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美联储如何在不引发减码风暴的情况下减少资产购买规模

美聯儲如何在不引發減碼風暴的情況下減少資產購買規模

新浪財經 ·  2021/08/10 02:36

上週五強勁的就業報告似乎加速了關於美聯儲最終減碼的討論。自從2020年初危機爆發以來,美聯儲一直每月以1200億美元的規模購買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到某個時候,這種購買可能會減速,直至完全停止。

當然,開始減碼的想法讓一些人感到緊張,因為它讓人想起2013年的減碼風暴——當時美聯儲減少資產購買,結果收益率飆升,市場大幅波動。

這一次,市場似乎不太擔心它。然而,人們顯然非常感興趣理論上的減碼時機。

不過,在考慮減碼時,應該退後一步問一問資產購買的確切目標。這些資產購買行為備受關注,被視為抗擊危機的核心工具。圍繞這種量化寬鬆政策是如何發揮作用或實現了什麼效果,存在很多爭議。本·伯南克曾開玩笑説:“量化寬鬆的問題是它在實踐中有效,但在理論上不起作用。”當一種形式的政府債務(國債)從公眾手中收走,變成另一種類型的債務(美聯儲持有的儲備)時,究竟能實現什麼,其實很難解釋。

關於量化寬鬆最有説服力的解釋可能是提供了未來加息的信號機制。交易員猜測(可能是正確的)只要美聯儲在購買資產,就不會加息。從理論上講,一旦美聯儲停止購買資產,那麼焦點就可以真正轉向首次加息。

在最新一集“Odd Lots”專欄中,達拉斯聯儲行長Rob Kaplan提出了一條思路。在減碼的同時,配上更長時間維持更低利率的更強烈信號,這樣,減少資產購買就不會被視為即將的信號。

以下是講話實錄摘抄:

Rob:

所以從這個角度説,我會區分我們對聯邦基金利率的行動和我們對資產購買的行動。我認為這兩個方面應該更徹底地分開。在聯邦基金利率方面:在我看來這不是2021年要決定的事,是我們將根據2022年的情況將要辯論的事。我認為近期的判斷是資產購買方面。可能有爭論説,過去幾年我們或許過早調整了聯邦基金利率。我實際上不確定這些論點......我不確定我是否同意這些論點,但即使把這些放在一邊,我對將聯邦基金利率保持在當前水平的效果更有信心。我更懷疑這些資產購買的價值。

我擔心的是它們會加劇過剩和不平衡。它們往往更惠及擁有資產的人,而不是沒有資產的人。我知道我們可以參與這種通脹討論,它對大企業的影響與對中小型企業的影響不同。我認為供需失衡和通脹壓力對中低收入社區的影響與對高收入社區的影響不同。而且我認為——我可以理解我為什麼這麼説——出於所有這些原因,我認為更早調整這些購買實際上可能會讓我們對未來的聯邦基金利率更有耐心。你聽到我使用的比喻是我寧願儘快鬆油門,這樣我們未來就不需要踩剎車。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就是這種情況。

Joe:

這真的很有趣,而且我認為你顯然知道,或者至少市場上的一些人會將開始減碼解釋為某種利率信號。這就像,好吧,我們開始,假設美聯儲要在10月開始減碼,然後市場可能會隱含地將首次加息的預計日期提前。因此,你是否認為,開始減碼應該配以某種溝通,某種特定的溝通,以表明開始減碼不應必然解讀為某種順序信號、不説明下一步就是首次加息?

Rob:

是的,我確實這麼認為,並且在我所有的溝通中我都強調,通過更早調整資產購買,實際上可能讓我們在未來對聯邦基金利率更有耐心。在我看來,這兩個主題應該分開,我們應該在公開交流中明確這兩個過程是分開的。我認為這些購買和每個月向經濟注入這麼多流動性都有其自身的考慮和副作用,我認為這與我們對聯邦基金利率的考慮及其副作用不同。

當然,不保證美聯儲在開始減碼時是否會讓這種區別更加明確。不過,這樣做可以讓這個過程更加順暢,讓美聯儲可以停止使用一種工具,又不影響市場對另一種工具的解讀。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