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怎么看美团被反垄断立案调查

怎麼看美團被反壟斷立案調查

走馬財經 ·  2021/04/26 22:33

來源公眾號:走馬財經

作者:走馬的漢子

01.png牛牛敲黑板:事情大致就是阿里巴巴被調查的翻版。

本文將從結果預期、對應影響以及如何解讀三個方面來分析。

4月26日港股收盤後,市場傳出消息,美團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立案調查,因其此前涉嫌「二選一」壟斷行為被舉報。

圖片

可能有人提前獲取了消息,美團早盤大幅高開,但高開低走,收盤小跌。

美團官方很快做出迴應:今日,美團接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知,依法對美團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公司將積極配合監管部門調查,進一步提升業務合規管理水平,保障用户以及各方主體合法權益,促進行業長期健康發展,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目前公司各項業務正常運行。

事情大致就是阿里巴巴被調查的翻版。

本文將從結果預期、對應影響以及如何解讀三個方面來分析。

結果預期

樂觀預期,美團的反壟斷調查結果可能在罰款數千萬-10億之間。

中性預期,美團反壟斷調查結果可能在罰款10-39億之間。

悲觀預期,美團反壟斷調查結果可能在罰款39-100億之間。

先説説不同預期的原因。

根據阿里巴巴的處罰結果,公告給出的解釋是按照阿里2019年營收的4%做出處罰,而處罰標準是4%-10%。

美團2019年總營收975億,如果按照4%的比例計算,結果是39億,如果按照10%計算,結果是97.5億,接近100億。

樂觀預期的理由是,阿里巴巴的營收,是商家的廣告費和佣金,不含快遞運輸成本,快遞費用是商家自己和快遞公司結算的,因此阿里巴巴雖然很賺錢,但是它的2019年變現率也不過3.74%。美團外賣的營收,是包含了騎手的送餐費的,這筆費用類似於實物電商中的快遞費,因為外賣時效性的原因,平臺向商家收取後再分配給騎手更合理。根據2019年美團財報,該部分平均單筆訂單分配給騎手的費用大約5元,約佔美團外賣營收的70%。2019年美團外賣的變現率是14%,拋開分配給騎手的送餐費後,實際上的變現率也不過4%左右,考慮到外賣訂單單均價格遠低於阿里的實物電商,這個變現率其實是不高的。

如果我們把美團的營收做這樣一個拆解,就會發現單純根據阿里的4%去參考並不公平,真正的計算方式應該是將外賣營收中的這70%佔比的送餐費去掉,也就是説營收的基數應該是975億*0.3*0.04=11.7億。

如果再考慮到阿里巴巴歷史上有幫助商家逃税的事實,螞蟻金服有動了金融業務奶酪的敏感性,以及美團在解決底層就業方面高得多的重要性,樂觀預期,最終的處罰結果可能會低於10億。

中性預期就比較簡單,就是直接根據營收乘以4%,然後適當考慮沒有幫商家逃税歷史以及解決底層就業促進社會穩定的影響,可能打個5折,罰款20億左右。

悲觀預期下,所謂的反壟斷處罰,重點落在處罰,而不是反壟斷,也就是説要錢是核心,反壟斷不過是個由頭,需要師出有名而已,那麼罰少了顯然就不符合這麼大動靜的風格,事涉社會最關注的民生吃的一面,按照頂格來,阿里被罰了182億,美團市值也接近阿里的一半了,直接按照阿里罰金的一半來,罰個90多億。

總體而言,我們認為樂觀預期的可能性佔30%,中性預期的可能性佔60%,悲觀預期的可能性佔10%。

對應影響

市場顯然早已有了反壟斷處罰的預期,美團股價最近兩個月跌幅高達40%左右,所以無論是哪種預期的結果,對公司實質性的影響都非常有限,就像如公司某個季度投資浮盈100億,公司內在價值並不會因此提升多少,因為它是一次性的,某個季度內損失(被罰)哪怕是100億,對公司的長期經營其實並沒有本質的影響。

但凡真正瞭解外賣業務本質的人會了解,美團的經營風險反而因為反壟斷事件降低了。

雖然美團的確部分受益於「二選一」策略,但是即便最看輕美團的人,也不會認為美團是靠着這個獲勝的。

沒有了「二選一」之後,在純市場競爭條件下,商家和消費者會更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靠攏,美團的市場地位只會更穩定,而不是相反。

説起來這就像一個悲劇,罰款最終買單的人是商家和消費者,因為隨着處罰結束,平臺反而鞏固了市場地位,也因此可以減少消費者補貼,抑或是減少商家折扣——沒有了此前的獨家合作佣金折扣——羊毛最終出在羊身上。

美團外賣做了7年多,這7年總的經營是虧損的,一個虧損的業務都可能被罰款,還有多少資本會在這個領域去投入呢?

當然,本質上是外賣業務商家、平臺、騎手、消費者四位一體的訂單密度效應帶來的阻力,把幾乎所有潛在競爭者阻擋出去了,其次是這項業務超低的毛利率,現在又增加了一個理由:即便做好了仍可能不賺錢且可能被罰款。

但是這一切,都並不是説,事情不會對市場情緒有負面影響。

在中性預期的處罰下,我認為股價波動會非常小,甚至可能小幅上漲。

在樂觀預期的處罰下,我認為股價會有較大上升趨勢。

在悲觀預期的處罰下,股價短期會有10-20%的調整空間,但是長期趨勢不變。

如何解讀

這是一份預料之外的調查,因為從經濟反壟斷的角度來看,美團雖有嫌疑,但是遠不到阿里此前的級別,更別説銀行、煙草、電力等實質性的壟斷了。

水至清則無魚。

渠道與上游供應商之間的博弈,是零售——乃至所有交易行為的常態。

舉例來説,如果你是供應商,沃爾瑪説你和我獨家合作吧,我給你一個更低的扣點,當然你也可以同時跟隔壁的家樂福供貨,那麼咱們的扣點就沒法給你啦。

你覺得這算是「二選一」壟斷嗎?

