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中金:19支中概股有望回归港股,潜在融资规模约340亿美元

中金:19支中概股有望回歸港股,潛在融資規模約340億美元

中金策略 ·  2020/02/18 10:04  · 解讀

作者:王漢鋒

阿里巴巴完成在港股二次上市後,我們認爲中概股回歸港股上市是值得關注的新趨勢,可能有約20支中概股初步符合條件。

後續如果這些中概股逐步回歸港股,有助於活躍港股、鞏固香港在全球股權融資市場中的領先地位,並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爲投資中國、特別是中國新經濟橋頭堡的作用。如果結合未來潛在的滬深港通機制升級及恆生系列指數規則調整,可能會進一步吸引大陸資金南下,逐步改善港股及A股的市場生態、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問題一:中概股市場概況

以美國爲主上市地的中概股234支,總市值約1.2萬億美元(截止2020年2月13日)。其中大部分來自互聯網及科技(含金融科技)、消費、醫藥等新經濟領域,市值及流動性分佈兩極分化,超過100億美元的30家,日均交易量超過5000萬美元的22家。

問題二:中概股回歸港股要遵循哪些主要規則?

新上市規則生效後香港交易所新增允許三類公司上市:1)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2)不同投票權架構(WVR)公司,且符合特定要求;3)以大中華爲業務重心的公司在港實現第二上市:可保留現行VIE結構及不同投票權架構,但需符合以下要求:1)市值大於400億港幣;或市值大於100億港幣且最近1個財年盈利不少於10億港幣;2)2017年12月15日前在合資格交易所上市。我們認爲已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回歸最方便的選擇可能是第三類條件。

問題三:中概股回歸港股上市一般有哪些考慮?

港股及A股市場持續升級市場規則,客觀上增加了對不同類型公司上市的包容性和吸引力。中概股選擇回歸港股或者A股上市可能有如下考慮:爲業務發展融資且增加股票流動性、離本土市場更近、獲得更好的估值及在新的中美關係形勢下減少中概股面臨的監管風險,等等。

問題四:有哪些中概股已經實現回歸港股,表現如何?

目前包括阿里巴巴、百濟神州等在內以美股爲主上市地的中概股已經實現美股及港股兩地上市。阿里巴巴回歸港股適用上述第三類條件,在香港發行股份5億股,融資近千億港幣;發行價格對應的估值23.7倍滾動市盈率/5.9倍市淨率。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前五個交易日日均交易量90億港幣,此後至今日均交易量約32億港幣,對應日均換手率2.6%,交易較爲活躍。

問題五:中概股回歸可能帶來哪些影響?

中概股及未來潛在的新經濟龍頭公司赴港上市將使得港股上市公司更加多元化、增強港股對上市公司及投資者特別是大陸投資者的吸引力、改善香港市場生態。如果再結合未來可能的滬深港通機制升級及恆生系列指數的調整,這會促進港股和大陸A股的融合、完善兩地市場生態,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問題六:還有哪些中概股可能初步符合回歸的條件?

我們根據4個條件對234家中概股公司進行了梳理:1)在2017年12月15日之前已經在美股上市;2)屬於新經濟消費、科技、醫藥等領域;3)市值在400億港幣以上;或4)市值在100億港幣以上且2018年年度利潤在10億港幣以上。初步符合上述條件的中概股有19家,總市值約3400億美元。如果假設這些公司在未來一到兩年內逐步回歸港股,平均新發行10%左右的股份,那麼潛在融資金額在340億美元左右。

19支中概股包括:京東、百度、網易、好未來、新東方、攜程網、中通快遞、百勝中國、華住、汽車之家、唯品會、萬國數據、58同城、陌陌、前程無憂、歡聚時代、泰邦生物等

編輯/Iris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