,而大鉦資本創始人黎輝是原神州優車副董事長,中金資本董事總經理丁瑋目前仍是神州租車獨立董事。

對於陸正耀主導的資本構成,錢治亞曾得意地説,“現在市場也挺亂的,我們不想過早地暴露我們的商業信息,考慮到保密性和融資確定性,就選擇了他們。GIC是緊趕慢趕放進來的,他們還是非常嚴謹的投資公司。但即便是熟人,大家為了爭搶投資份額還是爭得面紅耳赤。” 

外界質疑,瑞幸與神州之間,資本做局痕跡明顯。此外,其二者間商業打法也如出一轍。正如2019年9月一次分享會上,瑞幸咖啡CMO楊飛曾公開表示,“咖啡比出行行業掙錢容易得多,而且我們團隊改造傳統行業的經驗可以得到複製,先用補貼‘破壞’一個行業,再用互聯網的手段去重造”。

不破不立,破的是鉅額補貼及便捷外賣服務下廣大消費者對於自稱“比肩”星巴克咖啡卻能做到“每個人都喝得起且喝的到”的認知,立的是結合社交裂變下如“氣質女神”湯唯手握小藍杯的瑞幸小資品牌形象。無論哪一項都需要充足的資本支持。

數據顯示,瑞幸的虧損主要來自於租金運營及廣告營銷支出。其中2018年3月底,瑞幸僅有290家線下店鋪,到了2019年3月已增至2370家,一年內實現了超過700%的增長率,尤其是2018年第四季度,瑞幸開店最為迅速,三個月內增長884家店,相當於一天之內即有近10家店開張。

wm

▲瑞幸咖啡開店情況。

2019年第一季度,僅在商店租金和其他運營費用(以店員及外送人員工資為主)、材料等方面,瑞幸就已產生5.6億元成本,超出同期營業收入。此外,自2018年初開始,席捲各大寫字樓電梯的廣告與各種花式補貼,也成為瑞幸虧損的大頭。 

據招股書顯示,僅在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間,瑞幸至少進行了三次信貸活動,這還不包括自2017年就開始的瑞幸與公司不同高層人員及關聯方間的數次關聯交易。 

今年4月初,瑞幸新增一條動產抵押信息,顯示其以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多地門店咖啡機、奶箱、粉倉等為抵押物,質押給中關村科技租賃有限公司,簽署融資租賃合同,回收人民幣4500萬元。對此,外界紛紛猜測瑞幸資金鍊可能斷裂。

wm

▲瑞幸咖啡持續虧損。 

瑞幸只能再覓“續命錢”。4月18日,瑞幸宣佈在此前B輪融資基礎上,額外獲得1.5億美元新投資,其中貝萊德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資1.25億美元。 

但資本從來都是雙刃劍,數億融資背後,逐利的資本未必不會對瑞幸提出要求。自2018年12月瑞幸完成B輪融資後,便不時傳出將要赴港或赴美上市的消息。 

但對比近兩年依靠互聯網燒錢模式成長起來的支付、團購、網約車及共享單車等項目,瑞幸本身的投資價值仍引得不少投資人懷疑。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曾説過,“好的需求,完全是靠自發,靠口碑產生出病毒式的傳播,靠錢燒出來的,基本都是偽需求。”

而朱丹蓬卻認為,“參考世界五百強都在加碼佈局全球咖啡市場,如可口可樂大手筆將Costa收入囊中,速溶咖啡巨頭雀巢咖啡加大旗下高端膠囊咖啡的投資力度等,消費者的咖啡需求並不是問題。” 

趁着市場對於總體需求的不確定性,迅速用資本滾雪球打造規模壁壘最終實現利益收割無疑是瑞幸的上上之策,若不成,瑞幸接下來對債務方的償還能力將大受打擊,企業更有可能無法繼續維持健康的增長速度。由此,上市對於現階段的瑞幸來説,是一件不成功便成仁的事情。

截至2019年3月31日,瑞幸賬上的現金與現金等價物為11.59億元,但近一年內需要支付的短期債務就高達8.12億元。不過新一輪融資和上市募資顯然解了瑞幸的資金飢渴,算上新一輪1.5億美元融資,從二級上市募得的1億美元,以及潛在的2億美元銀行貸款,預計共獲得約30億元的資金,按此前的燒錢速度,也許能再堅持燒錢一年。

對手有多強? 

揹負虧損繼續狂奔的瑞幸,到底面臨着怎樣的競爭? 

