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李宁还需要李宁吗

李寧還需要李寧嗎

丫丫港股圈 ·  2020/01/18 23:01

李寧這個人我是很佩服的。

李寧創造了世界體操史上的神話,先後摘取十四項世界冠軍,贏得一百多枚金牌。

1988年宣佈退役後,李寧以其姓名命名創立了「李寧」運動品牌。一度成為國產第一運動品牌。

在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有多難,關鍵是一個靠四肢一個靠腦子,幾乎不搭邊。一般來説四肢發達的,腦子一般不太靈光,腦子好使的,身體一般比較孱弱。尤其在一方面越極致,在其他方面的積累總會比較少。

李寧這個品牌我也是很佩服的。

1990年創立,用很短的時間就成為國產第一運動品牌。而後經歷低谷,股價暴跌90%,眾多高管離職,卻又奇蹟般的重生,大受追捧,火的一塌糊塗。能這樣死而復生的公司,放眼世界,也是屈指可數。

這一切都是因為有李寧擁有李寧。

一年暴漲兩倍

因為國潮風李寧又重回大家的視野。於是我特意瞭解了一下李寧。

一瞭解嚇一跳。

2019年李寧股價漲幅179.93%,中間最高漲幅超過200%。

自從2015年李寧本人重回李寧掌權之後,李寧當年扭虧為盈,其淨利潤並從2015年0.14億元做到2018年7.15億元。2019年利潤根據Wind一致預測,預估達到13.61億元。這是什麼神仙操作?

行情來源:富途牛牛

李寧的大起大落

回顧李寧的發展史,就如一個經歷豐富的人一般,經歷過崛起,初生牛犢成長迅速,年紀輕輕不可一世,得意忘形中年危機,一朝悟道最後東山再起。

2020011801953379e30816f3275.jpg

李寧創立之初,通過創始人李寧「奧運冠軍」「體操王子」的知名度,快速打開了市場。併成功獲得1990 年亞運的贊助權和1992巴塞羅那奧運會成為首個贊助中國代表團的本土體育品牌。公司通過贊助亞運會、 奧運會打響知名度,率先在全國廣泛建立特許專賣營銷體系,迅速成長為中國體育用品第一品牌。

2001年後收益於經濟高速發展以及中國申奧成功的巨大影響,李寧通過國際賽事合作簽約,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渠道快速擴張,從2003年1985家擴張到2010年的7915家門店;2004年李寧成功在香港上市,成為第一家上市的國內運動品牌;並在09年成功超越市佔率一直排名第二的Adidas,穩居國產運動品牌霸主地位。

2010年以後行業環境有所變化,奧運會的餘温消退,國外品牌加碼中國市場,淘寶等電商崛起,在此背景下,過去以粗放批發模式盲目擴張、壓貨的品牌商集體遇到了發展瓶頸——終端零售同店下滑、 渠道庫存高企、經銷商盈利能力下降、週轉滯緩、提貨乏力、賬期延遲,導致品牌商收入利潤增長承壓的同時週轉顯著放緩。而此時李寧面對競爭做了激進的誤判。對標國際品牌一方面大力宣傳投入,一方面開始提價,目標客户定位90後,連用了多年的口號都改了,想整體轉型。然而事與願違,不僅沒有收穫90後年輕羣體,還失去大量原來消費主力羣體,陷入財務困境。

2012年TPG戰略入股李寧,當年4月TPG合夥人金珍君作為代理行政總裁開始主導公司李寧的改革,這一階段雖然是李寧歷史上虧損最為劇烈的階段,但一系列的變革為公司15年後的復興打下了基礎。但由於金珍君引進大量外部高管,導致內部管理層發生巨大動盪,COO郭建新,CMO方世偉等一系列高管離職。金珍君2014年11月辭任CEO,改革算是以失敗告終。

2015 年李寧迴歸,擔任代行政總裁,重啟「一切皆有可能」口號, 重聚人心。此後李寧走向復甦,現在如日中天。

覆盤李寧的困境,戰略失誤的教訓深刻的印在腦子裏。股價一度跌了90%,內部人心惶惶,多位高管離職。李寧是如何從這樣的絕境中爬出來,重拾往日崢嶸的呢?

李寧治病

在外界的印象中,李寧是在張志勇時期出了戰略問題,然後請了哈佛畢業、因拯救達芙妮而名聲大噪的美籍韓裔職業經理人來治病,卻連續3年虧損,累計近30億。直到創始人李寧回來力挽狂瀾。

然而,和外界甚少提及金珍君的功勞完全相反,李寧對他表達的更多是肯定。「他到了公司之後,接管公司整體經營,做了很多努力,也制定了從零售、產品、供應鏈、渠道上進行改造的計劃,做了很多規劃和執行,應該説他的一些大的方向都還是非常正確的。我們現在在做的,有一些都是從當時堅持到今天的。

其實變化從金珍君就開始了。他接手李寧以後,公佈了多個計劃:聚焦核心核心(體育用品),核心市場(中國市場),核心品牌(李寧牌),渠道復興,改善供應鏈管理等。從現在看來,確實是扶大廈於將傾的操作。

