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星云股份(300648)点评报告:深耕大客户 锂电和储能业务有望快速增长

星雲股份(300648)點評報告:深耕大客户 鋰電和儲能業務有望快速增長

中航證券 ·  2021/07/29 00:00

  投資要點:

  鋰電檢測行業領先企業。公司是國內領先的以鋰電池檢測系統為核心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供應商,以電池仿真測試、電池過程測試及生產製造執行系統(MES)為核心,向電池製造企業及新能源汽車企業提供電池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公司開發了儲能變流器(PCS)及智能電站控制系統,與鋰電池、儲能行業頭部企業進行戰略合作並推廣儲充檢一體化儲能電站系列產品;公司通過控股子公司福建星雲檢測與下游客户深度合作,開展鋰電池檢測服務;通過控股子公司及參股公司開發充電樁、運營管理平台等相關產品並開展充電運營服務。客户覆蓋動力電池廠商(CATL、國軒高科等)、消費電池廠商(欣旺達等)、整車廠(一汽、上汽、東風、蔚來等)、檢測機構(汽車工程研究院、北京工業設計研究院等)以及華為、長電等其他領域客户。

  2020 年全年及 2021Q1 業績高速增長。2020 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5.75 億元,同比增長 57.24%,主要受到鋰電池組自動化組裝設備(收入 2.15 億元,同比增長58.8%)、鋰電池保護板檢測系統(收入 1.24 億元,同比增長 251.7%)、檢測服務(收入 0.45 億元,同比增長 99.6%)等業務拉動,全年實現歸母淨利潤 0.57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 1506%。2021 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21 億元,同比增長 64.91%,歸母淨利潤 0.2 億元,同比增長 729.55%。

  電動化大勢所趨,鋰電業務受益於下游擴產。紮根於鋰電檢測領域,公司鋰電池組自動化組裝設備、相關檢測設備需求將受益於動力電池需求的爆發。在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因素的推動下,由政府、車企(傳統車企/新勢力/跨界造車)、消費者三方的共同參與下,電動化大趨勢確立,電動車滲透率的提升速度可能會超預期:

  1、從需求端看,1)中國、歐洲、美國等地區均推出新的電動車補貼政策;2)推動充電樁、換電站等新能源車基礎設施建設,減免停車費、充電費減免等優惠進而降低電動車使用成本,通過限牌、限行等方式進一步提高燃油車使用成本;3)政策補貼和引導力度加大,新能源汽車產品力增強,同時汽車消費主力人羣逐步轉變,購買新能源汽車意願持續加強。

  2、從供給端看,1)動力電池成本持續下降促進電動車硬件成本價格下降;2)在諸如中國雙積分制度、歐洲最嚴碳排放新規等政策驅動下,傳統車企加速電動化佈局,新勢力則希望藉由電動化的窗口實現對傳統車企的反超;3)特斯拉等廠商諸多爆款車型的鮎魚效應促進各方廠商不斷推出在價格、續航等方面更具競爭力的車型;4)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進一步增強電動車產品吸引力。

  3、電動化大趨勢持續深入。根據 EV Sales,2021 年 5 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 44.2 萬輛,同比增加 199%,其中 EV29.5 萬輛,同比大增 190%,前 5 月累計銷量達 196.2 萬輛,新能源車滲透率 5.8%。根據中汽協,6 月新能源車產銷均為24.8 和 25.6 萬輛,分別同比增長 1.3 倍和 1.4 倍。1-6 月累計產銷分別達到 121.5萬輛和 120.6 萬輛,同比均增長 2 倍,上半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約為 9.4%。

  4、下游擴產需求旺盛。根據 SPIR,預計 2025 全球鋰電池出貨量 1135.4gwh,相比2020 年增長 337.5%,其中動力鋰電池 873.6GWH。國內外主要動力電池廠商加速擴產,帶來相關檢測、組裝設備需求爆發,如寧德時代規劃的產能基地 2025 年預計達產超 550GWh,中航鋰電預計 2025 年達產、在建和規劃的產能 300GWh;國外方面,SKI 擬 IPO 以幫助實現 2025 年 200GWh 的產能目標,LG 新能源預計 2023 年擴產至 260GWh,Northvolt 規劃 2030 年產能 150GWh。

