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买到大牛股之后,该如何锁定利润?

買到大牛股之後,該如何鎖定利潤?

思想鋼印 ·  2021/05/14 23:56

作者:人神共奮

本文節選自:思想鋼印

01.png牛牛敲黑板:

因爲賺錢的股倉位太輕,而倉位都在虧損股上。科學的交易系統是從整個賬戶的角度考慮盈虧與風險,不要計較個股的得失,敢於在個股上踏空與套牢。

將將之道與將兵之術

很多人能抓到大黑馬長牛股,但幾年一個牛熊週期下來,賬戶卻沒有什麼增長,問題在哪兒呢?

交易缺乏系統性!

韓信打仗那麼強,爲什麼還要聽劉邦的命令?韓信本人的回答是:「我韓信是將兵之人,陛下乃將將之人」。

雖然是拍馬屁,但道理是對的:資金是你的兵,個股是你的將,單次交易是某次戰爭,只要會用兵就行,賬戶盈虧卻是整個戰場,一定要「將將」。

而「將將之道」,就是交易系統。

「基本面研究、估值、交易系統」,是投資的三大能力。其中交易系統是個大問題,本文就從我認爲最重要的交易原則開始:不要過於聚集個股的漲跌(將兵之術),要追求的整個帳戶的增長(將將之道)。

賬戶盈虧與個股盈虧

先請大家來判斷一條題目,甲乙兩人以同樣的資金和倉位買入一支股票,其中:

甲:平均成本5元買入,一路持有,三年後以20元的平均價格全部賣出;

乙:平均成本5元買入,中途減過一半的倉位,一年半後在差不多的價位(不考慮手續費),把倉位加回來,最後同樣以20元的平均價格全部賣出;

你覺得誰的做法更合理?

可能大部分人都覺得甲的做法更好,因爲最終的盈利都一樣,乙卻折騰了一圈。這也是很多人把價值投資理解成「買入並長期持有」的原因。

但實際上,正確的分析角度有兩個,都是乙的做法更合理。

第一個角度,從投資回報的角度看,這三年中,乙的倉位有一年半隻剩下一半,也就是說,乙用相當於甲75%的倉位水平,獲得同樣的盈利,乙在這支股票上的回報比甲高33%。

這個差異,炒股軟件是看不出的。

第二個角度,從整個賬戶的角度,雖然回報是一樣的,但乙中途降低倉位的操作,無論是用來買別的股票,還是持有現金,都降低了整個賬戶的風險。

這一點可能有人不認同,憑什麼買別的股票就降了風險?要是買了個下跌的股票呢?

這裏的風險是賬戶市值波動的風險——現金倉位越高,賬戶波動風險越低,持有股票越多,賬戶波動的風險越低。

打個比方,好比劉邦給了韓信10萬大軍打韓國,打了一半,項羽打劉邦,劉邦又從韓信那兒調回五萬軍隊給自己解圍,打完後又給了韓信,一舉攻下韓國。

這在軍事上叫「機動性」,我軍戰略思想中的「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前提就是部隊的機動性,1萬人的軍隊,十天轉戰五個戰場,就變成了5萬大軍的「優勢兵力」。

再重複一遍這個重要的觀點:將將之道,就是從整個賬戶的角度考慮盈虧與風險,而非個股的漲跌。

很多人看我的模擬盤賣股票,就覺得我不看好,其實可能個股的基本面沒有任何變化,只是出於某些原因,暫時放棄一些品種而已。

具體的買賣原因是什麼呢?這就是本文的重點,也是我之前要先寫估值系列的原因。

相對價值與絕對價值

正在寫的估值系列,常常有人質疑,股票買賣是模糊的藝術,任何想要準確估值的努力都是徒勞。

我說,你說得很對啊,我從來就沒想過算出精準的價值來。

那我們計算估值的意義何在呢?

打個比方,你要在兩件衣服中選一件買,你是不是一定要搞清楚每一件衣服的成本毛利呢?當然不會,你只需要就這兩件衣服中判斷,哪一件性價比更高——後者不那麼精確,但容易很多,效率也比前者高得多。

這就是絕對價值與相對價值的不同,身高180cm是絕對估值,身高超過55.5%的人,是相對估值。

股票估值,估的更多是相對價值。

比如說,現價10元的兩支股票,我判斷下來,A股估值15元,B股估值8元;而你判斷下來,A股估值13元,B股估值9元,有區別嗎?都是A比B更好嘛。

當然投資對精確性的要求比買衣服還是要高一些,所以我們還需要一個統一的量化標準,比如PE。但你千萬別以爲PE計算的是公司的真實價值,它只是股票與股票之間的相對價值。

所以PE屬於相對估值,「現金流貼現法」是絕對估值,後者追求的給企業一個準確的價值,前者是用PE這個統一的標準,去比較不同股票的相對合理性。

爲什麼,交易更重要的是相對估值呢?

