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巴菲特要退休、两位天才接班人上线?官网仍未公布!

巴菲特要退休、兩位天才接班人上線?官網仍未公佈!

富途资讯 ·  2020/06/17 09:16

今日早間網上盛傳一則消息,稱今日巴菲特宣佈退休,Greg Abel和Ajit Jain聯合執掌伯克希爾哈撒韋。但目前,經核實伯克希爾哈撒韋官網、各大主流財經媒體和推特,暫未發現任何市場所報道的巴菲特退休相關消息。

雖説消息暫未得到官網確認,但聯想到近期股神的一些誤操作,還是不免讓投資者懷疑,股神難道真的“廉頗老矣,不能飯否”?

股神老矣?近期頻頻“翻車”

2月22日下午,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公司發佈了2019年的財報,財報顯示第四季度經營利潤為44.2億美元,同比下滑23%。截至2019年底,伯克希爾公司持有股票總市值2480.27億美元,購入成本為1103.4億美元,賬面盈利1376.87美元,浮盈125%。

不過,在過去幾個月中,巴菲特操作中連連「失手」,尤其是在航空股上面。

6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講話中表示,「股神」巴菲特「一生都是對的」,但在拋售航空公司股票上卻犯了一個錯誤。

特朗普説:「巴菲特不久前出售了航空公司股票。他的(策略)一生都是對的,但有時甚至像巴菲特這樣令人尊重的人也會犯錯。他們應該保留航空股,因為今天航空股已經漲破天了。」

巴菲特是華爾街最受尊敬的投資者之一,以終身致力於價值投資而聞名。他在5月初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年度股東大會上透露已清倉所有航空股,並承認這比投資是個錯誤。

6月9日消息,以「臭嘴」聞名的美國知名基金經理、身價56億美元的費雪投資公司(Fisher Investments)創始人兼CEO肯-費雪(Ken Fisher)最近表示,傳奇投資者巴菲特坐擁1000多億美元現金卻在新冠危機期間決定作壁上觀可能是由於上了年紀。

費雪上週在一次採訪中表示,現年89歲的巴菲特和其他著名投資者一樣,隨着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更加謹慎。

費雪説:「現實是,那些偉大的投資者,包括我父親在內,當他們到了一定年齡時,他們就失去了優勢。我並不是説巴菲特已經失去了他的優勢,但縱觀歷史,我找不到他這個年紀的人在危機中不會變得相對靜止的例子。他們在危機中變得不活躍……我感覺巴菲特先生就是這樣。 他進入了一個相對不活躍的階段,與他的年齡有關。 我在這個問題上錯了嗎?也許吧。」

伯克希爾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在最新的股東信中,巴菲特解釋了為什麼他和查理-芒格認為伯克希爾已經準備好了面對其離職之後的一切。他簡單闡述了五個原因:

首先,伯克希爾的資產部署在大大小小不同的公司中,既有全資公司,也有注入部分股權的公司;總的來看,這些公司從長遠上都可以獲得可人的回報。

其次,伯克希爾旗下的公司分佈在不同領域,且將旗下公司合併為一個實體上,也賦予了伯克希爾一定的優勢。

第三,伯克希爾的財務管理十分嚴格,即便面對極端外部衝擊,該公司也能從容面對。

第四,伯克希爾的高級管理人們業務能力強且十分敬業。對他們而言,在伯克希爾不僅僅是一份高薪、受人尊敬的工作,更是一個責任。

最後,伯克希爾的董事們,即廣大股東們的監護人,不僅會從一而終地專注於廣大股東的利益,還會不斷培養大公司中這種罕見的企業文化。」

兩位天才接班人

能做到「巴菲特繼承人」,二人也絕非平庸之輩。

即將與巴菲特共同出席股東大會的格雷格·阿貝爾於1961年出生於加拿大,畢業於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會計專業,並考取了美國註冊會計師(AICPA),今年已經59歲。

logo

格雷格·阿貝爾(圖片來源:Berkshire Hathaway Energy官網)

與很多投資人一樣,阿貝爾是四大會計事務所出身,職業生涯始於普華永道的舊金山辦公室。

1992年,阿貝爾加入地熱發電公司CalEnergy,7年後該公司收購了中美能源(MidAmerican Energy)並更為同名。同年,伯克希爾·哈撒韋獲得了該公司的控股權。

阿貝爾與巴菲特帝國的交集正始於此。2008年,阿貝爾升任中美能源的首席執行官,該公司於2014年正式更名為伯克希爾·哈撒韋能源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Energy)。

