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远程办公的上半月,产业互联网的下半场

遠程辦公的上半月,產業互聯網的下半場

刺猬公社 ·  2020/02/18 17:29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禦寒,編輯:趙思強

一個月前的現在,人們還在喜迎放假,沒人想到這將成為有史以來最長的一個春節假期。

2月份已經過半,人們經歷了週報變日報、企業微信崩潰、釘釘「一星運動」,終於逐漸習慣了「在家上班」的日子。根據最新消息,這場大規模的遠程辦公在本週還將持續,部分公司的復工時間已經推遲至3月以後。

和辦公場景一起發生變革的,還有線下企業的生產模式。西貝、海底撈、K歌之王紛紛發出求救信號,商品、服務、溝通、創作,都在往沒有病毒的線上遷移。

無論是遠程辦公,還是線上自救,企業都成了主角。擺在互聯網巨頭面前的難題,終於從「怎麼讓消費者使用我的產品」,變成了「怎麼讓企業使用我的產品」。

「核心用户數翻了四倍」

對於石墨文檔來説,這是充滿焦慮和希望的一個月。

石墨文檔的大本營——武漢初心科技有限公司位於疫情的中心地帶。疫情爆發後,50餘位公司員工因封城令被「困」在武漢,若干位在北京、上海辦公室工作的武漢同事留在當地,沒有回家過年。

同時,對於這樣一家做SaaS產品(軟件服務),尤其是專注於遠程辦公和在線協作工具的公司來説,這亦是一次機會。

1月27日,國務院通知將通知春節假期延長至2月2日。從1月底到2月初,各地方政府和各個公司又陸續發佈延長假期、推遲實地復工的通知,同時,為了保持公司的正常運營和行業發展,「遠程辦公」的模式被提上日程。

遠程辦公的上半月,產業互聯網的下半場

圖源:刺蝟公社《遠程辦公一週後,同事開始叫我二蛋》

根據脈脈在2月5日發佈的《職場人士開工調研》,在2月的第一個禮拜,已經有70%的職場人士開啟了遠程辦公的模式。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在2020年新春復工期間,中國有超過1800萬家企業採用了線上遠程辦公模式,且主要集中在互聯網行業,超過3億用户使用了遠程辦公應用。

敏感的互聯網公司很快就知道:起風了。

1月25日,華為雲旗下的移動協同辦公產品WeLink率先宣佈,即日起至6月1日免費開放視頻會議功能,26日一天便有5000多家中小企業開通WeLink賬户;

1月27日,字節跳動的飛書決定向所有用户免費提供遠程辦公及視頻會議服務,後於2月9日宣佈將為所有中小企業和抗疫組織提供為期3年的商業版免費使用權。同日,騰訊文檔宣佈免費開放所有遠程協作辦公功能;

1月28日,企業微信宣佈將視頻會議人數提升到300人;1月29日,阿里巴巴旗下的釘釘也宣佈對1000萬家企業和組織提供「在家辦公」的全套免費解決方案。

石墨文檔則在1月31日正式推出「遠程辦公版」,提高了協作人數上限、部分功能使用次數上限,開放了表格高級功能並新增了遠程辦公模板,在疫情期間免費提供給個人及企業用户使用。

據石墨文檔介紹,該版本從策劃到落地,一共動員了40餘位團隊成員,大家一邊在家隔離,一邊遠程工作,短短4、5天時間內將這個想法付諸實際。

遠程辦公的上半月,產業互聯網的下半場

石墨文檔免費推出「遠程辦公版」

石墨文檔的合夥人聶巍告訴刺蝟公社,疫情爆發以後,石墨文檔活躍的核心用户數量至少翻了兩倍;「遠程辦公版」推出之後,新產品申請和開通的數據,較去年12月和今年1月都翻了四倍以上。

其中既有疫情期間的「迫不得已」,也和整個互聯網的發展息息相關。

「人才並不像原來那樣和地域綁得那麼緊,遠在二、三線城市的人才,也可以和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聯合起來。」聶巍認為,公司需要在本地人力資源的基礎上,更好地利用多地域的人才優勢,這就為辦公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聶巍介紹説,互聯網/泛互聯網和在線教育,是最容易接受、也是最需要遠程辦公在線協同產品的兩個行業。在具體工種上,只要存在溝通,就需要使用視頻和通訊工具;只要使用微軟office系列,就需要使用在線文檔。