  公司前瞻性、針對性佈局儲能。近期,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到 2025 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裝機規模達 30GWh 以上。據 CNESA,截至 2020 年底,中國運營儲能項目容量總計 35.6GW,其中抽水蓄能 31.79GW,新型儲能 3.81GWh,根據政策要求未來5 年內新增新型儲能的市場空間約為 26.19GW,年複合增長率高達 51.09%。電化學儲能優勢顯著,伴隨着電池成本的不斷下降,滲透率有望快速提高。據 GGII,2020年中國儲能電池出貨量為 16.2GWh,2025 年儲能電池出貨量將達到 58GWh,未來四年年複合增長率超過 30%。

  在儲能業務方面,公司主要面向電網側儲能和儲充檢一體化充電站。其中主要產品包括充電樁、儲能變流器以及在此基礎上打造的“儲充檢一體化智能充電站”,近期公司、寧德時代、時代星雲與國網電動共同合作的福建省首座“多站融合”超級充電站已正式投入運營。公司定增募投項目新能源汽車電池智能製造裝備及智能電站變流控制系統產業化項目(總投入 4.7 億元,定增 2.3 億元),滿產後預計年產120 套儲能變流器(PCS)、各類 UPS 變流器 8000 件,1100 套充電樁。

  深耕大客户,鋰電、儲能業務有望快速發展。公司客户涵蓋動力電池、消費電池、整車廠、檢測院所等各類機構。公司深耕寧德時代等大客户,有望與其實現共同發展:1)公司與寧德時代業務往來穩定,2020 年年初到 12 月 10 日,公司與寧德時代及其控股子公司累計合同達 2.15 億元,而截止到 5 月 11 日,公司 2021 年簽訂採購訂單金額累計達到 1.27 億元;2017-2019 年,公司對寧德時代及其控股子公司銷售額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6.93%、39.51%、39.85%;2)寧德時代入股公司,2020 年公司擬非公開增發募集資金不超過 4 億元,寧德時代通過福建閩東時代鄉村投資發展合夥企業認購 309.6 萬股,共計約 1 億元;3)公司與寧德時代合資成立時代星雲,合資公司深耕儲能領域,風光儲充測一體化智能電站、家庭智能後備電源系統、基站智能後備電源系統等。

  寧德時代是動力鋰電池全球龍頭,市佔率穩定在全球前二名,2025 年規劃電池產能超過 550Gwh,發佈鈉離子電池加碼儲能發展,貫徹“以可再生能源和儲能為核心的固定式化石能源替代、以動力電池為核心的移動式化石能源替代、以電動化+智能化為核心的應用場景”的發展戰略。通過入股、設立合資公司等方式,公司與寧德時代在動力和儲能業務上均實現深度綁定,鋰電檢測和儲能業務有望為公司的持續高速發展奠定基礎。

  投資建議:公司技術領先、產品豐富、客户優質,未來有望維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1)電動化趨勢的持續深入,動力電池需求持續增加,憑藉在鋰電檢測設備行業的競爭優勢,公司將受益於下游客户的快速擴產;2)政策落地後,電化學儲能未來五年快速增長,公司前瞻性佈局,PCS、充電樁等業務未來有望快速增長;3)深度綁定寧德時代,有望與大客户共同快速發展。我們預計 2021-2023 年公司收入為 7.86億元、10.86 億元、13.78 億元,歸母淨利潤為 0.98 億元、1.69 億元、2.36 億元,EPS 為 0.66 元/股、1.14 元/股,1.60 元/股,對應 PE 分別為 83X、48X、35X。首次覆蓋,給與“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技術更新迭代不及預期的風險,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速度不及預期的風險,儲能普及速度不及預期的風險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