值得注意的是,昔日的中美能源在阿貝爾的掌控下,逐步蜕變為美國最大的電力生產商之一,年營收高達約200億美元,每年可以為伯克希爾帝國帶來約10%的收入。

在這背後,阿貝爾是最大的功臣。在旁人的眼中,阿貝爾視工作如生命,擁有超高的工作效率,是個精力十足的天才級選手。

2018年,阿貝爾被任命為伯克希爾副董事長,全面負責公司的非保險業務,業務範圍覆蓋廣闊,既包括地方性的傢俱連鎖店,也囊括了金霸王電池、Fruit of the Loom內衣和DQ冰淇淋等全球性大品牌。

相比高超的商業才華,阿貝爾的為人則低調得多,鮮少接受媒體採訪。2018年,福克斯新聞的鏡頭罕見地捕捉到了阿貝爾,當時的阿貝爾正在參加伯克希爾的慈善馬拉鬆,衣着低調,十分不顯眼。面對媒體,阿貝爾表現得很友好,但採訪時只説了一些無關緊要的漂亮話。

另一位接班人阿吉特·賈因(Ajit Jain),也堪稱勢均力敵。他比阿貝爾年長10歲,人生經歷也更加豐富。

20200502022136932c70a45205f.jpg

阿吉特·賈因

阿吉特·賈因(Ajit Jain)於1951年出生於印度,1972年畢業於頂尖學府印度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專業,今年已經69歲。

畢業後,賈因進入IBM擔任數據處理業務的銷售,第一年就被評為「年度最佳新人」。3年後,IBM終止印度業務,賈因也離開了IBM,並於次年移居美國,攻讀了哈佛大學MBA。之後,賈因進入麥肯錫工作。1982年,受前老闆的邀請,賈因隨之離開麥肯錫加入伯克希爾·哈撒韋從事保險業務。

彼時,賈因對保險業務知之甚少,起初表現平平。但賈因是個學習能力超強的人,在工作上也從不惜力,很快在實踐中成長起來,迅速掌握了這門生意併成為業內專家。

據報道,與賈因共事的同事曾表示,賈因總是可以利用伯克希爾的既有資源達成最佳方案,並且動作迅速,決斷力強大。儘管有人認為他總是在冒險,但事實上,他從未讓執掌下的讓公司暴露在超出自身的風險之下。

2018年,賈因被任命為伯克希爾副董事長,全面負責公司保險業務。

對於賈因,巴菲特和芒格歷來青眼有加。早在賈因剛剛加入公司時,巴菲特就敏鋭地意識到「公司獲得了一位罕見天才」,也曾開玩笑表示「如果芒格、我和賈因坐的船要沉了,只能救一個人,儘管選擇賈因」。

芒格也很看重賈因的表現,甚至曾讚揚説,伯克希爾能獲得今天的成功,基石的再保險業務是重要因素,而這正式賈因「從無到有」創造出來的。

巴菲特的翻版?

在2020年之前,巴菲特對於兩位接班人基本「一碗水端平」。

2018年,二位是同時被提拔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副董事長。2019年股東大會上,兩位首次在股東大會現場回答股東提問,巴菲特對二人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今年的股東信中,巴菲特也不吝惜對二人的讚美,表示無論是作為管理者還是作為個人,他們是傑出的人才。

二人在薪酬上也是平等的。據媒體報道,在任命為副董事長之前,賈因執掌再保險板塊,阿貝爾負責能源板塊,二人2018年的薪資都是1600萬美元的年薪加200萬元美元的獎金。而高管的薪資,正是由巴菲特決定的。

從業務能力上看,二位候選人或許難分伯仲,但巴菲特彷彿更加偏愛阿貝爾。

外界普遍認為,阿貝爾是與巴菲特更相似的人。他謹慎安靜,卻又充滿自信,在商業領域擁有殺手般的直覺,也像巴菲特一樣喜歡哈哈大笑,喜歡自謙自嘲。巴菲特也曾評價阿貝爾像個「搖滾明星」。

據伯克希爾旗下喜詩糖果(See’sCandy)CEO金斯勒(Brad Kinstler)曾表示,「在某些地方,阿貝爾和巴菲特真的完全沒有區別」。據報道,金斯勒與巴菲特交往甚密,多年來一直直接向巴菲特報告。

除了巴菲特的偏愛,年齡或許也是一道考量。阿貝爾今年59歲,而賈因已經69歲,雖然工作能力依舊爆表報表,但也已是「古稀之年」,從長遠來看,阿貝爾顯得更加「年富力強」。

