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为什么华为鸿蒙不会遭遇以往小众系统的命运?

爲甚麼華爲鴻蒙不會遭遇以往小衆系統的命運?

聰明投資者 ·  2021/06/19 16:56

6月2日晚,華為鴻蒙OS 2在萬眾矚目下正式發佈,在智能終端領域,很久未見新操作系統發佈的盛況了,上一次還是2013年黑莓發佈的BlackBerry 10。

8年時間,智能終端行業滄桑鉅變,唯一不變的是iOS和安卓操作系統獨領風騷的局面。

作為一個從塞班S60V3時代開始痴迷智能操作系統,並在之後的十數年裏幾乎用過所有小眾操作系統,然後目送它們飛速走向產品生命週期終點的數碼愛好者;

Atorasu來跟大家細數幾個和鴻蒙一樣橫空出世的操作系統,

它們是如何走向失敗,鴻蒙的哪些特性又可能避免類似的敗局。

BlackBerry 10:我也兼容安卓APP,但體驗為啥這麼糟糕?鴻蒙:AOSP(安卓開源項目)是個好東西,但我不是安卓套殼

不知道今天提起黑莓,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是華爾街散户抱團股中的一隻?上個時代的全鍵盤手機?還是乾脆不知道,亦或是:「黑莓(水果)挺貴的,還不怎麼好吃,不如桑葚。」

對於筆者來説,提到黑莓,首先想到的依然是黑莓手機在20年前美國「911」事件發生後的超神表現——當時因為太多人同時使用手機導致信道擠佔,幾乎所有的通訊工具都癱瘓了,只有黑莓手機因為有自己的加密服務器得以正常使用。

圖片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和他的黑莓手機;圖片來源:Yuri Gripas

在那之後,黑莓手機聲名鵲起,因為其安全穩定的特性成為美國政府青睞的手機品牌,後來也成為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專用機。

911之後,黑莓的「黃金十年」開始了,當時統治智能手機市場的是Palm公司旗下的Palm OS(Palm在PDA時代曾力壓蘋果牛頓,成為最受歡迎的PDA生產商)、微軟旗下的Windows Mobile和諾基亞的塞班系統。

在當時三足鼎立的市場下,黑莓因為安全可靠的特性一直穩穩佔據着自己的細分市場,份額穩步上升,而且在2007年末超過逐漸沒落的Palm OS和Windows Mobile,成為塞班之後的第二大操作系統。

圖片當年多少人心中的白月光——諾基亞N97;圖片來源:ZDNet

2009年,也就是蘋果iPhone 4發佈前一年,黑莓OS的市場份額超過20%,彼時,剛剛推出了旗艦N97的諾基亞塞班還佔據着40%以上的市場份額,iOS剛剛開始憑藉iPhone 3GS的成功搶得16%的市場,而安卓此時的市佔率才不過3%。

極盛而衰,在之後的幾年間,iOS陣營的扛鼎之作iPhone 4的推出讓蘋果手機徹底封神,國內甚至一度價格炒到1.5萬以上,信號門的出現也無法阻擋它成為手機工業設計的標杆;

另一邊,安卓因為其開源的特性俘獲了眾多不堪高昂系統授權費的手機廠商,塞班很快被拋棄,黑莓也因為系統陳舊,只能運行較小體量的類Java軟件,導致娛樂性不足,慢慢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對此,黑莓也並非完全沒有佈局,2010年收購QNX操作系統,QNX和iOS一樣,是基於Unix的操作系統,最初也是為電腦開發的操作系統,採用微內核結構,在運算速度和效率上更加出色(QNX至今仍是很多汽車的車載系統)。

圖片

同為保時捷操刀設計的保時捷911(前代)和黑莓P9983,二者都搭載了基於黑莓QNX內核的操作系統;圖片來源:QNX、Engadget

2013年,黑莓正式發佈基於QNX內核的BlackBerry 10,同時發佈的還有黑莓Z10和Q10,迎來了黑莓的全觸控時代,而且為了應對小眾系統應用生態匱乏的痛點,黑莓這次選擇了兼容安卓APP。

但是由於與安卓的內核不同,所以黑莓10運行安卓APP是通過安卓模擬器進行的,也就相當於macOS上的Windows虛擬機,在當時手機運算能力本就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可想而知使用體驗有多差,很多APP乾脆無法運行。

而且黑莓的安卓模擬器還停留在安卓4.0的版本,導致很多基於安卓新版本開發的APP也無法使用,所以和其他小眾系統一樣,黑莓也敗給了沒有軟件生態——沒有用户基礎的死循環。

最後,在掙扎了2年之後,黑莓宣佈不再推出黑莓10系統的手機,轉而將黑莓的品牌外包給TCL,推出安卓系統的黑莓手機,而這項合作也在2020年告終,印着黑莓logo的手機徹底推出歷史舞臺。