2014年,李寧總體營業額增長近10億。2014年下半年起,訂貨訂單開始同比增長,2014年三四季度同店銷售轉為正增長,2014年第四季度同比錄得中單位數增長——在金珍君離任前,李寧的生意已經開始逐步復甦。

2014年11月,在退任代理行政總裁一職的公告中,金珍君表示「我們已經完成了業務重組這一階段的預計目標」。這樣的官方術語放在當時李寧呈現出的業績低迷中很容易被忽視。

所以金珍君是個「救火隊員」,開完藥方,使命也就結束了。

打鐵還需自身硬

金珍君雖然戰略正確,但他的問題在於帶了外國團隊加入高管,並且過於強硬,導致管理層動盪,多項計劃難以執行到位。隨着創始人李寧的迴歸,和金珍君使命的完成,李寧重聚人心,管理層開始穩定下來。李寧開始逐步落實金珍君改革的優質部分,並在此基礎上深化改革,尤為重視自主設計和研發實力。

與品牌服飾其他子品類不同,消費者對運動鞋服功能性(如減震、耐磨、防風防水、吸濕排汗等)的要求更高,因此對於產品的選擇除了較為主觀的設計感之外,會將較為標準化和客觀的性能作為重要 參考依據。

功能科技一直是國際龍頭品牌在專業市場上長期保持絕對領先地位的關鍵因素之一,這是他們的護城河。在2012年的CBA場上還發生過球員嫌棄李寧鞋子不好穿的風波。公司一直在科技方面追趕領先部隊。

近十年來公司平均在研究和產品開發方面的年開支接近 2 億元。即使在整個公司壓縮費用、提升效率的背景下並未吝惜研發投入,從 2015 年的1.3 億元增加至 2018 年的 2.3 億元,持續保持較高的營收佔比。

自 2012 年起,公司的材料類中底科技開始快速積累和進步,兩年內陸續開發出DriveFoam 和「李寧䨻」兩項領先科技,在材料工藝原理及性能上直接對標兩大國際龍頭的領先技術,測試中均已達到全行業一流性能水平,目前運用於少量頂級運動鞋中,獲得專業人士良好反饋。

20200118019533806d7fd9cbd0a.jpg

數據來源:國信證券研究所

設計方面公司尊重原創和設計師文化。創始人李寧一直認為原創是值得堅守和奮鬥的事業,1998年公司就已建立了中國第一家服裝與鞋產品設計研發中心,此後公司陸續在香港、波特蘭、北京等地成立設計研發中心,夯實產品設計研發能力。

後來的紐約時裝週,也證明瞭李寧是有做出好的產品的能力,是有這樣的底藴。

李寧先生在採訪中説:「上紐約時裝週只有1個月的準備時間,而1個月是做不出什麼東西的,也就是説,你拿出來的東西都是過去兩三年做出來的東西。」

打鐵還需自身硬,從小刻苦訓練體操的李寧,深知這個道理。

悟道

好苗子和武林高手之間,需要一點際遇。

中國李寧系列產品在 2018 年 2 月紐約時裝週首次亮相,全新的品牌形象和設計風格引發現象級關注。2018 年李寧藉助「天貓中國日」首次登上國際時裝週舞臺,以「悟道」為主題首次曝光了公司的潮牌系列產品中國李寧。

2020011801953382c8be9ecd1f1.jpg

這是李寧的一次悟道之旅。

在這場大秀落幕當天,「李寧」的微信指數瘋狂暴漲了700%;發佈會結束後的3天內,有關李寧在紐約時裝週的推文曝光總量超過了1500萬次。在產品曝光結束的4天內,「中國李寧」微博話題討論閲讀量達7800萬,微博共6834篇。

2018 年中國李寧服裝系列銷售量超過550萬件,售罄率超過70%;鞋系列銷售量超過5萬件,售罄率超過 70%。

達成了一次現象級的曝光。

經過紐約時裝週,李寧嚐到了甜頭,國潮之風已經吹起。李寧似乎領悟了,像是無意間得到絕世武林祕籍一般,需要把握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李寧的表現更加的成熟,也更加註重營銷。通過社交媒體(微博,instagram,抖音,小紅書等發佈話題),飢餓營銷(特定鞋服限量),跨界營銷(與大IP,流量明星等合作),社羣營銷(舉辦籃球賽,馬拉鬆等活動建立社羣)等方式豐富了以前只有傳統的賽事和運動員贊助式營銷。

此後,中國李寧又相繼登上2019巴黎時裝週、2019紐約時裝週和2020巴黎時裝週,引發國內外時尚界人士及消費者對品牌的強烈關注。並與紅旗汽車、人民日報等展開聯名,與GAI等流量明星合作,話題不斷。

李寧先生表示沒有預料到會這麼「爆」,他説:「過去三年來,我們其實已經在產品方面有了很多創新,圍繞年輕人在籃球、跑步、羽毛球這些運動品類方面做了很多開拓,所以我們創造的內容本來就有很多。不過,我們也一直沒有一個特別的事件和平臺來突然整體性地來跟大家做一次交流,而紐約時裝週剛好成為了這樣一個契機,當然我們沒想到可以有這樣的結果。