自1989年雀巢在中國推出“1+2”速溶咖啡,中國咖啡市場份額中仍以速溶咖啡為主導。據中國咖啡網消息,2018年中國咖啡市場份額中速溶咖啡佔比72%,而以星巴克為主的現磨咖啡及即飲咖啡市場佔比分別為18%和10%。

與此同時,在未來幾年預計可以成長為萬億規模的中國咖啡消費市場中,在速溶咖啡市場增速幾乎停滯情況下,現磨咖啡的需求日益蓬勃。 

wm

▲瑞幸的咖啡飲品收入不斷上揚。

瑞幸正是抓住了中國現磨咖啡“貴”與“購買不便”兩大痛點,提出“做每個人都喝的起、喝的到的好咖啡”。招股書顯示,瑞幸2018年全年銷售咖啡及其他產品合計賣出9000萬杯,客户復購率超過54%。

 

儘管自一創立便打着要趕超星巴克的口號高調入場,但瑞幸與其從來不在一條賽道上,正如朱丹蓬表示,“我並不認為星巴克和瑞幸咖啡之間有可比性,在我看來,星巴克佔據現磨咖啡市場金字塔上端,瑞幸主要佔據塔腰部分。”

其實單從經營來看,瑞幸的差距也很大。按照媒體的測算,瑞幸的每一杯咖啡固定成本在10元左右,平均算下來,每一杯咖啡瑞幸就要虧損23元。但反觀星巴克,其中國區的利潤雖然下滑,但在2018年也能接近約16%。 

事實上,無論從目標客羣、產品定價以及消費場景而言,瑞幸無不更加精準的將諸如7-11、全家、便利蜂一類便利店放在了競爭的對立面。 

據極光大數據顯示,瑞幸咖啡APP自2018年1月上線以來,消費用户顯著集中於26-35歲年齡段區間,佔比達71.16%,其中男性用户佔比略高於女性,達到53.79%,高度重合便利店領域以注重便捷、個性和高品質購物體驗的年輕消費羣體。 

此外,7-11及全家便利店推出的咖啡單杯售價在5-14元間,與瑞幸咖啡折後定價亦相差無幾。

自去年8月推出輕食系列、boss午餐後,又於今年推出奶蓋茶系列等新產品,瑞幸試圖切入的早午餐及下午茶消費場景,也被市場認為高度向便利店看齊。 

再加上瑞幸店面選址多在消費場景附近,以能覆蓋寫字樓、商圈和社區等人流密集區域的外賣及自提需求為主,訂單高峯時段多集中於工作日的晨間及午後,高度符合消費者平常於便利店的消費習慣。 

在與便利店的競爭中,對瑞幸衝擊最大的,莫過於便利店本身的規模化連鎖及紮實的供應鏈支撐

由於便利店本身“便捷”的屬性及近年來的急速擴張,知名品牌連鎖便利店早已遍佈街頭巷尾。據公開報道,羅森便利店計劃至2020年在中國共計運營3000家門店,全家計劃到2024年達到1萬家門店,而美宜佳截至2018年12月末已開店15000家。 

而相較而言,瑞幸雖然自稱是全國第二大咖啡連鎖品牌,但仍需在門店上發力。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瑞幸在全國28個城市共有2370家直營咖啡門店。 

另外,咖啡作為便利店中吸引客流的一款新增SKU,既無需額外僱傭員工又能夠在供應鏈上有足夠的議價能力,基於便利店本身的邊際效應,增加咖啡品類無論從運營風險、投資及獲客成本而言,均完勝瑞幸。 

由此,對於瑞幸而言,便利店咖啡是一門“進可攻退可守”的生意。 

但朱丹蓬表示,便利店咖啡僅作為便利店豐富菜單品類,為客户提供多樣化選擇從而提升客單量的熱門品類,“便利店並不會將咖啡打造成一個成熟的品牌,自然也很難像星巴克、Costa、瑞幸一類具備品牌效應。” 

而作為附屬產品,便利店也自然很難有動力下功夫進行相關宣傳及營銷,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不了品牌認知,自然也難以擁有深度客户粘性。這或許也是為什麼自2010年喜士多便率先在中國便利店推出現磨咖啡,卻仍只是存在感很低的“小眾消費”的原因。 

前有資本逐利,後有便利店咖啡圍剿,“瘋狂進擊”的瑞幸究竟能否如願教育市場並樹立起強品牌認知,並最終實現盈利?上市可能還無法給出答案。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