一位協同工具的創業團隊負責人也向刺蝟公社表示:「大規模的在線協作,是互聯網發展到今天非常重要的一個變化,也是未來人們工作學習的一個趨勢。」

基於這樣的大環境,遠程協同的概念本就越來越頻繁地被提及。疫情之下的特殊時期,成了加速市場趨向成熟的關鍵節點。

用户習慣是最大的挑戰

2月3日,二月的第一個週一,也是大部分公司開啟遠程辦公的第一天。釘釘、企業微信、WeLink、騰訊會議等在線辦公產品集體崩潰,釘釘和企業微信不得不進行緊急修復和擴容處理。

聶巍認為,在此之前,國內的遠程辦公產品幾乎沒有經歷過如此大規模的用户湧入,很多潛在的問題都暴露了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成熟、完備的辦公產品,才能從中脱穎而出。

最明顯的證據就是,復工首日結束後,美國視頻會議軟件公司Zoom股價上漲近15%,創下八個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投資機構Stephens的分析師Ryan MacWilliams稱,投資者對Zoom這一類型的個股興趣大增:「由於冠狀病毒導致人們對實體會議的擔憂,雲視頻會議的使用正在增加,投資者正在押注付費用户的增長。」

Zoom於2011年研發推出,目前為三分之一的世界500強企業提供視頻會議服務。2013年,Zoom進入中國,根據Zoom在2019年度第一季度財報的數據,Zoom的營業收入僅有8.56%來自於亞太區,80%來自於美洲區。

Zoom市場份額雖然不高,但是用户的使用體驗較好。在國內同行紛紛崩潰時,Zoom的優勢更加凸顯出來。一家互聯網大廠的前員工和一家創業公司的前員工都向刺蝟公社表示,2月3日他們在釘釘上開音頻會議時均遭遇了卡頓,此前用Zoom開會的時候從未遇到過問題。

聶巍認為,這是產品必經的一個過程。「Zoom到現在已經做了9年,創始人(袁徵)是從WebEx出來的,他整個職業生涯都在做視頻會議這件事情,Zoom的整個架構都有WebEx做支撐,所以穩定性可以保證。」他介紹説,石墨文檔創立於2014年,剛推出的時候也是「天天崩」,「折騰了幾年」才慢慢達到如今的穩定性,接受住了這段時間的考驗,

另一位受訪者則向刺蝟公社表示,比起技術問題,人們的習慣才是遠程辦公產品面臨的最大挑戰。國內大多數遠程辦公產品還處於剛起步的階段,「遠程辦公」的概念也未得到廣泛的普及。

根據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的數據,2005年中國遠程辦公人數為180萬,2014年為360萬,2018年也才不到500萬人。反觀美國,遠程辦公(Work From Home,WFH)的人數高達3000萬,佔總工作人口的16%至19%。

國際化程度越高的企業,對遠程辦公的接受度和適應度就越高。尤其是谷歌、Facebook、Twitter等互聯網大廠,甚至將在家辦公設置成一種員工福利。

一位Facebook總部技術人員告訴刺蝟公社,只要能把工作做完,每週三Facebook的員工都可以遠程辦公,平時只要和老闆打招呼也可以在家工作,這也是很多美國企業的常態。

在這樣的背景下,Facebook旗下面向公司的聊天應用Work Chat,Google旗下的辦公套裝G Suites,包含郵箱(Gmail)、文檔(Google Docs)、雲端硬盤(Google Drive)、日曆(Google Calendar)和視頻會議應用Meet 等協作及效率應用,以及新興垂類公司Zoom、Slack、Smartsheet、Airtable、Coda等辦公產品,在硅谷等各類科技產業區流行開來。

遠程辦公的上半月,產業互聯網的下半場

雖然海外產品誕生得早,但是在國內市場一直很難打開,這給國內市場,尤其是字節跳動、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留下了可能性。

疫情後的確定和不確定

在國內市場上,遠程辦公產品的歷史不算短,卻是第一次受到如此廣泛的關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不僅是員工個人,中國企業也還未養成對辦公用品的付費習慣。

對比中美的SaaS市場,中國SaaS企業的潛在客户數超過了8000萬,是美國SaaS市場的三倍之多;但是,從企業平均賬號單價來看,中國SaaS企業的平均賬號單價為每年147.2元,而美國的單價高達每年255美元(約合人民幣1780元),是中國是十倍以上。