只是説既然阿里巴巴方面主動提出有這樣一個機會,那我們就試着在這個平臺上把我們的品牌文化、我們對運動的理解、中國的體育精神、以及中國運動品牌「李寧」的產品語言等等真實地展現出來。當時就是單純這樣想的,只是感覺挺好玩。

時裝週產品帶來的社會話題、讚譽,為經歷了低谷,慢慢復甦的李寧品牌和公司提供了一個揚眉吐氣的機會。他們曾經是國產第一運動品牌的榮耀,得以重新光芒四射。

準備好的李寧,缺的就是曝光的東風。

在2019年覆盤這一切的時候,李寧強調,他在意的不是運動時尚產品能帶來多少銷售,而是這些獲得大家肯定的運動時尚產品背後,所展示出的李寧公司在過去幾年中積累的新能力。

李寧的弱勢

李寧的弱勢,也是李寧放心不下的地方。

李寧在創立品牌之初,渠道和供應鏈一直採用外包模式,所以在渠道和供應鏈管理上較為薄弱。2012年在金珍君的戰略下進行渠道復興和供應鏈建設。

渠道方面除了開高效大店,關閉和改造低效店虧損店及清理庫存等,2014年起,公司完成IT整合的全零售平臺在所有自營門店和部分經銷商門店使用,信息覆蓋率達90%以上,並不斷加強平臺建設,推進門店標準化和管理細化。李寧持續加強各級市場商業結構的商圈分析, 結合不同的消費客羣優化店鋪的形象和品類矩陣,實行不同城市層級的差異化產品覆蓋, 從而細化各個類型店鋪的運營標準。

另外積極發展電子商務,截止2019年H1,電商銷售佔比達21.7%。

2020011801953385f1eb2d100b6.jpg

數據來源:東興證券研究所

供應鏈方面建立以零售為導向、靈活應對市場的供應鏈體系。

品牌商必須充分把握零售市場的動態信息,以此指導經銷商訂貨、大貨生產、終端銷售、快反補單等各個環節。因此,在生產端,以大貨為導向的傳統供應鏈不再滿足要求,需要能靈活地應對短時間、多樣化的生產需求;同時物流體系也需要進行配套升級,能高效精準地將產品配送至各類型的終端,甚至直配消費者,以此更好的把握需求動態,提升消費者體驗。

為提升自有供應鏈能力,公司逐步啟動上游資源整合,進入生產領域:之前公司沒有自有工廠,產品通過外包生產,供應鏈是公司與同行業相比仍需努力的環節。2019年5月,位於廣西的供應基地正式啟動,首次自建工廠。目標將行業內的核心能力逐步沉澱在李寧體系內,提升自有供應鏈管理和研發技術應用的能力。

物流支持能力的建設不斷加強:公司已經建立精準+快速的物流支持體系,2016 年,公司完成了對全部區域性物流中心和全國物流中心的業務流程改造及信息化升級。至2018年實現了總倉向全國超過800家門店的鋪貨直配,以及常青款向全國超過1500家門店的每週滾動補貨。

整體上已經持續改善,但是看看隔壁兄弟安踏,還是有挺長的路要走。

20200118019533878d443354448.jpg

數據來源:東方證券研究所

後李寧時代

李寧公司由李寧帶到國產第一,他走後,公司李寧跌入深淵。他回來後,一切又好起來了。

如此依賴李寧,李寧是不是離不開李寧?

不提體操的成就,光是做一個上市公司再救一個上市公司,已經非常人所能。

現在的李寧已經成為國潮之光,雖然李寧先生一直説自己是運動品牌不是潮牌。他説:「潮牌潮起潮落太快了。」有這樣的危機意識,説明確實受到過深刻的教訓。李寧只是借了這個國潮風,重新站了起來,並和自身的運動品牌兩條腿走路,並鞏固了自身的基礎體系。

李寧一直希望公司李寧能自己運作下去,這次回來做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就為了讓李寧不再需要李寧。
公司李寧現在紅紅火火,基礎也紮實多了,李寧的任務也完成差不多了。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單位百萬元人民幣

2019年9月2日,創始人李寧調任聯席行政總裁,任命前優衣庫全球執行董事、優衣庫中國COO、優衣庫韓國CEO高阪武史(日籍華人,中文名錢煒)擔任聯席行政總裁。高阪武史在優衣庫從店員做起,有門店,生產,銷售,管理的經驗。從職業生涯上看,對於運營頗為擅長。並且優衣庫在業內以先進的供應鏈管理能力著稱,和李寧的需要正好互補。

雖然看得出李寧又有退意,但是為了避免金珍君那時管理層動盪的情況,吸取了經驗,公司精神領袖李寧仍然作為聯席行政總裁,並沒有直接退下來。應該會等到高阪武史能完全穩住的時候。

李寧也該長大了,學會自己走路,會走的更遠。

編輯/Edward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