因爲重要的觀點說三遍:從整個賬戶的角度考慮盈虧與風險,不追求買的每一支股票都絕對好,但一定要追求,買入的品種比賣出的品種,估值更合理。

想要保證「買入的品種比賣出的品種,估值更合理」,你必須有一套適用所有股票的標準,做爲個人投資者,最核心最簡化的標準有兩個:賠率和確定性。

這也是研究和估值階段要輸出的成果。

賠率和確定性

什麼是賠率和確定性呢?

賠率就是上漲空間與下跌空間的比值。

如果我們經過前期的研究,一支股票目前的價格和合理估值均爲10元,隨着業績增長,一年後可能上漲25%,但如果無法實現業績預測,沒有業績增量,根據歷史估值,很可能下跌25%,那麼,它的賠率就是1,處於既不好也不壞的狀態。

這樣一支股票,如果下跌到9元,基本面又沒有變化,上漲和下跌空間就分別爲3.5元和1.5元,賠率就提高到2.33,屬於賠率不錯的機會。

相反,如果漲到11元,基本面又沒有變化,賠率就低於1。

賠率是你買賣和持有決策的重要指標,第一,賠率一定要高於某一個點,比如1.5,才值得開倉,低於某一個點,比如0.7,才可以賣出;第二,賠率高的,倉位可以高一點,賠率低的,倉位低一點。

如果你的自選股裏有A~Z共26只股票,那我們就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的估值體系,然後分別估值,判斷這26支股票目前的賠率排序。

是不是賠率好的,就一定有機會呢?

不一定,還要看另一個指標——「確定性」。

確定性就是上漲與下跌的概率的比值。

確定性跟賠率的區別很容易被忽視,很多股票雖然上漲空間大,但上漲的概率卻不高,這就是賠率好,但確定性差,最典型的是因爲業績低於預期而出現短期連續爆跌的股票。

確定性我之前講估值時,講得很多了,之前的《7個溢價折價因素,讓PEG估值法更準確更好用》總結爲以下七個因素:

雖然確定性已經體現在估值中了,但在決定交易時,還要單獨拎出來考慮。所以「確定性」在交易中,主要體現在倉位上限和估值容忍度上。

我們要將自己跟蹤的股票分爲四個檔次:目前確定性很差的股票,不作爲買入標的,即「只研究跟蹤,不交易」,還有三個檔次「確定性一般、確定性良好、確定性很高」的股票,個股總倉位上限依次提高。

注意,這裏是指倉位上限,具體你現在的持倉,還是由賠率決定的。比如,如果你規定確定性良好的股票最高倉位爲二成,那麼,即使在賠率很好,股份超跌的情況下,你也最多買兩成。

爲什麼「倉位上限」這麼重要呢?因爲這個指標決定了你在單支股票上的最大虧損。

確定性高的股票,通常是指一些大白馬,一般波動性也小,不容易出現瞬間虧損,可以加大倉位,而且,確定性高的股票,一般漲幅也不大,只有加大倉位才能獲利更好的收益。

相反,確定性低的股票,波動性大,不排除有爆雷的可能,爲了防止永久性虧損,必須控制倉位,而且,確定性低的股票,如果賠率也低,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高彈性品種,漲起來幅度也很大,小倉位也有高收益。

爲什麼買到大牛股的人多,真正賺到錢的人少?因爲賺錢的股倉位太輕,因爲倉位都在虧損股上。爲什麼會這樣?因爲你沒有科學的交易系統。

反觀大機構的持股,一般既有高確定性品種,甚至有多年不賣的「鎮倉之寶」,又有高賠率的彈性品種博取超額收益。所以下次千萬不要因爲某明星基金經理買了某某低位股票,就認爲有戲,很可能機構只是出於平衡配置的需要,短暫的持有。

所以,重要的觀點還要再說第四遍:從整個賬戶的角度考慮盈虧與風險,不要計較個股的得失,敢於在個股上踏空與套牢。

交易的三條核心原則

可以說,交易的幾乎所有原則都源於賠率與確定性的關係。

塞斯·卡拉曼的《安全邊際》一書中說:「不確定性經常伴隨着低價格。但是,當不確定性逐步消除的時候,價格可能也已經漲上去了。」

也就是說,賠率與確定性往往只能二者選其一。這種先天的制衡關係給投資增加了很大的難度,但也是超額收益的來源。

所以交易的「將將之道」,就是洞察手中持股的「賠率與確定性」的變化,隨時調整倉位,令其處於最安心、最舒服、風險收益最平衡的狀態。

最後,再回顧一下本文提到的交易總體原則中最核心的三條:

  • 原則一:一般行情中,賠率與確定性往往只能二者選其一;

  • 原則二:賠率確定買賣價格和持倉水平;

  • 原則三:確定性決定倉位上限。

編輯/Viola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