對於軟件生態的問題如何解決,華為鴻蒙給出了和黑莓10一樣的解決方案,但卻使用了完全迥異的實現路徑,如上所述,黑莓使用了自家的QNX內核,然後以虛擬機的模式運行安卓APP,最終導致了極差的用户體驗,不得不退出手機業務。

而鴻蒙則聰明得多,和安卓一樣,基於Linux開發,而且兼容了谷歌的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安卓開源計劃),使得搭載基於安卓的EMUI的華為手機在升級鴻蒙2.0之後可以直接無縫兼容安卓APP。

很多用户在升級鴻蒙之後感覺跟以往的EMUI在日常使用上幾乎沒有什麼區別,做到了無縫系統切換,從用户體驗的角度來説,這種毫無學習成本的方式無疑是最好的。

但是,恰恰是這個優點給鴻蒙招致無數非議,質疑的核心無非是鴻蒙是不是安卓套殼。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確安卓套殼的含義是什麼,如果説使用了AOSP就是套殼了,那未免有些過於嚴苛,因為AOSP並不屬於谷歌,它是一個開源項目,屬於所有的項目貢獻者,而安卓系統雖然號稱開源,但完全是屬於谷歌的。

介於筆者並沒有找到對於系統套殼的任何權威定義,所以這裏先對安卓套殼進行一個粗略的定義:基於安卓系統開發的深度定製操作界面。

最典型的安卓套殼有小米的MIUI、華為的EMUI、魅族的Flyme和OPPO的Color OS等等,它們可以理解安卓系統的不同主題界面。

從這個角度來説,已經有了EMUI的華為沒有理由再開發一套「安卓皮膚」,鴻蒙和那些套殼UI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對系統核心層面的把控,後者是沒有的,它們在獲客的同時也是在為谷歌打工,因為本質上是增加了安卓的用户。

而使用了AOSP的華為鴻蒙在掌握系統核心層面的同時可以做到無縫兼容安卓的軟件生態,何樂而不為呢?至於那些言必稱用了AOSP就是套殼的人,魅族前副總裁李楠給出了最有力的迴應:

「照這個邏輯,安卓也是Linux套殼,蘋果的iOS和macOS也用了FreeBSD(Unix操作系統的一個重要分支),谷歌、蘋果當年都做過的事,華為今天也在做,既然這不影響iOS成為一個偉大的自研系統,它也不影響鴻蒙成為一個偉大的自研系統。」

webOS:我開創了卡片式多任務,也做了多設備互聯,為啥被反覆賤賣?鴻蒙:生不逢時,開源之後,5G和物聯網是我的主戰場

如果説大家對黑莓操作系統多少還有所耳聞的話,webOS可能就完全是一個陌生的字眼了,但是它在智能手機系統發展史上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

如今的iOS、安卓(包括所有安卓的套殼UI)以及鴻蒙OS的主要交互邏輯都可以説是對webOS的拙劣模仿。

早在2009年,webOS發佈之時就開創性地使用了卡片式多任務和底部觸控條的交互邏輯,相比之下,當時的iPhone 3GS還不支持音樂播放之外的多任務,安卓還處於2.0的混亂時代,使用體驗糟糕不堪。

圖片

webOS的卡片式多任務與底部觸控條(左),如今iOS、安卓的交互邏輯是否顯得似曾相識?圖片來源:wirefresh、9TO5

但在那個大家還習慣於諾基亞的物理按鍵操作的時代、iOS和安卓系統的全觸控都還算是稀罕事物的時代,webOS超越時代的交互邏輯同樣也伴隨着異常陡峭的學習曲線。

舉例來説,筆者當年拿着webOS的手機給同學,讓他從APP界面返回桌面,同學花了幾分鐘愣是沒找到正確的方法,「從屏幕底部向上滑動返回桌面」這個今天看來非常直覺自然的操作在當時看來就像來自未來。

webOS也是第一個打通了手機與平板界限的操作系統,華為引以為豪的利用NFC功能的一碰傳,早在webOS上已有了雛形——用webOS的手機碰一下webOS的平板電腦就可以直接在平板電腦上打開手機上正在瀏覽的網頁。

圖片

圖片來源:webOS nation

除此之外,webOS還首創了無線充電、聚合社交應用的通知中心、初具雛形的控制中心……

有着這麼多超前設計的webOS在當時除了吸引了小部分狂熱粉絲,在市場表現上卻只是曇花一現——13億美元被惠普收購之後很快因為市場表現不佳被賤賣給LG用作了電視操作系統。