專業人士將企業規模200-2000人、SaaS產品使用時長達到3.24年的稱為「深入實踐用户」或「粉絲級」用户。在國內市場的所有企業中,78.8%屬於SaaS產品的深入實踐用户,但是僅有0.4%是穩定使用用户。

遠程辦公的上半月,產業互聯網的下半場

美國SaaS巨頭Salesforce 

從中美企業在SaaS產品的支出來看,近十年來,美國市場企業客户在SaaS的花費為34.3萬美金,並且保持了78%的高速年增長率。而在國內,「粉絲級」的SaaS企業用户每年的投入也僅為11.15萬元人民幣。

「2B和2C的商業邏輯完全不一樣。2C的產品大多是免費的,因為2C的企業不靠賣產品來賺錢;但是2B的企業靠產品和服務來賺錢。」聶巍解釋説,目前很多產品的使用還停留在個人選擇上,而不是整個公司的決策。「從企業的購買力來説,只有在確認你的產品能造福於公司的業務,他們才會決定來購買你的東西。」

以石墨文檔為例,在推出之後的三年間,都在進行產品升級和優化的工作,從單純的文檔(Word)發展到表格(Excel)、演示文稿(PPT)和思維導圖在內的全套產品,並增加了更多的協作功能。一直到2019年,形成一整套針對企業的服務以後,才逐漸展開商業化的活動。

「無論是信息安全,還是人工失誤,都是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而遠程辦公無疑放大了這些風險的可能性。」從個人版到企業版,聶巍預想的臨界值在幾十人左右,超過這個數字,企業就會涉及到專業化分工的項目,需要更專業的版本來支持更復雜的協同工作。

目前市面上的遠程辦公產品,從功能來説,主要分為五種類型:1、語音/視頻會議,如釘釘、企業微信/QQ、Welink;2、即時溝通,如釘釘、企業微信/QQ、Welink;3、任務管理,如teambition、trello、worktile;4、在線文檔,如石墨文檔、WPS、騰訊文檔;5、雲盤,如百度網盤、堅果雲、億方雲。

從開發者來説,主要有三個來源:1、走向軟硬一體化的硬件巨頭,如華為旗下的Welink;2、從C端走向B端的互聯網巨頭,如阿里巴巴的釘釘,騰訊的企業微信和騰訊文檔,字節跳動的飛書等;3、垂直領域的新興創業公司,如石墨文檔,teambition(已被阿里巴巴收購),主打教育市場的會暢通訊,為政府提供視頻協助的蘇州科達等。

遠程辦公的上半月,產業互聯網的下半場

謝欣在飛書公開課上介紹字節跳動溝通工具的變遷

疫情爆發後,是這些遠程辦公產品的高光時刻。釘釘首次超越微信,登上App Store免費App榜首;2月3日企業微信的使用量達到去年同期的三倍;WeLink新增企業數十萬,新增日活用户數超100萬,業務流量增長50倍。

但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是,這是遠程辦公產品和相關企業的特殊機遇,等疫情結束,遠程辦公產品從免費變回收費,企業是否還願意花大價錢進行一次系統的升級,結果不容樂觀。

科大訊飛的產品經理孫鵬就向刺蝟公社表示,遠程辦公這種模式目前在國內並沒有普及開來,「正好碰到疫情發生,才出現了爆發式的需求。」疫情過後,這種「剛需」很可能就會迴歸到「非剛需」。

不過,所有受訪者都向刺蝟公社肯定,遠程辦公和在線協同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對市場來説,這是一次檢驗和改善的難得時期;而對公司的角度來説,這亦是一個發現好工具和探索新模式的機會。考慮到雲和5G即將帶來的技術變革,雲管理和即時通訊在未來將會得到更大的應用空間。

「大家正在逐步熟悉並開始使用遠程辦公產品,以後隨着技術和產品的不斷優化,用户體驗越來越好,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去使用遠程辦公產品來輔助工作,提升辦公效率。」孫鵬説。

遠程辦公背後的市場

事實上,遠程辦公產品的背後,還藴藏着一個巨大的2B市場。對於線下的實體經濟來説,就是供應鏈的數據化和在線化;而對互聯網公司等新經濟形態來説,就是團隊協作和管理水平的優化升級。