如果你是家電廠商,蘇寧電器説咱們籤個獨家吧,我給你一個年終3%的返點,如果你堅持要同時跟隔壁的國美合作,那麼咱們年終的返點就只有1%啦。

你覺得這算是「二選一」壟斷嗎?

如果你是個創作者,做短視頻、寫自媒體,或是拍電影的,抖音、百家號或是愛奇藝説你和我獨家合作吧,我給你更多的曝光、更高的合作提成,如果你堅持要同時跟快手、今日頭條或是騰訊視頻合作,那麼咱們的曝光和提成就得降一降啦。

你覺得這算是「二選一」壟斷嗎?

我覺得是不算的,如過這些平臺的要求是必須獨家,否則不合作,或者已經在多平臺合作,強制要求籤獨家,否則單方面結束合作關係,那麼是涉嫌壟斷了,因為這是在利用市場支配地位阻礙競爭。

我説這些,並不是説不要反壟斷,而是不要過分誇大了行政反壟斷的效果,也不要抱着仇視的心態看待平臺經濟。

因為國際政治和語言文化的原因,中國企業很難全球化發展,民營企業的空間基本上只能受限於國內。

面對單一的國內市場,我們的金融、保險、電力、煙草、銀行、石油、通訊等領域是不對民營企業開放的,或是對民營企業有過多限制的。

這就使得民營企業的競爭不可避免地陷入內卷化。

在一個內卷化競爭的市場,惡性競爭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而利潤又相當微薄,而且持續微薄下去。

當一個企業沒有足夠利潤支撐的時候,它很難在科技方面投入,尤其是涉及底層的硬科技領域持續投入。

當大眾對這些曾經「披着」科技外衣的互聯網企業怒其不爭、哀其不幸地口誅筆伐時,或許也可以想一想,有沒有系統性解決問題的辦法呢,事情的源頭在哪裏?

歐美企業天然面對一個全球化的市場,而且面對一個市場化的成熟經濟體——各行各業不存在行政准入門檻。

當我們在舉例「別人家的孩子」馬斯克的SpaceX時,有沒有想過美國宇航局NASA給了SpaceX數十億美元的訂單,而SpaceX的競爭者正是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的藍色起源。

説回到反壟斷,歐美也不鮮見,但是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歐洲對美國企業的反壟斷更多是罰款補税,美國的處理則真的是為了避免壟斷,要拆分這些企業,有些成功了,比如幾十年前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就被拆解成了幾家石油公司,20年前的微軟也差點被美國反壟斷部門拆解。很顯然,我們更多在學習歐洲而不是美國,歐洲那是眼紅美國企業,而我們面對的是自己的「孩子」。

圖片

但是,在阿里被處罰和美團被立案的事件中,我看到大眾輿論基本上是一邊倒的踩這些企業的,這是值得警惕的事情。

在螞蟻金服上市折戟的時候,我就提醒大家,這不是阿里一家的事故,長期來看,既不會利好騰訊,也不會利好美團、京東等,而是整個互聯網行業的「悲劇」,因為幾乎所有平臺型企業的互聯網金融夢都碎了,或者打了大折扣。

在阿里被罰款的時候,我就提醒大家,「若干年後,人們終會意識到,2015年阿里巴巴‘大戰’工商總局,是互聯網白衣飄飄的年代最後的輓歌。不要誤會,我覺得反壟斷處罰阿里二選一是對的。只是覺得不少人對待阿里的態度跟魯迅筆下圍觀砍頭的烏合之眾並沒有多少分別。」

就像微信對衝破通訊行業真正的「壟斷」——移動電信和聯通——是有益的,螞蟻金服對衝破金融行業「壟斷」的意義也不逞多讓。

而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團則在打破商業地產的「壟斷」,滴滴在打破地方出租車公司背後的行政「壟斷」。

5年之後,會有高得多比例的餐飲商家基於外賣平臺開店,不需要開在租金高昂的商圈、街角,不需要多大的場地,只需要做好食物本身和服務就好,到時候商家總體上對平臺「吸血」還是「造血」的認知會正常化。

總體而言,過去的二十多年,互聯網普及和商業化的進程,大大提升了社會生產力,改善了民生。

可能人都是健忘的,絕大多數人已經忘了以前銀行排隊看臉色的日子,忘記了買電話卡到處找地方的日子,忘記了交停車罰單必須去交管所的日子,忘記了被實體店店員甩臉色的日子,忘記了被出租車司機繞圈圈投訴無門的日子,忘記了只有報紙、雜誌才能發佈意見的日子。

市場監管總局的表述是接舉報介入調查,很好奇的一點是,人們是忘了舉報移動、中石油、中石化、四大行、中煙們嗎?還是舉報了沒用呢?

王興在2019年的時候發過一條飯否:「2019可能是過去十年裏最差的一年,卻可能是未來十年裏最好的一年。」

圖片

這會是一個寓言,在未來的日子裏應驗嗎?

編輯/emil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