除了小眾系統的共同死因應用生態不足之外,它還敗給了時代,就像很多超越時代的哲學家、畫家,還沒來得及被世人理解就已早逝。

webOS所在的年代3G網絡都還未全球普及,而且直到被惠普拋棄後,接盤俠LG才宣佈webOS開源,讓開發者有更多的自由進行開發,只是為時晚矣。

華為鴻蒙除了使用AOSP兼容了安卓生態之外,還選擇了完全開源,6月6日消息,華為早在去年9月就已將鴻蒙系統的所有基礎功能捐贈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使得各個廠家都可以平等地獲得代碼,按不同的需求做自己的產品。

而在當下的時代,5G已經開始全球普及,鴻蒙連接萬物的特性在高速網絡的加持下可以真正大展身手。

MeeGo:我誕生之初就開放了源代碼,為什麼還是「一世而亡」?鴻蒙:背靠華為,外接世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如果説webOS的開源較晚,使之錯過了最佳的發展時機,那麼另一個小眾系統MeeGo,則是在發佈之初就開放了源代碼……

讀到這裏,不熟悉科技數碼的讀者可能已經在想:怎麼又是一個沒聽説過的系統!

你可能沒有聽説過MeeGo,但一定知道諾基亞和英特爾的大名,沒錯,MeeGo就是這兩位藍色巨人合作研發的智能操作系統,但是MeeGo系統只有一款手機——諾基亞最後一代N系列旗艦,諾基亞N9。

圖片

當年諾基亞N9的宣傳海報;圖片來源:谷歌圖片

在此之後,諾基亞就在「木馬人」CEO史蒂芬·埃洛普的運作之下奮不顧身倒向了微軟,退出MeeGo的研發,轉而全部押寶在同樣剛剛誕生不久的Windows Phone 7(WP7)操作系統之上,最後的結果也有目共睹——

微軟在WP7向WP8迭代的過程中因為種種原因選擇了拋棄老用户,將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一點應用生態和用户基礎徹底敗光,最後也不得不退出手機操作系統的慘烈廝殺。

回顧MeeGo 1.0發佈時的表述:

「MeeGo是由諾基亞和英特爾共同宣佈推出的一個免費手機操作系統,該操作系統可在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和電視等多種電子設備上運行,並有助於這些設備實現無縫集成。」

——是不是和華為鴻蒙萬物互聯的理念有相似之處,其實無論是黑莓(車載系統和手機系統都基於QNX開發),webOS(利用NFC技術打通手機與平板的界限),還是MeeGo(致力於將多種電子設備無縫集成),都多多少少藴含着打通設備邊界的理念,只是並沒有成熟的應用場景。

但和華為鴻蒙相比,它們都多少有些生不逢時,而且妄圖構建自己的軟件生態——在10年前這也許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十年來,無數的商業實踐證明瞭這是死路一條。

另外,對於MeeGo來説,它在剛剛誕生時就失去了背後最大的靠山諾基亞,相比之下,鴻蒙的背後是唯一一家面對世界最強超級大國數年制裁卻能夠「兵敗而不倒」的華為公司。

在6月2日鴻蒙發佈會所展示的新品中,華為已經將一個非常可用,而且引人遐想的1+8+N的大戰略展現在廣大消費者眼前——

手機利用華為Share與8種智能設備無縫相連,外側再借助高速網絡與無數智能家電相連——儼然一副未來智能生活應用場景的大圖景。

圖片資料來源:HDC、招商證券

在鴻蒙的背後,不只是華為,還有美的、松下、海爾、博世……未來還可能有更多國產手機廠商的加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圖片

資料來源:華為

結語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相比此前曇花一現的小眾系統們,華為無疑找到了一條最可能成功的戰略方向,

但是可能性再大,也只是相對的,在華為宣傳部門和粉絲們一起沸騰的同時,也必須意識到當今一款新的操作系統要做起來的難度之大。

雖然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一再強調,鴻蒙並不是為了替換安卓,而且跟安卓、iOS不是同一個賽道。

但無論是萬物互聯還是華為的1+8+N戰略,手機都是最重要的那個「1」,是萬物互聯最重要的窗口,所以新系統成敗的關鍵之一依舊是其在手機市場的佔有率和以手機為核心的用户體驗。

鴻蒙OS是否能夠成功還需要時間的檢驗,但是華為公司面對美國的全方位制裁,卧薪嚐膽,交出了鴻蒙OS這個整合了華為在通訊、手機和芯片三大業務上優勢的反擊方案,已經證明瞭華為高度冷靜的戰略規劃能力和空前的組織能力。

最後還是引用魅族前副總裁李楠的一個比喻作為結尾——

「華為就像一個面對百年不遇大地震的人,在其他人都奪門而逃的時候冷靜地躲在最堅固的角落,當最強烈的衝擊波過去之後,拿出行李箱,打包好最重要的東西,撤到一個空曠地帶的山崗上,面對一個更廣闊的未來。」

編輯/gar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