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拜登稳赢特朗普?不一定!美国总统大选,还有3大变数

拜登穩贏特朗普?不一定!美國總統大選,還有3大變數

正解局 ·  2020/10/13 14:59

來源:正解局

下月3日,是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投票日。

最新民調結果顯示,拜登全國支持率為54%,領先特朗普12個百分點,還拿下6個主要搖擺州。

六個搖擺州的民調結果

拜登民調支持率高,當選總統的概率就更大嗎?

還真不一定。

2020年這場美國大選 ,存在着三大變數。

01、票數少,反而獲勝

很多人都以為美國的選舉是所謂「一人一票」的普選,得票更多的候選者將成為下一任總統。

其實這是誤解。

上次大選在2016年,特朗普的對手是希拉里。最終的選民票數,希拉里比特朗普多出近300萬張,但最後當上美國總統的是特朗普。

這是因為,特朗普雖然拿到的選民票比希拉里少,但他得到的選舉人票數更多。

這種更多選民支持卻當不上總統的例子,説起來,在美國剛建國就出現了。

1824年的選戰在四位民主共和黨人之間展開,大熱門是安德魯·傑克遜和約翰·昆西·亞當斯。

當時的郵政系統比較落後,計票週期很長。在普選票沒有統計完全的時候,傑克遜僅以微弱優勢領先,選舉人團投票結果為傑克遜99票,亞當斯84票,另外兩人分別獲得41和37票,傑克遜獲勝。

1824年美國大選

但因為選舉人團的投票太分散,沒人獲得半數選舉人票,於是開始重新統計選民票。重新統計的結果拖到來年2月,兩人票數仍然太接近,到底誰是總統還是不能確定。

最後,美國眾議院按照「一州一票」的方式又進行一輪投票,判定亞當斯勝出。1825年3月4日,亞當斯宣誓就任美國第6任總統。隨後,計票結果統計完成,傑克遜贏得了43.1%的普選票,比亞當斯多出至少10%。

這次的選舉,在美國選舉歷史上創造了多個「唯一」:

這是唯一一次美國眾議院選總統;

唯一一次普選票和選舉人票雙雙領先的選舉人未能成為總統。

獲勝者亞當斯是美國第2任總統約翰·亞當斯的長子,媒體嘲笑這位得票少的總統是「第一位世襲制總統」。

這次選舉還給美國的政治帶來深遠的影響。民主共和黨在1825年分裂,落敗者傑克遜為首的一派改組為民主黨,在1828年捲土重來,繼續競選美國總統,兩黨相爭的美國大選由此開始。

美國的選舉漏洞很大,除傑克遜外,歷史上還出現過多次普選票佔優勢的候選人未能當選的情況。

1876年,美國第19任總統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憑藉多1張選舉人票的微弱優勢直到總統就職日前兩天才被宣佈合法地就職美國總統。民主黨候選人泰登比共和黨候選人海斯可是多得了25萬張普選票。

2000年,美國第43任總統的競選在小布什和戈爾之間展開。經過一番波折後,小布什被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定獲勝。

根據媒體計算,戈爾得到的選民票比小布什多出53萬。

對於三週後的選戰,美國民調分析師西爾弗在推特上發佈過一張圖表。根據他的預測,如果拜登以超過700萬張選民票的優勢擊敗特朗普,他才能穩操勝券;僅持有450萬張選民票,他成功的可能性就只有四分之三,還有四分之一的概率會失敗;倘若僅以300萬張選民票獲勝,特朗普就極有可能會連任,拜登將無緣總統。

西爾弗的分析

原來,美國總統選舉根本不是支持者多的人獲勝,而是拿到選舉人票數多才算數,選民票上的優勢只是成功的第一步而已。

那麼,這種選舉人投票的制度,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02、「民主」下的多數服從少數

美國從來不是靠選民選總統,在憲法第二條的第一款明確規定了選舉總統的選舉人團制度。主要原則如下:

(1)總統由各州選舉人選舉,選舉人由各州議會自行決定的方式選出;

(2)各州選舉人數量等同於在國會應有的參眾議員人數之和,但在任議員或在任行政官員不得當選;

(3)每位選舉人需投票選舉兩人,被選者至少有一人不是選舉人本州的居民;

(4)選舉人的選票寄送給參議院議長,議長在兩院全體議員面前打開信件,計算選票,得票最多且超過半數者為總統。

(5)若有兩人或兩人以上選票過半數且相等,則由眾議院投票選舉其中一人為總統,若沒有人獲得過半數票,則由眾議院在前5名中選舉總統,眾議院選舉時,一州一票,獲勝者需要獲得過半數票。

根據該制度的規定,總統選舉的最終決定權在於「選舉人團」,而非選民。

選民先把票投給各州的「選舉人」,「選舉人」再按選民的意志,投票給候選人。比較特殊的一點是,除了緬因州和內布拉斯加州外,獲得票數較多的一位候選人獲得該州全部選舉人票。

即所謂的贏者通吃。

由於各州選舉人票的數量相差較多,這樣就可能出現在全國普選中累計得票多的總統候選人不能贏得總統選舉的情況。

美國各州選舉人票

美國開國元勛詹姆斯•威爾遜考慮到「更民主」地權衡各方面的利益,提出了「選舉人團」方案。

放棄直接選舉,而選擇間接選舉。選舉人團制度,憑什麼打動了美國的開國元勛們呢?