石墨文檔的創始人吳冰在近日的一次直播公開課中提到,由於中國的人口基數大,中國的2C企業得以蓬勃發展;但在2B領域,中國企業遠遠不如美國企業。

在市值上,美國2B和2C企業的市值比例在4:6,而中國僅為1:20。普遍數據也顯示,美國的2B企業規模相對較大,與2C企業的比例可以達到1:1。

遠程辦公的上半月,產業互聯網的下半場

中美頭部互聯網公司業務類型與佈局領域對比,圖源:艾瑞諮詢

早在2013年,著名早期投資機構Atlas Venture的合夥人Jeff Fagnan在接受Techcrunch採訪時,就提到了美國資本市場對2B企業的青睞:「我們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天使投資在2B和2C兩類型的創業公司間搖擺……2C的創業公司仍然能拿到投資,但顯然投資人的注意力也被更多地轉到2B的那一方。」

以SaaS市場為例。從資本市場來看,2019年,美國SaaS市場在全球VC融資中的獲取比例佔到了70%,而中國SaaS市場僅佔到11%。根據阿爾法工場的數據,過去5年,納斯達克指數從4000漲到了8000,而SaaS指數更是直接翻了5倍;而國內的SaaS公司大多處於起步階段,更不用談上市。

對比國內,過去30年的互聯網發展史,幾乎就是2C企業發展史。從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到字節跳動、美團、滴滴,都聚焦於為消費者提供內容和服務,產品大多集中在個人應用層和平臺層,缺少對基礎設施層的擴展。

直到近幾年,互聯網大廠才或多或少開始從C端向B端轉移,加大了B端業務的戰略力度。2018年9月,騰訊進行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新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羣」和「平臺與內容事業羣」,前者就是這家2C的巨頭公司轉型2B的嘗試。同年12月18日,百度也將智能雲事業部升級為智能雲事業羣組。

2019年,馬化騰在接受新華社的採訪時稱:「今天我們面臨一個新問題,即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的轉變……互聯網將全面滲透到產業價值鏈,並對其生產、交易、融資、流通等環節進行改造升級。」

根據艾瑞在2019年12月31日發佈的《2019年中國產業互聯網系列研究報告之二》,C端流量紅利的消失,推動了人們對B端的關注,促使消費互聯網被動向產業互聯網轉型。

遠程辦公的上半月,產業互聯網的下半場

圖源:艾瑞諮詢

報告中還提到:「生產環節中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內容創作、經營銷售與協同管理等核心環節,均可成為產業互聯網通過技術滲透改造的對象。」最重要的就是打通供給端與需求端,形成靈活的生產模式。

這本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但是疫情引發的各種「黑天鵝事件」,卻一時給所有人的動作按下了加速鍵。騰訊企鵝新媒體學院院長吳科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本次疫情下催生的新型業態將真正推動產業互聯網的下半場開啟。」

疫情期間,多位投資人曾向媒體表示,數據化和在線化對疫情中企業生存來説至關重要。根據燃財經的報道,一位投資人認為:「這一波疫情和上一波非典的典型不同之處是B端的數據化和在線化。疫情會繼續催生供應鏈的數據化和在線化,也就是所謂的產業互聯網。 」

線下企業的生存空間受挫,線上自救成了唯一出路。

例如,淘寶買家、賣家和工廠供應端已經被釘釘打通,買家可以隨時查看工廠生產進度;餐飲、時尚等線下店鋪憑藉企業微信與微信互通的私域流量,在朋友圈和小程序裏完成了從導購到交易的閉環;字節則將內生產品飛書開放成2B產品,並已開通了連接線上和線下的零售行業解決方案。

和遠程辦公產品一樣,這些舉動始終是誕生於特殊時期的大膽嘗試,但卻是國內互聯網走向成熟的關鍵所在。可以肯定的是,互聯網正在尋找可以替代流量紅利的新風口,而超過3000萬家、貢獻了50%以上税收的中小型企業,可能就是下一個目標。

隨着消費者爭奪的日益固化,針對企業的號角已經吹響。

參考:

《釘釘崛起背後:中國互聯網下半場迎來拐點》,礪石商業評論(ID:libusiness),劉學輝

《飛書、釘釘、企業微信的零售救援,字節跳動、阿里、騰訊的無限戰爭》,億邦動力(ID:iebrun),沈暘

《疫情之下,哪些行業正在逆勢爆發?》,燃財經,唐亞華 閆麗嬌

《2 億中國人,宅家工作 14 天》,36Kr

編輯/Ra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