可以確定的是,不管是賈因還是阿貝爾,伯克希爾帝國的接班人都是頂級優秀的。巴菲特曾在股東信中寫道,「賈因和阿貝爾都是罕見的天才,他們身上都流動着伯克希爾的血液」。

或許,如果把格局放得更廣闊一些,與其説阿貝爾是巴菲特的加班人,倒不如説阿貝爾和賈因,是伯克希爾帝國的下一個「巴菲特和芒格」。

巴菲特商業生涯早期

巴菲特在1951-1954年在Buffett-Falk & Co.公司擔任投資推銷員,1954-1956年在Graham-Newman Corp擔任證券分析師,1956-1969年在Buffett Partnership, Ltd公司擔任合夥人,以及1970年至今,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1950年,20歲的巴菲特已有9800美元(2016年的96000美元)。1951年碩士畢業後,巴菲特想要進入格雷厄姆創立的投資公司-格雷厄姆/紐曼公司(Graham-Newman)工作,起初被格雷厄姆婉拒,於是他回到父親的證券公司上班,從事業務方面的工作。終於在1954年,他如願以償,進入了格雷厄姆/紐曼公司,薪水是12000美元(2016年的105000美元)。格雷厄姆是個嚴格的老闆與投資者,並絕對的遵行日後被稱為格雷厄姆原則的價值投資法,即要求極寬的安全邊際(內在價值-市價)。巴菲特認為合理,但也有疑問此嚴格執行規則是否會漏失某些有其他價值的股票。1956年,格雷厄姆退休並結束公司。此時巴菲特已有174000美元(2016年的1500000美元)。

1956年,巴菲特聯合有限公司(Buffett Associates, Ltd.)成立,這是巴菲特第一個投資合夥事業。巴菲特僅出資100美元,擔任普通合夥人(general partner),而他請他的其中一位合夥人,一位醫生,找十位醫生各出10000美元。最後十一位都同意,共出資105000美元(2016年的840000美元),加入成為有限責任合夥人(limited partner)。巴菲特後來又陸續創立了幾個合夥事業,最後一起合併成巴菲特合夥事業有限公司(Buffett Partnership, Ltd.)。除了睡眠外,巴菲特的時間幾乎都花在在經營事業上面。巴菲特徹底實踐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哲學,這些投資在1956到1969年間,每年平均以30%以上的巨大複利成長,而一般市場的常態只有7~11%。這時期的他在投資上主要是採取以下三種模式:

  • 價值投資:買進符合安全程度(Margin of Safety),即股價低於內在價值的證券,同時在回報/風險的特性上,符合既定標準。

  • 套利交易:發生特定與大盤變動無關的事件,如購併、清算等,掌握其股價的可能變化。

  • 控制權:買進的大量部位,聯合其他股東,或發動委託書大戰,企圖影響相關公司。

此時資金尚不多的巴菲特遵行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即嚴格強調「價格低於價值」的作法,並有許多套利交易,與後期的作法有很大不同。

巴菲特富豪生涯

1962年1月,巴菲特有限合夥事業市值達到$7,178,500元,其中$1,025,000元屬於巴菲特。

巴菲特有限合夥事業在1962年,開始購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權。伯克希爾是一家大型的紡織公司,由於產業日益沒落,使股票的市場交易價格,低於該公司的營運資本(working capital),沃倫·巴菲特最後解散了合夥事業,全心投入伯克希爾的經營。由於紡織產業的一蹶不振,使現任伯克希爾副總裁的查理·芒格,視此收購為一大敗筆。

巴菲特也自認:「這是留名青史的愚蠢大錯。」並認為若當時將所有資金直接購入保險事業,現在的價值會是兩倍以上。然而,在巴菲特善加運用該公司多餘現金,用以收購私人企業、及買進公開上市公司股權下,伯克希爾成為全球最大的控股公司之一。沃倫·巴菲特的策略核心是保險公司,主要着眼於其龐大的現金部位,即「浮存金(float)」,這是保險公司為支應未來理賠所需、必須提存的預備金。本質上,這並不是保險業者所擁有,但卻可加以運用,以獲取投資收益的資金。

受到好友暨事業夥伴芒格的影響,這時期巴菲特的投資風格,跳脱了原本恪守的格雷厄姆原則(完全專注於價格低於價值),開始專注在一些具有持久性競爭優勢的優質企業上。雖然過去的作法早期得到很好的成效,但隨着資金越來越多,巴菲特發現這做法無法用於於巨大的資金與長久的經營。這時,芒格的建議幫助了他。

巴菲特回憶:「查理給我的建議很簡單:忘記你過去用很好的價格買進普通的企業的作法,而該用普通的價格買進很好的企業。」由於過去的成功,剛開始巴菲特並不想採納這作法。但在芒格不斷的提醒與説服之下,這作法終於成為伯克希爾日後最重要的投資哲學。

