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家临江:起风了吗?港股在看A的脸色

家臨江:起風了嗎?港股在看A的臉色

智通财经 ·  2018/07/21 12:24

「救的是A股,從來就沒説過要救港股。」老司機看了一下週末的財經資訊得出這般答案。筆者覺得有一定的道理,繼續維持現階段港股的風險要大於A的看法。

陸港通的資金流動向也説明,近期境外資金對A股的買入量加大,還是説明港股優質企業的估值吸引力不及老A。據智通財經APP獲悉,A股納入MSCI的首個月份,北上資金累計淨買入近285億元,而南下資金淨買入每日只剩星星點點了。

這個週末,央行正式發佈《資管新規細則》,銀行股帶頭的內地A股開始有資金搶籌反彈,促使整個大盤開始活躍。

「市場預期即將落地的資管新規細則中的限制性條款會大幅下降,流入股市的資金就會寬裕一些。」首創證券高級投資顧問張彥芸表示,資管新規細則對金融股的影響最大。

據智通財經APP獲悉,在信用收縮背景下,中國央行擬對商業銀行貸款投放和信用債投資進行激勵,符合條件的銀行可獲MLF(中期借貸便利)等流動性支持。分析人士認為,央行此舉意在進一步提升銀行放貸以及投資信用債的積極性,緩和中小企業融資難,以化解信用風險。

近期的港股走勢完全也是跟隨內地A股,即便是美股大漲,港股恆生指數也表現弱弱,最關鍵還有人民幣匯率波動大,投資港股的部分內地資金在「去槓桿」背景下,反在貿易摩擦加劇的情況下,南下資金部分回撤。所以,無論你道瓊斯、納斯達克指數表現多強勢,恆生指數還是選擇了熊市調整。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如果內地A股穩定了,那麼香港恆生指數也應該有個「跟風企穩」的態度。在消息面影響遠大於週期波動的情況下,政策博弈一直在持續。

你比如,內地官媒近期連續發文力挺A股,新華社7月12日連發兩文,第一篇文章題為《A股估值處於歷史底部》,第二篇題為《多種積極信號在中國資本市場顯現》,從估值角度、外資動向、近些年資本市場取得的進步等多方面,對A股進行了分析,力挺A股後市。隨後就是央媽的部分政策落實,A股已經習慣這樣的作風。

在筆者看來,資管新規細則對內地A股的衝擊左右有多大,要看下週A股市場的反抽是否有持續性,尤其是金融藍籌的估值迴歸是否有效。據智通財經APP瞭解,聯訊證券分析師陳勇認為,此前貨幣政策的不斷調整形成量變到質變,對於市場產生積極的作用。央行一系列政策對市場和金融股產生了比較大的觸動作用。

與美國股市完全不同的是,人家是科技股權重佔比很大。而內地A股,金融、地產、能源等國企股所佔的指數權重太大,促使這些年指數表現不佳也是有一定的歷史原因的。但是你要説整體中國內地A股的擴容規模,那可是全球領先的,所以看一個市場是否成長的關鍵,市值規模還是重要指標(包括港股今年的擴容速度也是全球矚目)。

筆者認為,這輪A股和港股的深幅調整,其核心在於「去槓桿」,外圍消息只是起了個推波助瀾,並不是下跌的實質。如今市場逐漸看見糾偏顯現,當然對部分超跌要有進場動力。在南下資金這幾年對港股配置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港股A股化」已經變成「經常態」。

從市場的角度看,貿易摩擦的消息,AH市場已經逐漸開始顯現疲累。前天國家統計局新聞發佈會已經指出,經濟的影響還需要觀察,上半年中國經濟依舊穩定發展。

美國的最近一系列政策,無非就是讓那些跨國公司「班師回朝」,但很多全球產業鏈的東西,靠一時政策雞血似乎並不太妥;再有就是打壓《中國製造2025》,害怕未來中國高科技領域的異軍突起。

從大的方向看,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出口型已經逐步開始轉變。新動力來自內部五個方面:即消費的升級和大消費的產業;培育新興的產業;傳統產業的升級;城鎮羣,城市羣的建設,和大型都市圈的建設;開放還有很大的潛力,特別是服務業的開放,所以未來大家的投資方向需重新梳理,緊貼國策。

美銀美林調查顯示,即使整體基金經理持有現金水平按月輕微減少0.1個百分點至4.7%,惟表示會增持股票的受訪者比例顯著下降,表示會減持新興市場股票的受訪者比例,較表示會增持的更低1個百分點,與6月份表示會增持者較會減持者多22個百分點可謂南轅北轍。

説明在AH市場估值殺到一定階段,反而場外資金有某種「進場意願」,但港股的吸引力現階段肯定不及A股。筆者理解,因為去年恆生指數一輪暴漲,內地A股是沒有跟風的,大型優質港股相對來説,調整趨勢並沒有變。

港股如果下週獲知A股企穩(這是大前提),相信有部分資金會重新「進場糾偏」,如果港股日均成交量不能保持持續性的千億港元,恆生指數最多也就是反彈。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