首先,選舉人團制度能權衡大州與小州的利益。

如果是一人一票計算,那些人口少的州就會被忽略,競選者只需要關注人口大州即可。

其次,該制度得到了南方各州的響應。

選舉人團制度建立的時候,南方各州還都是奴隸制。即使奴隸沒有投票實權,但是由於他們被算在各州的總人口中,增加了該州的選舉人票數。

再次,該制度高度排外,擠壓了小黨派的生存空間。

美國幾乎每個州的選舉都採取「贏者通吃」的方式,小政黨很難發展,兩黨相爭的政治格局比較穩定。

在選舉人團制度下,普選票數多並不能保證獲勝,還必須得在更多州贏得選舉人票。

制度黑洞由此而來。

選舉人票能決定誰當選總統,但卻無法展現民意。

選舉人票

除了前面説的幾次普選票多卻落選的例子之外,1980年的那場選舉也十分典型。

羅納德·威爾遜·里根握着50.7%的普選票,竟攬下90.9%的選舉人票贏得選舉;而他的對手吉米·卡特雖然也拿到了41%的普選票,卻只得到了9.1%的選舉人票。

反過來看,有數學家計算過,在極限狀態下,理論上候選人只要手握21.91%普選票,即可通過選舉人票數的優勢當選總統。

所以,選舉人團制度並不民主。

03、失信人與大法官

除了選舉人團制度,美國大選還有兩大變數:失信人與大法官。

選舉人團的制度中,通常情況下,選舉人會按照本州大多數選民的意志將票投給預先選好的總統候選人,走個形式而已。

但總有人不按常理出牌,沒有將票投給本州預先選定好的候選人。這類選舉人被稱作「失信選舉人」。

2016年選民普選結束後,希拉里的支持者試圖扳回一城,遊説潛在的「失信選舉人」把特朗普拉下馬。

結果,果真有選舉人並沒有遵從本州選民的意願,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投票。最後,特朗普遭遇了2人背叛。

但希拉里更慘,跑了4張票。據報道,得克薩斯州36名選舉人投票給特朗普,2名選舉人跑票,還有兩票投給了別的候選人;而希拉里拿下的華盛頓州,12名選舉人卻有4名跑票。

民主黨、共和黨傳統票倉及搖擺州

失信人的弊端慢慢顯現,美國最高法院也不得不重視。2020年7月6日,美國最高法院以9:0通過了法案——拒絕賦予「失信選舉人」隨意選擇總統候選人的權力,要求他們依據總統選舉各州選民投票結果選舉候選人。

不過,就算堵住了「失信」的漏洞,大選結果仍然存在變數。

2000年11月8日零點,選舉人投票的結果是喬治·布什246張,戈爾242張,另有50張未定。兩小時後,戈爾贏得衣阿華州,反超3票。15分鐘後,小布什贏得佛羅裏達州,以271:249勝出。

正當戈爾表示祝賀,各國發來賀電之時,佛羅裏達州總檢察長宣佈,兩位候選人的得票差距小於0.5%,根據本州法律,需要重新計票。很快,新墨西哥州和俄勒岡州也宣佈以同樣理由重新計票。

當佛羅裏達州選票重新統計時,該州棕櫚灘縣又曝出「蝴蝶選票」事件。

原來,該州有27個縣採用打孔選票,但選票上的人名和打孔圈不在同一水平線。這就容易讓選民本來是想選下面的候選人,但卻失誤打了上面候選人的圈。

小布什的弟弟是當時的州長,印選票的時候把小布什的名字印在上方,所以小布什不會丟票,而本來應該是戈爾的票,則有可能被算到小布什頭上。

電影《選舉風波》還原了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鬧得天翻地覆的佛州計票風波

而且,這種打孔的選票,還會產生一種模糊選票。有的選民沒有把選票上的孔打穿,而只是壓了一個凹陷,計票機無法識別,成為廢票。戈爾上告法院,要求對這些模糊選票也重新計票。佛羅裏達州法院批准。

最終,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以5:4的微弱優勢對計票風波作出判決,小布什贏了。

由此可見,大選中,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角色也很關鍵。

有鑑於此,上個月最高法院女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去世後留下的空缺就很重要了。

在此之前,9位大法官的格局,民主黨對共和黨的比例是4:5,基本處於兩黨平衡狀態。

女大法官的突然離世,無疑給了共和黨和特朗普再提名一位共和黨法官的機會,將會在最高法院形成共和黨的絕對優勢。

這也是特朗普的底牌。

04、無所不用其極

選舉人團制度原本就有漏洞,現實操作層面也有很多問題。

最近幾次的美國大選,狀況不斷,變數也越來越多。

更有甚者,還出現過共和黨人故意阻止黑人給民主黨投票的情況,比如設計複雜的投票流程讓平均文化水平較低的黑人退縮,或者故意將黑人聚居區的票箱放在偏僻的地方等。

為了贏得選舉,無所不用其極。

還有不到三週的時間,美國未來四年的掌舵人將會揭曉。

過程,必然充滿懸念;結果,也註定爭議不斷。

編輯/Phoebe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