巴菲特將這些優勢,比喻成「護城河」(一定程度的壟斷),使企業得以將競爭對手,隔絕在安全距離之外。相較於「商品(commodity)」類型的公司,由於銷售的產品欠缺差異性,因此面臨強大的競爭壓力。具有寬廣護城河的企業中,可口可樂可説是最典型的範例。因為即使口味類似,消費者還是願意支付較高的價錢,來購買可口可樂,也不願嘗試其他較一般的飲料。投資在這類寬廣護城河的企業,成為伯克希爾·哈撒韋最令人矚目的事蹟,特別是傾向買下整間企業,而非透過公開市場交易。

有鑑於此,伯克希爾目前持有為數眾多、在不同產業中稱霸的事業羣,其中有些是專注於個別的利基市場,否則就必然具備某種可在競爭對手中脱穎而出的特性。

巴菲特投資「金」定律

1、利用市場的愚蠢,進行有規律的投資。

2、買價決定報酬率的高低,即使是長線投資也是如此。

3、利潤的複合增長與交易費用、避税使投資人受益無窮。

4、不要在意某家公司來年可賺多少,只要在意其未來5至10年能賺多少。

5、只投資未來收益確定性高的企業。

6、通貨膨脹是投資者的最大敵人。

7、價值型與成長型的投資理念是相通的。價值是一項投資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而成長只是用來決定價值的預測過程。

8、投資人財務上的成功與他對投資企業的瞭解程度成正比。

9、「安全邊際」從兩個方面協助你的投資。首先是緩衝可能的價格風險;其次是可獲得相對高的權益報酬率。

10、擁有一隻股票,期待它在下個星期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

11、即使美聯儲主席偷偷告訴我未來兩年的貨幣政策,我也不會為之改變我的任何投資作為。

12、不理會股市的漲跌,不擔心經濟情勢的變化,不相信任何預測,不接受任何內幕消息,只注意兩點:A.買什麼股票;B.買入價格。

巴菲特股市不敗的六大要素

一、賺錢而不要賠錢

這是巴菲特經常被引用的一句話:「投資的第一條準則是不要賠錢;第二條準則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因為如果投資一美元,賠了50美分,手上只剩一半的錢,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才能回到起點。

巴菲特最大的成就莫過於在1965年到2006年間,歷經3個熊市,而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只有一年(2001年)出現虧損。

二、別被收益矇騙

巴菲特更喜歡用股本收益率來衡量企業的盈利狀況。股本收益率是用公司淨收入除以股東的股本,它衡量的是公司利潤佔股東資本的百分比,能夠更有效地反映公司的盈利增長狀況。

根據他的價值投資原則,公司的股本收益率應該不低於15%。在巴菲特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中,可口可樂的股本收益率超過30%,美國運通公司達到37%。

三、要看未來

人們把巴菲特稱為「奧馬哈的先知」,因為他總是有意識地去辨別公司是否有好的發展前途,能不能在今後25年裏繼續保持成功。巴菲特常説,要透過窗户向前看,不能看後視鏡。

預測公司未來發展的一個辦法,是計算公司未來的預期現金收入在今天值多少錢。這是巴菲特評估公司內在價值的辦法。然後他會尋找那些嚴重偏離這一價值、低價出售的公司。

四、堅持投資能對競爭者構成巨大「屏障」的公司

預測未來必定會有風險,因此巴菲特偏愛那些能對競爭者構成巨大「經濟屏障」的公司。這不一定意味着他所投資的公司一定獨佔某種產品或某個市場。例如,可口可樂公司從來就不缺競爭對手。但巴菲特總是尋找那些具有長期競爭優勢、使他對公司價值的預測更安全的公司。

20世紀90年代末,巴菲特不願投資科技股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看不出哪個公司具有足夠的長期競爭優勢。

五、要賭就賭大的

絕大多數價值投資者天性保守。但巴菲特不是。他投資股市的620億美元集中在45 只股票上。他的投資戰略甚至比這個數字更激進。在他的投資組合中,前10只股票佔了投資總量的90%。晨星公司的高級股票分析師賈斯廷·富勒説:「這符合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不要猶豫不定,為什麼不把錢投資到你最看好的投資對象上呢?」

六、要有耐心等待

如果你在股市裏換手,那麼可能錯失良機。巴菲特的原則是:不要頻頻換手,直到有好的投資對象才出手。

巴菲特常引用傳奇棒球擊球手特德·威廉斯的話:「要做一個好的擊球手,你必須有好球可打。」如果沒有好的投資對象,那麼他寧可持有現金。據晨星公司統計,現金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投資配比中佔18%以上,而大多數基金公司只有4%的現金。

編輯/Phoebe、Emil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